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良的童诗注重儿童情趣美的构成与传达。他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想事物,诗歌呈现出天真无邪的童心之趣;他把儿童的奇思妙想带入诗中,扩展诗歌的想象空间,诗歌想象之趣出色新奇;同时他还注重童诗的理趣,在生动的叙事中说理,实现了情、理、趣的有机结合。林良童诗的成就也正是得益于这童诗情趣之美的出色呈现。  相似文献   

2.
真正的诗     
当代诗作存在三乱三无现象:意象混乱、思维混乱、语言混乱;无节奏、无旋律、无真情实感。诗歌的革命、改革、创新,总得有个底线。诗人是社会、时代和人类感官的代表,他的痛苦与欢乐应深深地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真正的诗歌,是时代的记录,是前进的鼓声;它抒写的是人生之旅,谱写的是心灵之歌,喷射的是感情之火,闪射的是思想之光。真正的诗歌,具有诗情、诗景;诗美、诗味;诗眼、诗魂。真正的诗歌,景真、情深、意美、语警。真正的诗歌,以生活为源泉,在人民的沃土中萌芽;以感情为生命,在爱与憎的血液中铸型;以思想为灵魂,在真善美的熔炉中升华;以想象为翅膀,在灵感的彩翼中飞腾。  相似文献   

3.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不仅边塞诗写得好,而且送别诗也写得非常出色。选取恰当的意象抒发情感,是他送别诗的一个主要艺术特色。他诗歌中的意象,既有对中国古典诗词中传统意象的继承,但也有自己独到的创新;他善于把多种意象组合在一首诗中,来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他还善于创设出许多新的意象,并在这些意象中附着了自己的情感。他善于运用借景抒情,用比喻抒怀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发离情别绪,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作为边塞诗人,他的送别诗还有着豪迈、旷达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傅若金是元代著名诗人,在诗歌理论上也有所建树,他受传统的"性情说"影响而提出"诗本性情",注重诗歌的抒情特质;受当时诗坛复古风气的影响也提倡诗歌复古,但是又具有一定的通达性;继承传统的诗教观,注重诗歌的社会作用,带有儒家的功利色彩.此外,他还从地域的差异来认识诗歌风格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谈谈情趣     
情趣,又叫兴趣、趣味。它是属于诗歌理论的美学范畴,是古人论诗境的形象特征。我国古典的美学和文艺理论多是诗人和画师谈创作的实践经验,在他们的论述中有关情趣问题谈得较多。自中唐诗僧皎然《诗式》提出的取“境”问题后,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了“兴趣”。他把兴趣比“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比皎然解释的“夫境象非一。虚实难明,有可睹而不可取,景也;可闻而不  相似文献   

6.
卢亚明 《保定学院学报》2009,22(6):107-109,119
海德格尔从"存在"思入"诗"并不是偶然突兀的,而是经历了一番沉思之漫游的结果.海氏对诗歌的思考也留下了这条漫游的痕迹,这使他在不同时期对诗歌作出了不同的界说:诗是存在者之无蔽的道说;诗是真理之创建;诗是存在的词语性创建;诗是道说神圣的歌唱;诗是对诸神的命名;诗是持存之创建.  相似文献   

7.
徐志摩的诗歌在中国现代白话新诗领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之所以受人瞩目,语言华美有度、诗情空灵、想象奇特、气质柔美自不必说,其娴熟的艺术技巧的运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善用反讽、比喻、象征等手法,从而使其诗歌达到情景交融、情趣横生、意境深邃的审美境界,大大提高了诗歌的美感和表现力,强化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8.
苏轼与酒、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之于酒、茶最重要的是淡化和超越其物理作用而重在其精神性.他于酒中求真、求适、求至乐,真得酒中之趣;他于茶中求得一种清醒、清雅、清适而又清高的君子高人之品格风度,深得茶中三昧.苏轼以儒释道思想为底蕴,赋予酒、茶以深厚的文化、审美意味,鲜明地表现出他的高风绝尘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中,“趣”字的使用历史悠久,其意义较多,有的意义存在时间极短,有的意义至今依然鲜活。语音层面之“趣”,读音有四种;语义层面之“趣”,意义概归七类。经过两千多年的萌生、拓展、深化和定型后,“趣”的审美意义逐步提升为审美范畴的一种。“趣”的审美涵义有旨趣、情趣、风致、兴致、志趣等五类义项。  相似文献   

10.
爱伦坡写了很多小说和诗歌。其中大量的作品是关于死亡的。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他的小说中死亡是恐怖、可怕的情节,而在他的诗中对死亡的描写似乎不那么可怕,读来有美丽而忧伤的感觉和体验,有着高度的审美情趣。作者在创作时,根据不同的理论原则,对诗歌和小说使用了不同的处理手法。本文从背景、韵律、用词等润饰角度,对爱伦.坡诗歌中死亡美感进行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学注重诗歌的形式之美,从语言的辞采、声律、对仗、用典等各个方面切入诗语内在特征的研究,以此强化诗语的审美特征,增强诗语符号的可感知性,使诗语在外在形式上即获得普通语言所不具备或不明显的艺术特征,在能指层面以巨大的作用构成诗歌的审美因素。  相似文献   

