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社会体育组织和基层健身站点管理、相关人员素质、服务供给方式与机制、服务评价与评估、法治化与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分析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全民健身社会组织建设;规范健身站点监管;通过“体医结合”助推健身科学化发展;完善全民健身设施,多路径供给;加快全民健身网络系统建设,促进其信息化发展;从顶层设计等方面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法律与制度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组建全民健身市场网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深圳市群众体育市场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群众体育组织形式——全民健身市场网络。这种网络的特点是以体育场馆为依托,通过政府行为的积极介入,运用市场机制整合群众体育中的各种资源,达到推动全民健身的目的。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对深圳市全民健身市场网络的目标设置、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组建程序与步骤、经营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体育社团组织网络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体育社团组织网络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广东省当前群众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现状与服务作用的发挥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为建设和完善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的组织网络及其服务体系提供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非正式体育组织以其自组织的特点及在构建全民健身新发展格局中,起着特殊的“基层聚力”功能。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首先明晰全民健身新发展格局下非正式体育组织的理论角色,进而从实践中提炼非正式体育组织的生成逻辑,并依据组织治理困境提出相应治理策略。研究认为,非正式体育组织作为全民健身战略深入实施的有效组织载体,生成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体育治理体系转型、社会体育观念变迁以及群众自发组织参与的逻辑中。面对政府治理偏差、组织内部治理失序、治理资源匮乏的治理困境,提出:构建“基层政府—正式体育组织—非正式体育组织”的全民健身协作治理体系;推动政府治理理念转变,坚持监管与培育并重;完善非正式体育组织内部治理秩序,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组织治理规范;提高组织社会动员能力,增强组织社会认同等策略,以促进非正式体育组织深度融入全民健身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新型发展方式,也是体育公共管理改革的重要途径.我国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法律监管、职能培育、行政管理、制度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通过分析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内容、标准、模式、参数和范围,对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现状与特征进行阐释.研究认为:购买内容是"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购买标准包括质量、计量和结果评价等,购买模式是竞标性购买,购买参数有健身服务、健身保障、健身管理和健身效果,购买范围主要集中在健全的承接主体市场、符合购买要求的资质条件、价格计量标准和计量考核标准.在对实施方案进行肯定的同时,提出合理的保障机制:建立与完善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法制体系;给予全民健身社会组织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与保障;加强绩效评价与监管机制,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公信力;突破现有的背景与制度安排,实现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正向嵌入性"程序制度.研究结果旨在为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加快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亟需梳理我国全民健身政策体系的演进历程,揭示其内在逻辑和经验优势。研究认为:中国全民健身政策体系的演进历程包括启动探索阶段、全面推进阶段以及提档升级阶段。中国全民健身政策体系的优势特征主要体现在:党和政府主导全民健身政策体系的渐进式变迁,始终以人民体育需求调整全民健身政策体系,以政府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政策主体特征初步显现,以法规、战略、计划等为要素的政策框架体系逐步成型,以全民健身与多业态融合发展为格调的政策内容日渐明晰,以及全区域、全人群、全周期的全民健身政策供给趋于完善。新时代推进全民健身政策体系向治理效能转化的路径主要有:强化全民健身政策体系的宣传解释,优化全民健身发展的体制与机制,打造全民健身发展多元治理共同体,推进全民健身政策由文本转向实践以及构建基于人民满意度的政策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服务模式,体医结合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应有内容;作为一种服务理念,体医结合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具有特殊要求。基于体医结合视角,分析了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复合型人才匮乏;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亟待完善。提出了建构和优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对策:树立“大健康”大体育“大卫生”理念;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管理体制;加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培养造就复合型人才;完善全民健身政策法规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摘要:旨在认识网络体育组织的本质和特征,发挥网络体育组织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规避网络体育组织发展中的问题,为更有效的引导、扶持、监管网络体育组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方法:采用观察法、调查法等方法,选择网络体育组织的成员进行访谈,并参与其中观察“线下”的体育活动。主要结论与建议:网络体育组织是借助互联网技术而实现的自主、自治、自我协调与自我管理的新型体育组织,这类组织的数量、规模呈加速发展态势,实现了虚与实,即“线上”与“线上”的互动与参与方式;网络体育组织实现了隔空、隔区域、虚拟个体身份参与体育的诉求,满足了不同社会群体平等、开放、共享、互助参与体育的目的和权利,突破了正式体育组织的形态;对于松散性、无边际性的网络体育组织,制定法律法规面临挑战。新型的网络备案与监管是突破口;新兴和户外体育运动借助于网络体育组织发展趋势明显,但现实中参与者之间的信任脆弱、安全问题制约了这类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网络体育组织发展的规模、数量及发挥的作用、制定和完善网络体育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重视网络体育组织开展新兴和户外体育项目的安全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主要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分析了全民健身志愿者激励机制的定义。其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全民健身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动机,全民健身志愿者激励原则以及全民健身志愿者激励方式。最后,通过分析得出,全民健身志愿者激励机制就是激励全民健身志愿者的一种规律性模式;全民健身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最大动机都是"帮助有困难的人";志愿者激励的原则包括公平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和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志愿者激励方式包括自我激励、组织激励、社会激励和政府激励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0.
