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是回应国际形势新挑战的必然要求,是回应国内社会新变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社会化的必然要求。充分认识这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意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保障大学生健康成才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学校体育“社会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学校体育“社会化”的哲学基础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代的教育理念及其对我国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结合我国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指出学校体育的“社会化”符合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体现了当代教育的本质。在我国当前政治、经济、社会、体育深入改革的形势下,学校体育的“社会化”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中国高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政治环境和谐发展、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大学生个体以及整个社会具有独特的价值,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研究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关键问题,剖析大学生政治参与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作用,提出强化大学生政治参与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拓宽政治参与渠道,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等一系列措施,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向个体进行理想教育,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教育,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各种社会行为规范教育以及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要通过各种途径,系统严格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人、组织人、引导人,使其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个体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实质,是人的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心理素质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内每所高校都必须开展的一项工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国内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材料和课程之一,高校思政工作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行业的基本要求,是现代化教育发展对社会、人才、培训机构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原有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已经弊端显露,专题教学的必要性自然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进入了社会和谐与生态文明的时代。近几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生态坏境呈现出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人们的生态意识形态和生态道德价值观念的冲突也随之明显加剧,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与外界环境交换不平衡、教育生态的动态变化弱化了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等生态问题。这必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生态要求,用生态理念反观我国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难发现其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生态困境,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生态困境,成为我们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人性化的错位,没有意识到只有建立在人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朝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实现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就是要建立人性化的德育机制,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培育良好的文化环境。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自身发展的呼唤,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来说,环境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深刻分析和把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大环境,准确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焦点,才能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也就是为了充分发挥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利用合力和积极的环境,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政治运行中,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在本质和功能上具有内在一致性。政治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政治文化环境下进行的,同时又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它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政治文化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和新课改教学要求,社会和国家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迫在眉睫,尤其是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实践,应充分立足于公共英语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公共英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进而通过"渗透性"教学法将公共英语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校改革的大势所趋,提出了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必然会出现的新问题,分析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给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全新的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既是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从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位置,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保障,建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完整体系三方面去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这为高校后勤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切实加强后勤政工队伍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后勤文化建设,引进实践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互融合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内在要求,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农林高校适应时代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符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伴随人一生的过程,它所涉及的学科广泛,主要探讨的是个体如何学会生存技能以适应社会需求,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分析、探讨和思考人的社会化的概念内涵、内容等有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功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综合性。以学科融合推进学科建设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路径和要求。学科建设泛化、去政治化,学科边界不清,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本身的目的和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专业学科整合"缺位",窄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万物互联、科技加持的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催生的多样化资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提供了内容支持,使大数据与高校学科教育渗透融合成为可能。本文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复合性特征、转型阶段、数据化转型要求三方面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思维进行概述,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化转型需遵循的“内生动力:学习主体及内容设计的驱动结果”、“外在机制:信息技术及教育转型的必然要求”、“助力赋能:数智发展及教学改革的价值指引”模式,最后提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化转型路径:树立精准思维,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面向教学需求,实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设计;强调双向互动,加快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数智转型;回归价值理性,延伸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能。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面临严峻考验,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思想文化的冲击、社交方式的多样化等对大学生的价值理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互联网时代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本文从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的角度,从高职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等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层面和作用范围的日益广泛,国家和社会对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内部的一种活动,也需要其走出校门,去和社会接触,不断的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接轨。本为就从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来寻找出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方法,希望在学校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育人功能,即提升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社会化功能,即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服务于政治、经济的工具,而忽视了它更为本质、内在的育人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最根本的功能是育人。要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育人功能就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