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审视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视角,借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对武术文化资源与资本的逻辑关系、转化动力等因素进行了文化学意义上的剖析.提出武术资源的可意识性是武术文化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武术资源到资本的转变是武术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向;武术文化的发展是一种隐形的软权利的博弈;武术文化的产业性必须同时兼顾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更好地促进武术文化的继承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之所以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身份标识。然而,随着二十多年来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进程,中华传统文化在西方强势文化的“笼罩”下被日益消解,这显然是不符合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以及对于国家安全的文化诉求的。武术是华夏文明长期氤氲滋养而发展起来的传统人体活动方式,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基本精神。但是,综观近半个世纪的现代武术运动发展,因西方体育文化的强烈辐射及自身的主动趋附,致使原本博大深邃的武术文化发生了一场活生生的“和平演变”。以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文化安全为视角,就中华武术的文化意义、历史走向等几个层面予以剖析,旨在呼唤当代武术的发展应在全球化的汹涌浪潮中增强其文化创造力与竞争力,坚持“和而不同”的中华精神,成为自觉构建我国文化安全屏障的一块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3.
从人类学的文化适应和文化自觉理论出发,分析了武术文化在近代发展过程中的变迁现象及成因.指出:中国武术文化变迁的深层根源是民族主义与现代化的双向诉求,其直接动力来自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武术文化的东方品性与奥林匹克运动对体育的竞技规整之间的矛盾是促使中国武术文化发生变迁的主要矛盾.武术文化在适应性变迁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付出了自身的代价.在武术文化发生变迁的同时,向武术传统认同的机制正在形成,这不仅是一种解构西方体育霸权叙事的文化策略,亦是中国武术寻找现时定位和未来发展的依据.现阶段必须一如既往地发展竞技武术,但也要更加注重对传统武术的认同和理性回归,同时注重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摘要: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更有力的软环境,为我们的强国自信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基于此,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跨文化研究等研究方法,以中国武术文化软实力为研究对象,对其理论的来源、演变、作用机制进行较为深入的探析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研究认为:武术文化软实力是指仅当把武术作为独立、完整的文化体系时,在跨文化传播中,以武术文化作为资源的软实力;武术文化软实力实现是一个动态的传播过程;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权利转化需要两个步骤来实现,而在软实力的权利转化过程中权利主体能够起作用的主要是第一步权利的转化,因此对于武术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的重点应该是第一步权利转化,即由其软实力的资源转化为受众吸引力的传播过程。该研究为武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明确了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及作用机制,对于武术文化软实力来说是研究“源头”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5.
自鸦片战争后,中西文化的差异引发了两种异质体育文化激烈的碰撞.在碰撞与交融中,竞技武术应运而生.竞技武术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中华武术的“命运”,在竭力迎合西方竞技体育思想下,武术偏离了自身的本质,这使武术的发展一度陷入迷茫之中.当武术“进奥”失利以后,武术的发展更是引起武术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武术本土身体文化的特点以及本土身体文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武术身体文化现代化的思路,为武术本土身体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为武术的进一步国际化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冲突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严峻的挑战,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面临外来文化的渗透和挤压,全球化也为中国学习国外体育文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以中国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立足当前文化全球化背景,通过对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冲突进行解析,提出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共生的建议,以实现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和谐发展,旨在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出新的建议。研究认为:应正确处理武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中华武术要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坚持“和而不同”的武术文化发展战略,旨在为中华武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以形成中国武术大发展、大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8.
体育全球化发展与体育文化互动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图探讨体育全球化与体育文化变迁、体育文化互动和体育文化诉求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体育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实现"本土体育文化和非本土体育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互动"提供思路.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全球化促进了体育文化的变迁;体育全球化发展与本土体育文化存在互动关系,体育全球化发展存在体育文化的诉求.  相似文献   

9.
武术的文化自新与21世纪武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进程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一个美丽图景,如何能够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使中华传统文化占有更大的版图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思考.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当代武术发展中的文化瓶颈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进一步提出武术的文化自新,从文化安全、文化创新的角度对文化自新进行了阐释,并最终得出结论:文化自新是21世纪武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理想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武术教育由技能传习向文化传承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武术管理中心于2009年重新修订了武术的定义,确立了"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这对现行的武术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如何在教育环节中体现出武术文化符号、载体象征,如何体现武术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武术教育必须由单纯的武术技能传习转向更重要的武术文化传承.采用文献综述,专家访问等研究方法,针对当前武术教育存在的弊端与武术文化传承的现实状况进行了阐述分析.对未来武术教学教育方式、重心的转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面对全球化的文化侵略与争夺,我们只能选择自救,把武术文化精华加以传承、发展、创新,并期望由此推动武术教育方式的转变,进而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国际文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从价值观念、表现形式、科学性质等角度探讨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认为东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是武术入奥失利的根本原因。指出中华武术要在保持自己文化信念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共性目标乃是改变人、塑造人、教化人,一种文化样式必须对人的情感感受和生命品质有所提升,才能有真正的存在价值.本篇运用文献资料的方法,在首先论述了中国武术与君子所蕴富的中国文化品性后,进一步探讨了中国武术与儒家君子在文化层面上的共通之处.指出在"成人"、"成己","善悟"、"有度"等几个方面都体现出了极为紧密的相关性.结论认为:中国武术在文化的层面上乃是一种君子的文化.中国武术与儒家君子的终极人生关怀都在于一种教化,一种化育.  相似文献   

13.
章从化交流的角度,阐述了21世纪传统武术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世纪初,西方体育化对中国传统武术化形成强大的冲击,加速了传统武术迈向科学化与现代化的进程。目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武术化显示出西方体育化许多不可以拟的优越性,传统武术也充满了新的生面与活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武术在沉醉于成为神圣的现代奥林匹克殿堂里的一员而努力自我"蜕变",甚至为了所谓的"国际惯例"(完全按照西方体育文化制定的游戏规则)而进行着"竞技化"变革。然而,为实现武术"入奥"的梦想而不顾一切的努力,再一次化为泡影。痛定思痛,冷静思考,武术"入奥"再次失败是难能可贵的清醒。研究认为:具有典型东方的"文化符号"的武术,要求得更为长远的发展必须强化武术的"中国文化"元素。同时,应从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中寻求新的平衡点,散打项目无疑是当前武术"入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论武术与奥运的接轨--从文化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法和比较研究等方法,从文化学的视角,对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在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形成了各自独立的体系,具有不同的文化特性。但是,它们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文化价值是相同的,这为它们走向融合提供了必要基础。武术进入奥运会不仅能够丰富奥林匹克的精神内涵,推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又能实现中华民族向奥林匹克贡献中国项目的心愿。  相似文献   

16.
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一种个人知识。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的,不能简单地说它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从“文化资本”这个角度去考察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等方法,以文化多样性为视角,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进行阐述,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融合的契合点。旨在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创新,探求与西方文化对话语境以及奥林匹克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发展角度,分析了现代奥林匹克发展的文化背景,并且在各种文化不断交流的今天,提出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发展方向。结论: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精神”弥补了儒学的“中庸思想”和“实用主义”带给竞技运动的制约,而儒学的“人本思想”填补了后现代主义“否定本质”和“随意论”与体育运动规则产生的冲击。因此,奥运的发展应吸纳各国的、各类文化,扬长避短,实现其文化的最优置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