全民健身路径是实施全民健身的主要物质载体,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起决定作用,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如何保障全民健身路径供给最大化,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融合,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访谈和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找出症结所在,据此从四个方面提出全民健身路径发展对策,为山东省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为实现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把社区体育作为推动全民健康优先发展的阵地,中共中央十六大报告也把发展社区体育推动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之一。高等院校其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完善社区功能,促进社区体育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体育资源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之间存在问题,利用两者之间存在互补的辩证关系可以解决它们各自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小康地区居民体育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从调查问卷中揭示出小康地区居民体育价值观的6个基本特征.该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在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工程中,为分管全民健身的职能部门提供反映健身民情的深层次信息,为实施群众体育精品战略作贡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网站(络)在全民健身中的运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四川省全民健身指导网站(WWW.5ATY.CN)以其齐全的栏目、综合的信息、专业的指导、独特的功能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产生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为探讨“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的理论体系,在国家、社会和市场的分析视角下,以“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的理论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法和文献法进行研究,认为:1)全民健身的理论框架是政府角色从管理者过渡到治理者,充分利用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在国家政策的约束下,充分调动体育社会组织构筑的社会网络的积极性,发挥体育产业网络的行业组织带头作用,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差异化需求;2)全民健身工作的理论思路是支持体育设施的长效发展、减少社会阶层阻隔,整合现有的体育协会或社会组织,构建体育产业的创新体系,既要完成“传统体育产业+互联网”的转型,又要支持“互联网+体育”新兴产业的发展;3)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健康中国的总体目标是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体育参与度的提高和参与权利的均等化、体育专业化社工的建设,人们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当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与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演变历史和"全民健身"概念演进历史,结合民族传统体育,特别是龙舟运动的历史演变,讨论全民健身体系构建的土壤特征:岁时文化流变的体育文化土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体育比赛结合的社会环境土壤;日常生活的自发性到自觉性的意识形态土壤.以期为全民健身体系构建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以下简称路经工程)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主要物质载体,本文通过对我国路径工程 现状的分析,得出结论:路径工程的建设已经由城市社区走向农村乡镇,援建项目经济适用;我国路径工程从产生 到迅速发展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从器材的安装、使用宣传和管理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模式,但是,在 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多,要走进农村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困难;路径工程为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提供了一 种平台,利国利民。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是找国体育科学化和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一次伟大的转折。健身是体育的本质功能和核心内容,又是体育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从哲学的角度对全民健身的思想基础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并就体育观念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下,体育消费,特别是体育健身消费增长速度较快,但是突出问题是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不足,供给能力和水平与全民体育健身消费发展差距不少.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为指导,围绕加快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基本论点:1)加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补齐体育设施不足短板;2)加强体育健身人才建设,促进体育健身消费有序健康发展;3)改革体育赛事供给质量体系,增强全民健身消费持续增长新动力.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关系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更具有实现"健康中国2030"伟大目标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探究我国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实施目标下我国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面临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政府和公众对健身体育旅游观念陈旧;健身体育旅游项目的经营管理体制不活,市场促销意识不强,项目或产品建设缺乏力度;健身体育旅游总体消费水平偏低,人均健身体育旅游消费水平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健身体育旅游尚未形成规模;促进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动力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体育旅游需求与健身体育旅游资源之间的矛盾突出是《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实施目标下我国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瓶颈。为此,提出构建和完善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健身体育旅游产业基地、加快城市周边乡村健身体育旅游度假地的建设、大力发展健身体育旅游保险市场、充分利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场馆资源的后续效应,拓宽休闲健身体育旅游资源的发展空间及建立健身体育旅游资源保护补偿机制等发展策略,破解制约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瓶颈,对促进我国全民健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