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理论只是他的跨越理论中的一种形式。本文阐述了马克思跨越理论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关系及其在唯物史观这一整体中的重要地位问题,从而清楚地界定了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的关系,使我们能科学地理解唯物史观。列宁、毛泽东在马克思跨越理论指导下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正确回答并解决了马克思所遗留的东方落后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而且跨越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开始把注意力越来越多的聚集在东方时,通过对东方落后国家的细致研究和考察,揭露了西方殖民者对东方社会实施的暴行,探讨了东方社会的历史命运和未来发展道路,得出了东方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天才设想.深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重要篇幅和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东方社会理论,将有助于我们在更广泛的视野内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方法论价值,也对认识和解决我国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和实践有重大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比较成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显著发展的基础上,一方面从理论的高度回顾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兴起的过程,阐明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强调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基石作用,另一方面又对未来的理想社会进行展望,探索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哲学的贫困》一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前人理论的科学总结,尤其是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的生产力理论,即资本生产力理论的直接批判和吸收并不断突破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形成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它不仅赋予生产力更加鲜明的哲学意义,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而且通过对生产力理论所蕴含的包括生产关系的阶段性、人自身也是生产力、生产力既是历史运动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是实现社会更替的动力等丰富的唯物史观的探索,为整个唯物史观奠定了科学而坚固的基础,从而使它成为科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重要部分,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而马克思对于世界历史理论的阐述对于建构利益共同体,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生态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历史发展观是由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和东方社会理论有机结合而成的一元多线的历史发展观。科学理解这一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主体理论构建的关键,也是邓小平理论主体框架构建的关键。在新的历史时代,邓小平从完整的马克思历史发展观出发架构起自己理论的三大支柱,在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视角上树立起坚固的情感支柱;在世界历史理论的视角上树立起广博的世界观支柱;在东方社会理论的视角上树立起独特的理性支柱。研究马克思历史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主体支柱之间的关系可以从更深的层次上引发人们对邓小平理论哲学基础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提出,社会就是一切关系同时存在又相互联系的社会机体。关于社会有机体的定义、性质、内涵的阐述所构成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重要的理论支撑。社会有机体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恰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因此,从社会有机体视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审视和研究,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理论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不但要靠依据时代的前进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同时,还要通过批判某些人的严重误解和歪曲,阐述和推进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这方面,晚年恩格斯无疑谱写了辉煌的篇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著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奠定了唯物史观学说的基础,而恩格斯晚年阐发的诸多命题和原理则将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完全可以说,正是由于有了晚年恩格斯所作的大量精辟论述,唯物史观理论才形成为完整的、原理更加丰富而明晰的科学体系.恩格斯所作的精辟论述对于指导我们从事学术研究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社会建设思想即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从人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和实质出发,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动力、核心等问题,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建设理论。找到实现人自由全面与解放的钥匙。在今天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马克思的社会建设理论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以马克思社会历史论为渊源,以社会主义本质论为基点,历史地考察了新中国建设和世界现代化运动经验;揭示了由生产力、科技和改革诸因素耦合成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机制;论证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双重价值取向;阐发了战略指导思想、战略体制选择等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战略选择体系,其理论的科学性、实效性已显示出了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精神生产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对这一理论的论述,虽不像物质生产理论那样系统、透彻,但通过对精神生产的涵义以及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理论框架。研究这一理论,不仅有助于完整、准确地把握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而且有助于分析和鉴别全球化时代精神生产在全球范围内交流的必然性和复杂性,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观是黑格尔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思想史上.黑格尔终结了传统哲学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等同的理论观念,第一次将市民社会范畴从政治国家的概念中剥离出来,他对市民社会的性质、特征及其基本原则的阐释.以及对市民社会与家庭、国家关系的分析,“向我们暗中指出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成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从地租理论来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租问题比较特殊,在这领域的研究中,很难象其它领域一样,高度抽象掉非劳动因素,仅用劳动说明地租的来源。马克思在研究中,并不否认自然资源、稀缺、市场状况、所有权、垄断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在地租理论中,马克思再次引用“社会总劳动”的概念,是马克思劳动决定价值走向“价值的本质是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理论的起点。这为我们完善和发展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提供支点。  相似文献   

14.
1840年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內受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复兴中华的道路上苦苦摸索,但都无法改变当时中国悲惨的历史命运,直到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和人民。但如果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而不注重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也不会取得巨大成就。只有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强有力领导下,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才使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而让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气派和作风,丰富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同时 ,也一直关注着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革命。在研究了印度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俄国的农村公社后 ,提出了著名的关于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的理论 ,这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 ,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又将其理论进一步发扬光大。本文讨论的就是这一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 )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1、1 9世纪 50— 60年代提出了“东方社会特殊论”。19世纪 50年代初 ,英国国会就东印度公司展开国会辩论 ,马克思对此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对印度、中国…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自然观深刻揭示人和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阐明了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在实践基础上相互生成的统一过程。马克思自然观的最大理论特点是在探索人类解放的道路过程中思考入与自然的关系,实践观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自然观对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生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批判和继承达尔文、李比希、摩尔根、马尔萨斯、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通过综合创新和不断超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进行系统梳理,有利于澄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种种误读,进而彰显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对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社会为蓝本,对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矛盾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思想。毛泽东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具体的实践中,在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策略,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基本特征等方面,做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成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完整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第一人,但是不可否认,这一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并对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在晚年所写的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五封书信,起源于驳斥资产阶级学者以及德国社会民主党"青年派"对唯物史观的扭曲和误解,澄清人们的思想误区。在信中,他系统论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关系不是历史的唯一决定性因素,社会历史发展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历史发展的合力论以及历史运动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等思想。其当代理论价值有助于我们建设马克思主义新形态,推动唯物史观中国化新发展,探索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模式;实践价值有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心以及对走中国道路,实现共产主义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有机体是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元素,它是以"现实的人"为理论根基,从人的社会实践出发,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生活和实践出发,视学生为鲜活的生命个体,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