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泽如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我国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理论建设中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南,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60多年,创立了以主客观矛盾规律为核心的、独树一帜的心理学学术思想体系。本文拟结合当代心理学研究的实际探讨一下心理活动的主客观矛盾规律。一、主客观矛盾规律的基本点心理活动的根本规律是什么呢?刘泽如教授明确指出:心理活动的根本规律是主观矛盾规律。30年代以来,他先后撰写了《行为研究举例》、《运用实践论研究心理学》、《在心理研究上必须贯彻反映论》等文章,集中论述了这一思想。其基本点有三: 1、客观决定主观。刘泽如教授认为,“客观”指不依赖于人的心理意识而独立存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广泛流传于国内外心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心理的生理机制不变”论,是关于产生心理、意识的大脑神经活动问题的一种形而上学的理论。它在实际地说明人的心理、意识问题时,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和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表明:产生心理、意识的大脑神经活动是符合于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规律的,从这样的大脑神经活动上说明人的心理、意识必然达到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完全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刘泽如心理学科学思想述略殷培桂刘泽如教授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老一辈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我是刘老的学生,并有幸参加了他的心理学著作的整理工作。我认为刘泽如心理学思想,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为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正确阐明心理意识现象的实质和规律,并综合传统心理学...  相似文献   

4.
刘泽如心理学思想科学成就述略——纪念刘泽如教授百年诞辰殷培桂刘泽如教授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老一辈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刘泽如心理学思想,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为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正确阐明心理意识现象的实质和规律,并综合传统心理学的成果所形成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建设心理学的两条渠道:一条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另一条是科学地解决大脑产生心理、意识的问题。因为心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是科学的事实。如果不能全面地、正确地说明客观存在如何反映为人的心理、意识,就必然是非科学的、错误的。因为心理,意识是大脑的产物,所以科学地解决大脑如何产生心理、意识,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的问题是:重视了大脑如何产生心理,意识的科学规律,以至把心理学划入自  相似文献   

6.
心理生活论纲--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另类考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西方科学心理学一直是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心理现象。心理生活的探索则是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心理生活 ,这就必须改变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绝对分离 ,改变科学心理学现有关于研究对象的分类标准和分类体系。中国的本土文化传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说心理生活的心性学说。心理生活是立足于人的心理的“觉”的性质 ,“觉”的活动是一种生成意义的活动 ,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生成的活动。心理生活有其基本内涵和体证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就在于科学地揭示心理生活 ,提高心理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把客观的自然存在物作为认识主体的反映对象,马克思新反映论把客观的实践活动作为认识主体的反映对象,二者在坚持客观性原则上是一致的。马克思新反映论的特性在于认识的主体性,坚持承认主体性的客观性原则。马克思的新反映论能够解决一系列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价值心理学的构建以李德顺关于价值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哲学研究成果,与法国精神分析大师拉康关于能指(象征)语言与人的心理潜意识内在关联的研究成果相结合,旨在探究价值逻辑与心理潜意识(无意识)欲望这两套话语体系之间的契合点,揭示人的心理灵动在不同层面的运演现象及其法则,将人类认识王国的理论成果与人的心理现实对接,实现大脑(思维)向心灵的转换,实现价值心理学对现代人生科学的执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要不要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体系,怎样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体系,这是涉及到心理学教学和科研方向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心理学界的认识并不统一。中国心理学会把“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体系的建立问题”作为七九年年会心理学基本理论分组讨论的一个中心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也印发了潘菽同志的《唯物论心理学试拟提纲》(征求意见稿)。这说明我国心理学已经由过去那种着重于研究个别理论问题,过渡到了对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体系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西北三省(陕、甘、青)八所师专联合编写了师专心理学教材,于1988年出版了。我通读全书,收获非浅。现就本书的特点、做简要介绍,以敬献于同行。 一、结构新颖 师专《心理学》的编写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为指导思想,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共分为十一章;引言;心理的实质;心理的生理机制;感觉和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情感;意志;个性心理;少年期学生心理的发展及研究。书后还有三个附录。  相似文献   

