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基于十九大报告文本,阐释了建设体育强国背景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价值,分析当下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群众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城乡及区域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同年龄层健身情况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创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区域体育协调发展以及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等措施,科学配置公共体育资源,让体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民。  相似文献   

2.
摘要:采用文献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外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大众体育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日本的东京、新加坡和美国的纽约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在服务大众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创新出成功的发展模式,是国外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大众体育发展较为成功的典型案例。其中在注重奥运体育场馆赛后服务大众体育的发展和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基础设施生态化建设及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向社区方向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服务于全民健身的开展是相当有助益的。据此,根据我国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的特殊国情,在借鉴国外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大众体育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我国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发展的路径,即,创新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赛后利用多功能综合运行模式,科学规划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的布局,加大对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服务全民健身开展的财政扶持力度,构建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开展的多功能运行模式和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评价指标体系发展等,为我国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摘要: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当前城市化背景下城乡居民体育权利均等化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主要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研究视角,针对城市化背景下城乡居民在体育权利均等化方面出现的种种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以其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定帮助。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城市化背景下城乡居民体育权利均等化的相关政策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反映,而体育权利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二者都是社会文明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由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差异致使城乡居民在现实生活中享受体育权利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国家从宏观政策上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二项重要的政策来推动城乡居民体育的均衡性发展,但是由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这二项宏观政策都客观存在着目标、执行和评估等现实问题,致使这种均等化难以完全落实,因此只有这些问题真正得到解决,才能真正实现城乡居民体育权利的均等化。本研究的价值在于《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行政意志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地方政府各部门要遵照执行的具体指导性纲领,对《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研究,可以找到解决当前城市化背景下城乡居民体育权利均等化中存在的诸种现实问题的出路,同时也可以从操作层面进一步更好地落实城乡居民体育权利均等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知识图谱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1998—2018年CSSCI数据库收录的1 508篇全民健身研究文献进行研究,旨在分析我国全民健身研究的热点、主题演变与知识基础,厘清其研究脉络,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信息。研究表明,我国全民健身研究已步入相对成熟发展阶段;体育活动以最高中心性值(0.24)成为全民健身研究的核心;全民健身研究热点较为宽泛,前3位热点依次是公共体育服务、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管理;全民健身研究的主题演变过程具有明显的政策法规导向性特征,三个阶段的研究聚焦点与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国家战略高度契合;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群众体育发展研究、社区体育研究、体育强国建设研究和社会分层研究等5类研究范畴构成了奠定全民健身研究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国民的认识、经济基础、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社会组织、志愿服务以及法规制度六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现实基础,并指出我国目前所要达到的只能是较低标准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然后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均等化标准,进而实现“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较高标准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全面了解和宏观把握当前我国各层级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内容、建设标准、服务内容、服务范围及服务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我国不同层级行政区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应建设的场地类型、建设标准、配建类型及其覆盖率的基本要求.研究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应选择室内与室外两种场地类型,并采用基本配置和选择配置两种建设形式,以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综合性文体中心<站>)、多功能健身场地、灯光球类场地、笼式球类场地、拼装式游泳池、健身步道(或绿道)7种场地——即"两形式、两类型、七种类"的体育场地建设为主,提出70%的县拥有公共体育场和全民健身中心、80%的街道拥有多功能健身场地(或笼式球类场地)、80%的乡镇拥有灯光球类场地、100%的城市社区和100%的行政村拥有便捷体育设施的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基本要求,进而提出我国不同层级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服务半径,为国家体育总局宏观指导和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工作,为着力推进我国城乡基本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均等化提供政策决策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们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举措。基于战略角度提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规范分析法,在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概念开发的基础上,阐述其民本逻辑的原由、现实政策和时代意义,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实施奠定理论基础。研究认为:1、体育作为人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要素之一,是宪法赋予公民生命健康权的下位权利,具有一元特征,其本质在于人类的自我创造, 目的在于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人人应该均等的享有其基本服务和保障。2、我国《宪法》早就对体育权给了原则性的认可,且其大部分内容已贯彻于每一部相关法律法规当中。基于体育权利保障的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政策从最初作为区域协调互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将其确定为完善我国体育财政体制的改革方向, 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最终定位于社会公平。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实施奠定理论基础,指导实践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既是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题中之义,也是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大任务,又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该文以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就目前发展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困境与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服务数量不足、服务方式单一、服务决策缺乏民主、服务制度建设滞后是发展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困境;推动城乡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协调发展、拓宽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方式、完善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决策机制、健全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政策法规是发展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水平,与城市比较而言仍存在比较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主体意识的差异,影响城乡体育文化各自的发展平衡性;体育事业战略重城市、轻农村,影响着城乡体育资源配置均衡性;经济收入以及经费保障制度不平衡,影响城乡体育发展的同步性;城乡二元结构仍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影响城乡居民享有基本体育服务的平等性。文章提出,更新理念,健全和完善多元化的体育管理体制,加强城乡体育文化交流,促进体育消费等策略,旨在为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协调发展,构建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依托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公共体育服务、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与分析,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构成及基本特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发展及其实施路径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国家战略实现的重要制度安排,必须实现制度化、标准化,达到实现公共服务的透明化和管理运作的规范化,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以期对加强政府体育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满足公众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需求等产生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前苏州古城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法规较滞后,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的公益性、便利性、供应量及分配公平缺乏,供需存在矛盾.原因主要在于体育经费来源单一、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发挥欠缺、市民缺乏体育健身意识、学校场地设施未能向社会开放、政府重视大型演示活动忽视日常体育活动等.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古城区内的体育设施,促使体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必须实现体育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供给模式多元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信息化.  相似文献   

