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对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开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七八十年前的乡村建设运动,从其设想和实施的具体内容而言,实质是一种对传统农村的现代化改造模式的探索,其思想、精神及一些具体做法,对于当下我们研究与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期我国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推动农民脱贫致富,更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助推力。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领路人,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通过系统研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践行其职业教育理念,对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系统分析体育职业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成效和面临的困境。体育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主要依靠项目带动、资源输入和定向人才培养等路径,这有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持续增强乡村文化自信、推动乡村人才兴旺。然而,当前体育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存在对助力乡村振兴理解不深、办学定位与乡村体育振兴需求存在偏差、面向农村的体育人才培养数量不足、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容与形式单一等问题。提出,要深化体育职业教育主体服务乡村振兴的认识,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质和量;明确体育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乡村人才兴旺;坚持大职业教育扶贫格局,强化协调服务能力。旨在推动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化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理念,是乡村社区教育支持体系发展的趋势和追求。推动乡村社区教育支持体系生态化发展,对于促进乡村社区居民全面发展、助力乡村社区教育生态化转向以及加快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乡村社区教育支持体系生态化的目标,要明确支持主体功能定位,打造多元主体协同支持格局;补齐支持内容供给短板,促进教育支持体系生态平衡;注重支持客体自我支持,强化教育支持体系生态链。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并不平衡,社区教育在助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作用与地方社区教育本身的发展程度紧密相关。本文主要探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经济欠发达地区应着重从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农村社区教育网络的完善,以及发展"互联网+"农村社区教育三方面来发展壮大农村社区教育,另一方面农村社区教育可主要从助力乡村文化建设、乡村人才储备、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等方面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创造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程度关系乡村振兴的推进力度。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江苏省农村社区教育取得了许多成效,并对农村的产业、文化、乡风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江苏省的农村社区教育在组织管理、资源配置、课程开发等方面亟需改进。文章对江苏省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完善顶层设计、夯实中坚力量、加强基层群众参与度的对策,以期通过社区教育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建立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作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主体性要素,广大农民需要积极有效参与,以改善并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这其中,社区教育的功能不容忽视。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与社区教育互动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两者互动困境,着眼于阐释互动机理,重点刻画农村社区治理与社区教育的互动策略。  相似文献   

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研究了目前彭水县在乡村振兴视野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分析了彭水县在现有发展模式下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生态文明几个方面的情况,针对发展模式中存在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水平、人才流失问题,为推动彭水县发展提出了对应的改革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乡村教育运动”具有实施主体民间性、教育对象全民化和教育内容适用性的特点。它对当今农村教育改革的借鉴和启示在于:民间力量应该以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的对象应该包括以成人为主体的农村社会的全体成员;农村教育的内容必须适合当前农民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初,中国的主题是救亡图存,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和凋敝的农村经济,广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开始关注农村问题。梁漱溟独特的的乡村教育思想在此背景产生,并在邹平展开了乡村建设实验。梁漱溟独特的乡村教育思想对于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农村教育和提高人民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我国乡村形态格局步入大演变大调整时期。通过民族志、扎根理论等研究方法,围绕村落武术如何助力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具有兼容并包性、民族文化性的鲜明特征,两者分别从不同层面与乡村振兴事业相衔接。乡村振兴视域下武陵山片区村落武术将倚靠其两大特征,实现从传统武术到多元产业,推动乡村体育产业发展;从文化盲从到文化自觉,引领乡村文化自信潮流;从武德教化到社区治理,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三者从多维角度助力推进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职业教育视域下中本“3+4”分段培养模式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向本科、硕博学历的延伸历来有断层。实现职业教育多元化,使职业教育具有终身性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中职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进行思考,提出了衔接教育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以及“3+4”培养模式的方法途径,这对于协同创新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本文通过逻辑关系分析,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以及两者相互促进的方式和效果。研究发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因此,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现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未来3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全面实现的时期。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妥善处理养老问题,尤其是贫困山区的养老问题。通过与阳山县七拱镇和平村的64名老人进行的深入访谈和对回收的64份调查问卷的分析,指出了贫困山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培育塑造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是优化农业劳动力结构,推动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发展农村经济,为振兴乡村提供优质人力资源的需要。依靠市场的内在驱动和政府的外在引导,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推进。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之一。丽江市拥有优越的生态及气候优势,农产品资源丰富,同时也面临着不便利的交通、农村的低开放度等问题,极大地抑制了丽江市自然禀赋优势的发挥,导致丽江市现阶段经济发展滞后。为是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客观上要求丽江市能立足于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在其中扮演着举重若轻的重要作用,能有效弥补当前丽江市农业发展模式中的劣势,有利于发展丽江市特色产业,是推进丽江市三产融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本文围绕丽江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展开论述,旨在发挥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丽江市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进程中,加强乡村成人教育对于解决乡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在当前,我国乡村成人教育发展式微,呈边缘化发展趋势,故而有必要加快乡村成人教育的转型发展。本文以农村成人教育的转型为主要研究内容,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其发展的现实因素,并从加大宣传引导、完善制度规章、加强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晏阳初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平民教育家和实践家。他毕生从事乡村建设事业,成功地创立了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定县模式”,其平民教育思想至今仍在第三世界广泛流行。20世纪中国乃至全球的识字运动、平民教育、村治、乡村建设、农村复兴等,无不与他有关。文章重新梳理了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与现实来源,深刻领会了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内涵,深刻认识到他的乡村建设思想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化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代乡村传统教育体制走向终结以及乡村新式教育发展滞后,促使了20世纪20年代乡村教育运动在江苏、山东、四川、河北等地的兴起与迅速发展,乡村教育的发展激活了乡村师范教育.1927年,陶行知先生率先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使乡村师范教育得以在江苏迅速发展.之后,河北以保定区域为代表,各县纷纷设立乡村师范教育机构,特别是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则转型为农村师范学校,实施了一系列发展乡村师范教育的改革措施,河北成为继江苏之后近代乡村师范教育发展的典型区域.近代乡村师范教育不仅改造了学生,改造了学校,甚至改造了农村社会,推进了近代中国乡村师范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