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法治国"方略深入人心,但道德建设却相对滞后.鉴于此,新世纪之初,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更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持,必须在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基础上,确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观.而加强"以德治国",关键还是要加强广大干部的"政德"建设,提高各级干部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的两种基本治国方略;江泽民以理论创新精神明确提出治理国家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的深化和完善,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的继承和发展;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实现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法治是现代的文明成果和标志,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着人类社会更高类型的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意味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德治是时代与历史继承性的统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伦理道德文化十分丰富,德治德政思想源远流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针的同时,开辟了以德治国的新境界.以德治国是中华的内政之要.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相融相契.法治与德治在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功能上有着动力与制衡、相辅相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初,江总书记将以德治国置于治国基本方略的高度突出地提了出来.然而目前道德失范问题严重,道德建设的现状同以德治国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以德治国任重道远.当前应特别注意从以德治党、以德治政、诚信教育、培育公民责任心、制度建设、道德教化等诸多方面入手,把道德建设不断推向前进,把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基本方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史上的创新,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德治与法治思想的继承.德治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是历史上治国立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与“德治”在历史上皆长期存在,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德治”与“法治”的关系问题上,儒家重“德治”,但并不绝对排斥“法治”与刑罚。儒家的“德治”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但无论如何,毕竟对我们今天进一步科学地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治国方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治理资源,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更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持,必须在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基础上,确立新型社会主义德治观.而加强"以德治国",关键还是要加强广大干部的政德建设,提高各级干部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思想的完善和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德治与法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落实到学校就是以德治校,为此,必须在全体党员、干部中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在师生员工中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在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五爱"教育;在教职工中进行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以来,国内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及其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2015年“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全国理论研讨会的与会学者们聚焦于法治与德治二者之间的关系,分别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中国德治中心主义与西方法治中心主义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至善-共同善-基本善三重维度下的法治价值坐标系、基于多维视角避免单边主义的法治建设以及于具体实践中寻找德治与法治的结合点等重要理论问题;从微观角度结合具体实践,探究了志愿服务制度化、医学文化中的德法关系等具体问题;从历史高度评析了中国古典人性论与儒家社会治理思想、中国古代的德治法治思想资源及其对基层治理的历史价值与意义;从现实角度探讨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道德文化建设以及制度伦理建设与德治法治建设的现实关系。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馆"和"以德治馆"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及发展的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是图书馆贯彻落实党中央"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战略方略的具体表现,也是图书馆事业和工作发展的根本保证和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对邓小平民主和法制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指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国家各项工作都应依法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运行,离不开依法治国;依法治国要求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实现依法治国还必须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实现司法公正,加强全民法律教育。江泽民还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这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标志着我党的治国方略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和国家的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确定下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质就是依宪治国。文章从法律信仰的概念入手,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危机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解决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的对策,并指出宪法信仰是对公众宪法情感的最高要求,是树立法律意识的最高层次,更是打开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尽早尽快对舆论监督立法,实现舆论监督的逐步法治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并且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却充斥着大量各种各样的环境犯罪,这与美丽中国的建设格格不入。治理环境犯罪应当德法并举。本文结合当下治理环境犯罪的实践,分析当前我国推进环境犯罪德法共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有针对性提出推进环境犯罪德法共治的对策建议,以期营造“尚德守法、共治共享环境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助推美丽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建设法治国家,推行依法治国方略需要法治的不断完善.我国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如何评价一个区域的法治环境状况却是一个难题.通过分析法治的价值和初步认识法治评价因素,探讨法治环境的内涵,初步设计一套符合现阶段国情的区域法律环境指标评价体系,以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法治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形式。在中国治理史上,法家提倡“法治”,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和丰厚营养。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不懈的探索,我国最终走上了“法治”建设的科学治国之路。从历时性的角度考察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彰显中国特色既具有工具合理性又具有价值合理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彰显中国法治文化特色,意味着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既要尊重中国社会现实,也要融汇中国传统法律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