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直接影响其进程,而对法律素质起方向性作用的就是法律信仰。但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出现了整体性的危机,因此必须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通过改革法制教育、依法治校等措施重塑当代大学生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是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实施。法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具有现代文明的法律信仰,包括传授法律知识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让高校法治教育得到更好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对邓小平民主和法制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指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国家各项工作都应依法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运行,离不开依法治国;依法治国要求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实现依法治国还必须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实现司法公正,加强全民法律教育。江泽民还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这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标志着我党的治国方略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重大命题,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思想进行深刻阐述,从逻辑结构上明确了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以宪治国是核心、法律实施是关键、司法公正是生命线、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是最高价值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思想的提出彰显出我们党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定决心,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方略的探索,经历了几代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60多年的法治实践既有痛苦的教训,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事实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维护宪法地位与权威,加强法律文化建设,坚定法治信仰才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法治是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治国方式,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是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的人民信仰、民族希望和国家力量。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必须明证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必须与广大人民的利益一致。本文对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政治性、群众性、科学性、现实性特征进行研究,以便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法治的最高标准是宪法至上,依法治国需要强大宪法的支持。当前我国执行宪法时,存在公民宪法意识缺乏、宪法修改易受政策因素左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监督机制和制度匮乏等问题。加强宪法实施要从宣传和培养宪法意识、健全和完善宪法适用渠道、建立违宪审查机制和树立宪法权威等方面着手,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之路。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其中,宪法法律系统又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维护宪法权威和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落实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培育全体公民的宪法信仰,促进宪法实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保障人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这一深刻论断。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图景。因此,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认真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重在依宪治国。从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法律地位及依宪治国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系中我们能够得出依宪治国是治国安邦、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理论的灵魂在于创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人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在丰富的法制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站在"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法制理论.  相似文献   

12.
德治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丰厚的历史传承,这些思想带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历史局限性,本质上是为维护少数统治者服务的,在实践过程中必然沦为封建君主以个人意志统治国家的人治政治的工具.社会主义以德治国强调的是以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社会主义道德来治理国家,它的内涵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它在内容与性质上不同于以往任何道德规范,是时代先进性和利益广泛性的辩证统一.落实贯彻以德治国方略,要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道德遗产,科学认识传统意义上的德治观,吸收消化具有生命力的人类道德精华,为社会主义以德治国服务要把依法治国作为以德治国的保障;要加强国家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使广大公务员成为遵守社会主义法律和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表率,成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力推动者和实践者;还要完善建立一套激励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赏罚机制、使以德冶国方略的贯彻落实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国防法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我国的法学理论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随着国家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步伐的加快,我国法学界对国防法律体系的研究日渐深入,并取得一定进展.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立足建立和完善国防法律体系的有利条件,提出建立与完善国防法律体系的对策,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防法律体系,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治军水平,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的必要性和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来探讨怎样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先后选择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实现四个现代化、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等战略目标。这些不同时期的目标选择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虽然也是战略目标,但它仍然是"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现代社会中,环境侵权的数量正在日益增加,与传统的侵权行为相比较,环境侵权表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在其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上,更强调致害行为、损害结果、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尽管随着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赋予人们更多的民事权利就显得越发重要,但在环境侵权的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上仍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本文试图结合我国法律制度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以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执政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应该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要求,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坚持依法治国,党要管党及治党从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改革和完善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搞现代化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创举 ,特别是坚持否定之否定规律 ,找到了一条独特的中国之路 ,不论是党的建设和文化事业 ,还是所有制实现形式中出现的新情况中都有不少新的创造。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不仅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化和发展 ,同时也是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19.
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为了巩固新的革命政权,开始了对社会主义法制的探索。邓小平作为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也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就如何摆脱“两个凡是”的束缚,继续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了艰辛探索。两人都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制学说,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法制建设理论。本文拟通过分析,揭示两人在法制思想上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