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一、防守基本功为什么要天天练篮球运动的攻、守对抗是最基本的规律,攻、守技术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所以篮球运动的防守技术和进攻技术,在教学训练中不可偏废。然而,目前各省市队和我院篮球专选班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重攻轻防的倾向,练习进攻有劲,内容和方法也多,而练防守却差劲。防守技术落后于进攻技术。从第四届全运会篮球比赛看,防守技术虽然有一定  相似文献   

2.
“配对练习与考核法“是组织教学、考核的一种管理方法.通过对四个网球选项班进行一学期的教学实验研究及问卷调查,得出“配对练习与考核法“,使配对双方在练习和考核中主动合作、共担利益与风险,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体育能力,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国男子拳击项目小、中、大各级别技战术实战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比赛观察、问卷调查。主要结论:我国男子拳击项目小级别进攻侧重于前手直拳、后手直拳和前手摆拳,防守侧重于移动防守,战术使用较为灵活多样;中级别进攻侧重于前手直拳、后手直拳等,防守侧重于移动和格挡防守,战术上侧重于突击抢攻、重拳进攻、强攻等;大级别进攻侧重于前手直拳、后手直拳等;防守侧重于格挡防守,战术侧重于重拳进攻等。未来发展中追求快速、灵活、多变的打法风格,强调复合型技战术的使用,重视主动进攻、连续对抗及近距离攻防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中美男篮防守阵型与队员防守能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中美两国男篮在第26届奥运会竞赛录像观察,对中美两国男篮防守阵型与球员防守能力等进行统计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国男篮防守阵型不同;队员的防守 理念和能力均有显著差异;防守阵型与队员的防守能力有密切关系。旨在为提高我国男篮运动技术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武术散打技术现状及训练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对参加 1 996年全国散打锦标赛 (个人赛 )的 1 0 8名男选手和 2 4位专家、教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散打运动要提高技术水平 ,必须建立完善的运动训练体系 ;强化对抗中技术运用能力 ,提倡主动进攻的打法风格 ;把耐力训练贯穿整个训练的始终 ;加强其进攻和防守的功力练习 ,特别是拳脚的击打与抗击打能力 ,并注重功效性训练。  相似文献   

6.
第25届亚洲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比赛实况级录像观察、技术统计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第25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及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中国男篮进攻中抗干扰得分能力较西亚强队差距明显;在缺少内线姚明的情况下战术呆板,主力队员特点不突出,特别是在决赛中表现出防守整体质量较差,个人防守被动,难以有效控制对手的进攻。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背越式跳高技术中专项体能的训练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背越式跳高技术中专项体能练习符合项目特点,可以作为提高背越式跳高技术的练习手段,对背越式跳高技术有良性的影响价值;背越式跳高技术练习中专项体能手段可以使练习者深刻认识项目特点,更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雅典奥运会男篮的技、战术特点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通过专项技术战术统计,对28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前四强队的技术、战术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现代篮球技术、战术的特点和风格.现代篮球的技术特点表现为:技术全面,对抗能力强,无论高个队员和小个队员都具备一定的攻击能力;战术表现为快攻形式简练,进攻速度快,阵地进攻多以移动和连续的掩护为主要方式.防守技术表现为全场紧逼对手的核心组织后卫,防持球队员更多地采用紧逼、压迫式防守.具有较强的攻击性;争夺篮板球积极、凶猛.防守战术表现出攻防转换速度快,更多地运用半场扩大人盯人防守,具有防守范围扩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11年第13届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联赛16强比赛的技术统计数据和影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各高校参赛队2、3号位队员防守技术能力情况,提出了2、3号位队员应具备的防守技术能力及存在的不足,为解决2、3号位队员防守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联赛整体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防守竞技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男篮在第29届奥运会上防守技战术的运用分析指出,当前中国男篮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和世界强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外线防守的对抗能力、后场篮板球的控制、全队配合的整体性、攻击性和防守战术的数量及变化等方面.提出中国男篮需更新防守理念、重视防守技术细节、加大体能训练和防守训练的强度与力度,加强防守战术应变能力的训练,提高整体防守效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男篮在27届奥运会比赛中若干技术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中国男篮在篮下进攻、争抢篮板球、个人和集体防守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强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中国男篮运动员缺乏在强烈身体对抗条件下进行国际比赛的经验和能力。在今后的训练中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中国男篮在国际大赛中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2.
以2015-2016赛季CBA总决赛双方攻防技术能力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模型构建等方法,构建了篮球进攻技术能力得分模型与防守技术能力得分模型.评价结果为:辽宁队第一场进攻能力、防守能力强于四川队,攻守综合能力因子得分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后四场攻守综合能力辽宁队不及四川队,并且第二场、第四场、第五场因子得分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五场比赛中,辽宁队第一场表现为"攻强守弱",第二场表现为"攻弱守强",其余三场均表现出"攻弱守弱"的竞技特征.提出加强干扰性投篮训练、增强体能训练、提升攻防强度能力、注重整体配合、教练要学会掌握篮球技术分析方法的建议,以此促进"攻守平衡"的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录像观察法得到了我国5名优秀男排二传运动员在完成组织一攻、组织防反、拦网、防守保护过程中的移动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并研究我国男排二传运动员专项移动技术特征.结果表明:二传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移动方式复杂多变且明显区别于其他队员;此外,二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特有的移动组合特征.建议教练员在平时训练时重视小范围移动与跳传球间的衔接练习;充分考虑二传运动员的移动组合特征,综合、全面地进行训练;加大复杂条件下移动传球练习.  相似文献   