11.
主体的本质特点是主动性和独特性,主体活动的内在机制、功能及其活动规律构成介于自然实体和社会实体之间的心理实体,这恰恰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现代心理学以大量实证的材料表明,主动性和独特性是心理实体的固有属性,这就为人所以成为现实主体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相似文献   

12.
以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态势为主题,全面回顾了统计测量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神经科学三大学科对运动心理学研究走向的影响,总结了现代科学对运动心理学发展的贡献,由此认为运动心理学的总体走向是主观客观化,即借助客观的现代科技手段揭示人们内在的主观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刘泽如指明了改造传统心理学和建设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正确方向。然而中苏心理学界在心理发展问题上,却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出了种种错误理解。因此,必须澄清这些误解,才能在心理学研究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重要的科学哲学著作,其中蕴涵了丰富的科学方法论思想,对当今的心理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关于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关系的辩证思想,为实现心理学中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与哲学思辨方法的结合奠定了基础;关于能动的反映论,有助于消解心理学中的建构论和反映论的对立;关于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的辩证观点,有助于消解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既促进理论心理学的复兴,又促进实证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叛徒、卖国贼林彪炮制的“一点两面战术”,是地地道道的唯心主义黑货,必须彻底批判。主观臆造的法则正确的作战指导原则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客观实践中产生的,还是主观臆想出来的?这是两种认识论在战争问题上的尖锐对立。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而“军事的规律,和其他事物的规律一样,是客观实际对于我们头脑的反映,除了我们的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伟  相似文献   

16.
论编辑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编辑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编辑主体在编辑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编辑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为编辑主体在编辑活动中的心理现象,编辑活动对编辑主体心理素质的要求,编辑主体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训练及编辑主体的心理卫生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屈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心理学方而出版的著述很多,有的注重于恢复传统,有的偏重于新知识的介绍。方俊明同志的《认知心理学与人格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是一本探讨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有价值的专著,它从四个方面对心理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第一,认真地贯彻了以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心理学的原则。该书并没有把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庸俗化,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思想武器,对传统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鉴别,“尽最大的可能吸收其精华,摈弃其糟粕”,并根据时代精神的发展,对心理活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更广泛的研究空间进行了探讨、综合和归纳。作者认为:“人的心理是一个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和控制、维持个体内外平衡的信息系统。本书从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角度上,揭示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的多层次的信息加工过程。”第二,提出了一种新的心理发展理论。方俊明同志在总结了国内外几种著名的心理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心理发展的矛盾问题的新的见解。书中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18.
心理意识的源泉是物质,不是精神。心理意识的内容是精神,不是物质。把物质和精神混为一谈,必然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界限。对心理意识的物质本体的非科学理解,是错误对待心理意识的“源泉和内容”问题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9.
关于心理学该不该研究人的社会意识的问题,是科学心理学应该十分重视并积极解决的问题,但又是现代心理学感到百般困难而极力回避的问题。因而,这个问题,也就成为心理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和未能取得一致意见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之所以重新提出这个问题,是由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项基本原则,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事业的群众实践,特別是由于党中央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具有共产主义思想一代新人的战略任务,都迫切地要求心理学正确地对待这个问题;同时,正确地对待这个问题,也正是科学心理学本身的前进要求和不可改变的方向。一般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意识  相似文献   

20.
摘要: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域,对身体锻炼与积极情绪、幸福感、乐商、积极心理品质以及成功老龄化等积极心理健康指标的关系进行综述分析,提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及锻炼心理学未来研究趋势。结果表明,锻炼心理学在身体锻炼与积极情绪、主观幸福感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身体锻炼与乐商、社会幸福感、积极心理品质等方面研究相对不足;研究对象过于集中,抽样科学性不高,研究范式缺乏严格的实验设计,研究结果普适性不高,因果关系结论匮乏。未来锻炼心理学应重视身体锻炼的积极心理效益、积极心理品质的运动处方以及身体锻炼积极心理功效的神经机制和心理机制等问题,并在研究中注重概念和测量工具的本土化以及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