12.
景颇族诗人岳丁的诗意象独特、丰富。诗人将自身融于自然并平等地与自然对话,使世间万物在宽容的主体氛围中达到和谐,体现了其诗歌意象的宽和之美。岳丁诗歌的独特价值在于他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并在人生旅途中听从童心的召唤,以宽容之心写出了大地之美、心灵之美。他没有沾染当代诗坛上普遍存在的浮躁与不安,总是以自由自在的形式表达着丰富的诗歌意象。  相似文献   

13.
韦应物诗歌的主要风格是淡美,它是理想与现实、用世与退隐的矛盾统一体,“淡”是这种矛盾的折射和显影,而儒家的仁政思想则是这种淡美风格内在生命力的底蕴。这种淡远冲和的诗歌美学风貌既有大历诗坛崇尚“高情远韵”这一普遍美学趣尚的影响,又显示着其独特的美学追求,他摒弃了大历诸子嘲风弄月藻饰空虚之病,走风雅真淳之道,从而使其诗淡而真厚,风骨内蕴,形成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的“韦苏州体”。  相似文献   

14.
唐诗与唐人小说的发展并不同步,但唐人小说中拥有大量的诗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进入小说的机率越来越高,小说中诗歌与唐诗发展的风貌愈益相合.唐代诗歌与小说用诗的流程嬗变有着明显的可比性.从"四期说"的角度比对唐诗与小说的用诗,初唐诗坛因中有革,小说用诗低迷.盛唐诗坛呈现鼎盛之态,小说用诗出现俗诗短章.中唐诗人探索求新,小说用诗与唐诗和谐融通;晚唐诗坛出现衰退之象,小说用诗逐渐繁富.  相似文献   

15.
诗识与妙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妙悟与诗识相辅相成。对于诗坛后学来说,诗识决定对前代典范的选择,对诗歌方向和旨趣的认同;妙悟决定时人对生活感受的敏锐程度,进入艺术想象的快捷和深度。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歌中的一枝夺目奇葩——山水旅游诗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学发展历史中,诗歌有着重要地位。唐代山水旅游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以其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旋律、深刻的思想内涵、奇妙的意境展示着自然、生命之美的永恒魅力。特别是孟浩然诗歌所营造的空灵美妙的意境;王维诗中诗情与禅意的水乳交融;李白在诗中所展示的崇高的美学风格,杜甫诗歌的沉郁悲凉以及在平凡风景中发现美、表现美的丰富内心感悟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代表着唐代山水旅游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7.
以刘勰的《明诗》篇为核心,就诗歌生成而言,从"感物吟志"的辩证关系探讨诗之生成;就诗体而言,刘勰坚持"诗有恒裁"同时,看到了诗歌体裁的进化;就诗之体貌而言,提出了"随性适分"。  相似文献   

18.
方东树是桐城派最为重要的诗论家之一,其诗论在沿袭桐城派文论道文并重思想的同时,亦体现了重"文",追求审美价值的走向。其中,他秉承古典诗学以妙论诗的传统,主张"用意高妙",强调诗歌之美以善为内核,强调了诗教的美育作用;主张"兴象高妙",进一步从诗歌文学形象这个艺术本质特征的角度,赋予了"妙"字的诗学审美内涵;主张"文法高妙",在体现以文论诗这个桐城派诗论传统特色之中,亦表述有关诗歌章法、词句等方面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与新月诗人一样,艾青对于现代新诗的诗美建构贡献巨大。他以诗的散文美建设为契机,为新诗带来亲切、自然、生动、新鲜的口语美的个性化语言;也带来错落有致、交互变化样态的具有真正的非格律化倾向与自由化倾向的自由诗旨趣的诗的散文美。他的绘画经历及其艺术家主体修养,使他给新诗带来色彩的美、意象的美、意境的美,把古典诗歌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造机趣赋予了新诗,从而使他的新诗达至文字的画的境界。在这些诗美探索的基点与高点上,艾青创作出了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和《我爱这土地》等具有了精工品格的自由体诗,把胡适、郭沫若以来的自由体推向了成熟,达到了至今难以企及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前人用淫丽之文来概括陈叔宝诗歌并不准确。陈诗艳什部分中有少量的色情描写,其中灌注着一种生命的绝望与哀伤;也有一些清新的相思小调;介于两者之间的诗歌大都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雅篇部分中的宫廷游宴之作描写建康一带的自然风光,从中也透露出陈叔宝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君臣之间的深厚情谊。他对北方城市和边塞的畅想,对个人亡国情感的抒发,也具有一定的诗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