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推动着体育事业迅猛发展,迅猛发展的广东体育事业亟需吸纳大量体育人才。但目前广东高等体育教育尚未完全适应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广东体育院系培养的体育人才未能满足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广东作为我国第一经济大省和体育强省的地位,满足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广东必须发展高等体育教育,创办体育大学。作为广东唯一的体育专业高等院校,我院理应承担起创办广东体育大学的重任,为广东体育事业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组织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高校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促进高校与农村体育事业的结合必要可行。促进高校与农村体育事业的结合需要相应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体育事业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及社会主义事业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在思想上将体育作为一项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事业,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实践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竞赛体系、体育组织体系和体育活动形式。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体育实践百年发展历程的梳理,由新民主主义体育的形成、发展与传承,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探索与发展及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进入新时期和新时代4个历史阶段,探讨了在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指导下,中国体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并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继续推进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提出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状态进行研究,结果得出我国体育事业演变的态势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事业混乱曲折前行是常态,改革开放三十年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成为非常态,近十年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是新常态;体育事业新常态的成因有三方面: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事物发展必然规律、体育宏观政策调整的必然走向;体育事业新常态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全民健身蓬勃向上、唯金牌论思想已逐渐淡化、体育消费增长较快并逐渐升级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以及现代国家治理,法治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体育法治建设也在探索中前行,形成了体育政策与体育法治交融,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互动,奥运争光与全民健身并进的体育发展特点。形成了反映和体现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和党的体育政策法治化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改革要求、体育事业发展和依法治体的法治要求、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体育国际化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法治建设道路、制度和理论。回顾和总结40年来我国体育法治建设的发展,提炼体育法治建设的中国特色与经验,把握中国特色体育事业发展规律,探索中国特色体育法治建设道路,坚定中国特色体育事业发展和体育法治建设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迎接新时代中国体育改革深入发展和体育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本调查面向苏北S县进行。调查表明城乡之间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农村公共服务近年来进步很大,尤其在体育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有很大发展。但总体来看,相较于国家整体发展的态势,还是显得较为缓慢。要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就必须要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当作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需要探索并建立一套适应S县乃至苏北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丰富农村的文化体育生活,促进农民的身体健康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从阐述体育产业化的内涵及其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入手,分析了广东体育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提出推进广东体育产业化进程、加速体育强省建设的相应对策,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体育文学的流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体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反映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文学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通过对一系列体育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对体育文学3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发现体育文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冠军文学,问题文学和网络文学,文章最后探讨了体育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辽宁西部地区农村体育现状的调查,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了该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辽西地区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对策,为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逐渐实现了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这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是前所未有的根本性转变。在社会改革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力度也在为断加大,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然而,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社会体育资源配置情况却不容乐观。本文针对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深入的对社会体育资源的配置现状进行了探析,希望能够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归纳分析等方法,对广东20所高校社区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广东高校社区体育活动发展的目的明确,旨在保障社区精神明建设、推广全民健身、促进全民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摘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是阻碍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政府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要改变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必要进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以钱养事”机制改革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以钱养事”新机制可以有效的规避以往机制的不足,可以实现对体育行政服务人员的精简、可以提高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可以转变体育公共服务人员的观念。目前,农村体育市场未发育、旧势力的阻扰、基层政府理性、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不完善、农村体育事业性经费不足等影响到“以钱养事”新机制的实施。上下联动,推进体育行政服务体制综合改革、增加农村体育事业性经费投入、完善农民体育需求表达机制、不断拓展农村体育供给市场、激励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人才是保障新机制改革顺利实施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研究,文献资料分析.以有关法规、条例为依据.从教育改革和发展给农村学校体育带末的机遇和影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若干因素方面进行了分析对论.并提出了几点发展农村学校体育事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中体育的现实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体育事业三大结构的发展失衡、农村体育发展滞后、区域体育发展畸型及体育精神与体育道德缺失等,诸多体育的现实问题亟待从发展战略、结构、体制、文化等层次加以调适或解决。这些体育现实问题的调适或解决,对促进我国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经济、文化、教育、政府等视角研究了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改革建议,进而寻求解决新时期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瓶颈"问题的对策,拓展新时期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一词含义丰富,它包括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设施、体育组织等诸多要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体育方面的实践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世人瞩目的中国特色体育事业。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将能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体育事业。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农村群众健身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繁荣农村体育文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文明健康的体育活动,是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北京市13个郊区县的农村群众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及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一期工程实施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农村群众体育的开展情况,并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为市体育局制订相关群众体育政策,指导农村群众的全民健身活动提供翔实可靠的数据及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农村体育管理体制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农村管理体制对于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对于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对进一步促进农村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基于此归纳总结吉林省农村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农村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取得的成就为主线,回顾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的演进过程,探究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走向.研究认为: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经历了从"拨乱反正"到体育发展战略研究兴起、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五年、体育事业腾飞的十年、"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四个历史阶段.面向未来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必须深刻理解新时期体育强国战略的内涵,必须服务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改革开放的要求,必须着眼于内部系统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不断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指出影响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因素,由此提出了建立高效灵活的农村体育管理机制与促进农村(城镇、村落)、大中小学、家庭体育的一体化建设和重视并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在开展农村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