12.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探究我国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实施目标下我国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面临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政府和公众对健身体育旅游观念陈旧;健身体育旅游项目的经营管理体制不活,市场促销意识不强,项目或产品建设缺乏力度;健身体育旅游总体消费水平偏低,人均健身体育旅游消费水平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健身体育旅游尚未形成规模;促进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动力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体育旅游需求与健身体育旅游资源之间的矛盾突出是《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实施目标下我国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瓶颈。为此,提出构建和完善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健身体育旅游产业基地、加快城市周边乡村健身体育旅游度假地的建设、大力发展健身体育旅游保险市场、充分利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场馆资源的后续效应,拓宽休闲健身体育旅游资源的发展空间及建立健身体育旅游资源保护补偿机制等发展策略,破解制约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瓶颈,对促进我国全民健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体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江苏省近年来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从社会管理工作创新视域,探讨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现状、经验及未来发展建设问题,旨在破解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瓶颈问题。研究指出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存在:财政支出情况不平衡、体育场地设施不完善、政策支持不完善、缺乏科学组织及指导、供给模式单一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施力度、提升基础体育场地各类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公共体育服务工作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共财政工作体制、改进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理论体系的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体育服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目标是保障农民基本的体育服务,实现服务的均等化。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内容体系由体育场地设施、活动指导、健身组织、组织管理等要素构成。体育制度、经费、人力资源、场地设施、体育信息构成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保障系统。效率机制、公平机制、问责机制、监督机制构成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运行机制。应逐步深化农村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管理模式多元化,对管理工作实行绩效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5.
健康是21世纪的时代诉求,健康是人们生活中最根本的基础,是一切幸福美好生活的保证。公共体育是满足与实现人民大众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健身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和载体,承载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和健康智慧。通过查阅公共体育服务,健身气功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多个领域的专家、教授的访谈对公共体育服务当前现状和健身气功的自身优势以及助推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近3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新时代美好生活所需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公共体育服务投入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不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与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之间的矛盾;公共体育服务内容与形式无法满足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同时认为,健身气功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适应不同的人群而且对场地器材要求的简捷性等优势极具广泛的适应性;健身气功还不仅有健身养生的功效,而且能够优化人的性格, 和谐社会等多功能的价值取向。因此,认为健身气功能与公共体育服务进行完美结合,助推“健康中国”宏大蓝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考察、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从场地设施、经费投入、活动组织、健身指导和信息提供等五个方面对广州市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与需求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老龄化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供给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内外社区体育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模式的研究。提出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发展模式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主要的对策以及首先在穗、沪等经济发达城市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对广东省体育公共产品需求现状进行调查,并通过公众评价调查了解广东省民众对现阶段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的期望值与满意度,从公众评价的视角审视广东省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为政府制定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政策,调整供给方式,确定科学的供给目标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居民认为现有体育公共产品基本能满足需要,对体育健身培训、辅导、健康和体育健身知识讲座的需求最强烈,其次是学校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广东省公众对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期望值与满意度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距离公众期望尚有较大的差距,不同性别、年龄、社会阶层(职业)的人群对体育公共产品的总体期望值和满意度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收入人群对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期望值和满意度相差不大,基本呈现期望值高,满意度低的态势。产业工人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对体育公共产品的满意度总体评价最低而期望值却较高。  相似文献   

19.
调查城镇化建设中太原市城中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全面反映太原市城中村公共体育均等化发展的概况,揭示太原市城中村公共服务的发展规律及其制约因素,为太原市积极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参考。本研究从太原市6个区域内的173个城中村中分层选取6个城中村做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法方法,找出影响太原市城中村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因子:外在因子、内在因子、基本因子、性别与资源共享因子和意识形态因子五种因子。应重视太原市城中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体育健身需求之间的矛盾,调动居民参与体育健身娱乐的积极性,扩大金费来源,促进太原市城中村的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构建我国体育场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评价我国体育场地公共体育服务单要素供给水平和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综合水平,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我国体育场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综合水平和单要素供给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体育场地在城乡规模、经营模式多元化程度、面向社会开放程度和大型体育活动承接次数4个方面的空间差异显著。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综合水平评价值显示,我国体育场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为东部地区最强,中部地区次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体育场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综合水平的空间相关性较强,呈现出东南沿海地区高-高集聚逐步过渡到西北地区低-低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单要素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城镇体育场地数量、自主经营的体育场地数量占同类比、不开放率、部分时段开放率、全天开放率、承接全国性及以上体育赛事次数具有空间相关性特征,表现为空间正自相关。而乡村体育场地数量、合作经营的体育场地数量占同类比、委托经营的体育场地数量占同类比、省级及以下体育赛事承接次数和其他活动承接次数全局自相关Moran’s I指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呈现为空间离散分布,体育场地公共体育服务单要素供给水平在省域间呈现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