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万能论"的思维定势长期以来一直影响人们对于近年来高职院校所出现的道德异化的理性判断,认为高校德育该负"无限"责任.但由于高职院校其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德育目标、德育对象内化的特点、德育实施过程、德育环境的局限性,高校德育对于学生的社会教化只能起引导而不是决定作用.但高职院校能否、又将如何超越"德育有限性",使高校德育的教化功能成为可能?本文从道德观念、生活实践、专业渗透、情感教育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志敏 《教育导刊》2004,(11):36-36
德育的实践性、体验性、养成性非常之强。德育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化和培养,这种教化和培养不应当是外在的说教和灌输,而应通过受教育的自觉接纳来实现。传统德育的方式多为课内的言语灌输。现代德育改革必须改变这种“书里来、书里去”的德育模式,变单纯的“言语德育”为“行动德育”。  相似文献   

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德"的主要内容,在小学德育活动、年段会、主题班队和学科教学等方面,研究全员德育、全科德育、全程德育和全方位德育的落实方法,以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习惯养成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两翼",从德育方向、德育思路到德育实践,再到主阵地的学科教学活动,寻找"儿童化、活动化、学科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空...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生活处于深刻变化的转型时期,教育常常面对来自学校外部的批评和学校内部的矛盾,这些冲突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对相对平稳的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其核心是强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的深入.要求德育教育从过去一味强调社会教化功能向注重学生发展转变.新课下的德育教育应是既符合社会教化需要又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本文仅从学生个体发展、德育功能、德育评价等几个方面小议德育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道德两难讨论教学法”符合新教材德育课的要求,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讨论式”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德育理论内化为学生的理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道德教化的认知内驱力和情感内驱力,实现道德教化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激发学生道德思维的创造性,进而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6.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道德教化方面创建了自己独特的德育范式——"精神助产术"。"精神助产术"不是一种单纯的道德教育的方法,而是集哲学思想、教育理念、德育目标和实现手段于一体的德育活动范式。对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作范式化解读,能够深刻理解"精神助产术"的建构逻辑,准确把握其全部内涵,对于当代德育的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周和古代希腊都非常重视乐教并有系统的理论。古代乐教突出强调乐教的社会教化功能,而现代社会看到的则是它的专业和素质教育功能。现代德育可以从古代乐教中借鉴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主要包括:德育要注意走进教育对象的心灵;要注意教育对象内心的和谐;要注意用潜移默化的形式开展德育实践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当前钢琴教育的普遍优势以及广东钢琴教育的现状进行理论把握和实证聚焦,从理论层面研究德育的内容、原则以及教化机制,探讨将钢琴教育和德育的有机结合、将德育渗透到钢琴教育的各个环节中的必要性。从广东“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这两个不同的教育类型探讨钢琴教学中德育“何以渗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教化在人的德行培育、德性养成、政治伦理规约、社会风气改善等方面具有润物无声之效,与隐性德育内隐性、感染性、渗透性的特征以及浸润、弥散、合力的功能相耦合.中国古代的教化方式,深受德治文化传统的影响,并且遵循了道德发展的规律.道德教化的方法对于隐性德育的启示在于:以优秀文化为涵养的源泉,寻求德育与美育的结合以及注重教育者的...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5,(A1):153-154
目前高等院校普遍开展有关勤工助学诸类管理工作,但是针对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学生的奉献、教育、践行和提高素养上的荆棘颇多,究竟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强化此类勤工助学在德育方面的功效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逐一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望对日后勤工助学的德育教化工作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11.
陈美霞 《现代语文》2014,(10):88-89
人文素养的积淀是教育效果的立体体现。人文素养包括历史的、社会的等诸方面的知识和修养,高中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影响到知、情、意、行诸方面。《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和相关资料的综合性学习,就是德育通过智育的手段进行的教化。通过《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学习,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1,(49):113-114
高中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课程,肩负着教化育人的重要功能,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诚然,德育教育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课堂延伸至课外。一是通过优秀党员身先垂范,言传身教德育渗透;二是通过课堂教学强基固本,稳步推升德育素养;三是通过社团活动提升内涵,潜移默化教化育人,多方合力提升德育素养。  相似文献   

13.
笔的这个话题,在许多人的世俗目光和思维里,很可能有歪曲德育本质和宣扬人性论之嫌。因为在我们多年的政治教化中,一直高扬反对人性论的旗帜,大力推行人的阶级性、社会性、政治性和工具性,以致于使德育乃至整个教育远离其固有的本质,滑落到非人性的轨道,这是德育实效性差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感恩教育:一种德育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感恩教育:一种新的德育尝试德育过程就是教化的过程,其最重要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化,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并转化为道德行为。我们所期望的德育实效性是指通过德  相似文献   

15.
李凌凌 《生活教育》2015,(2):111-112
要根据学校德育的现状,采取主体性德育、生活德育、暗示性德育、学科性德育的原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无痕对接,可以让学生在文化的教化和知识的价值之间相互交融,在精神和情感交融中互相体会。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德育中引进美育,将美育和德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对美的欣赏过程中来感知正确的思想和道德,可以有效的提高德育效果,改变目前德育的说教式的教学体系。美育对于德育内容的教化、德育结构的建构、德育方法的选择、德育效果的提升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与德育紧密相连。利用美的形式,发挥美的形象陶冶教化作用;挖掘教材因素,追求教材内容之美,能够更好发挥德育功能,让政治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18.
德育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对学生在道德和思想方面的教化和培育,能够使他们在良好的德育教育熏陶中发展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更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都应该有德育的渗透,在重视他们的智教教育之余,对于德育方面的教学也不应该疏忽。在高中数学教育中,也需要给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知识渗透,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科中更好地把握与学科相关的德育思想,在思想道德层面上得以提升,不仅利于德育基础教育的强化,也有力地推动了数学教学本身的发展。因此,本文将重点来论述在数学培育体系中渗透德育的重要价值以及德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从思政课一体化到思政教育一体化,学科德育的开展有了新的要求。开展学科德育相关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抓手,也是整体推进思政课程育人效果的必要方式。同时,学科德育还在落实课程标准新理念要求、实现学生全面成长和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要推动学科德育,必须在根本方向、落实方式、落实手段和评价方式上,采取针对性策略,以促进学科德育的高效实现。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对德育发生作用的表现为 :解决德育中“思想高度”问题 ,加大学校德育的影响张力 ,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人文教育则表现为 :解决德育中“心灵深度”问题 ,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还有一种文化积累作用。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 ,但又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