14.
防守是我国篮球运动发展中普遍存在而且长期没能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有所提高和改进,将促进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和提高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通过对北京国际篮球邀请赛的观察和统计,在分析研究上述客观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男篮在防守持球队员投兰时的封盖意识.防守持球突破时补防、协防能力及防守的攻击力等问题,提出了我国男篮与外国队在上述方面的差距及其原因.以及解决问题办法和建议.试图达到对我国篮球运动中防守技术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世锦赛中国女排技术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时中国女排在2006年世锦赛第三阶段的11场比赛的技术统计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1)总体得分能力要弱于前四名的四支球队;(2)发球攻击力强、失误率较低、二传队员的水平较高、接发球能力强;(3)后排防守方面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比以往国际大赛,中国男篮的防守能力和防守质量在第29届奥运会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世界对手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且这种差距是防守技战术体系的全方位差距,集中体现在防守技术、防守战术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女篮在28、29两届奥运会女篮小组赛中分别与捷克队、西班牙队、新西兰队进行了比赛,结果却大相径庭,中国女篮在第29届奥运会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中国队进步的原因在于:更新观念,努力提高对抗能力;大力拼抢篮板球;重视防守,取得比赛的主动权。与世界强队比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身体对抗能力、提高个人进攻和防守技术、培养顽强战斗作风,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肌肉力量振动训练的主要作用目标,以加深对振动训练的认识.方法:通过人体对比实验(有附加振动和无附加振动的练习),分别测定人体下肢肌肉向心工作、离心工作和肌肉弹性成分利用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有附加振动的练习在促进肌肉离心工作及肌肉弹性成分利用能力方面,要明显优于无附加振动练习;在有附加振动练习中,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的能力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肌肉中的弹性成分是振动训练主要作用目标.  相似文献   

19.
拳击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正确的掌握攻防技术一直是一项难以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采用对比教学法,通过有效的进攻、防守辅助于专项素质练习从而使学生较好的掌握攻防技术.  相似文献   

20.
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队攻防能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录像分析等方法,从攻守两方面对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队与对手的技术统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进攻方面过分依赖内线,内线整体得分能力不及对手,三分命中率低下,阵地进攻简单,攻击力量不均衡,失误较多、怕紧逼;在防守方面,整体有所提高,但缺乏攻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