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类同形态的心理学总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有五种历史的形态,包括常识形态的心理学、哲学形态的心理学、宗教形态的心理学、类同形态的心理学、科学形态的心理学。作为其中之一,类同形态的心理学是与科学心理学相类同或相类似的其他科学分支中的心理学思想、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方法、心理学技术。这些研究和成果在特定的角度、方面或特定的层次揭示和阐释了人类的心理行为,并为心理科学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内容、十分重要的方法和实用便利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的中国化是指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本土化。中国本土文化中并没有产生出现代的科学心理学,而是从西方文化中引入的。中国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非常曲折的过程,这主要体现为三次大的模仿、复制和跟随,三次大的批判、转折和重建。可以把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本土化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心理学本土化的热点与难题包括科学观的问题、本土契合问题、文化转向问题、多元文化问题、方法论的问题、全球化的问题、原始创新问题。心理学本土化的演变与趋势涉及不同文化中的本土心理学、本土心理学的隔绝与交流、心理学的文化与社会资源、心理学发展的传统与更新、心理学演变的分裂与融合。心理学本土化的出路与结局就在于将其定位为文化的心理学、历史的心理学、生活的心理学、创新的心理学、未来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3.
心理成长的概念是对心理发展的概念的超越。发展心理学提供了关于人的心理发展的学说,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一直存在着重要的缺失。用心理成长概念去替代心理发展概念应该成为考察人的心理行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转换,新心性心理学则实现了这一重大的研究范式的转换。这种范式转换包括:将着重于生物和生理转向着重于心理和心性,将着重于成熟和发展转向着重于成长和提升,将强调心理的直线发展转向全面扩展,将强调心理的平面扩展转向纵向提升。心理成长不是孤立的,它与心理资源、心理文化、心理生活、心理环境和心理生成有着重要的关联。人的存在、人的生活、人的心理、人的成长等,可以按照个体、群体、民族、社会、文化这五种方式来考察。  相似文献   
4.
在心理学研究中,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之分,或者有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之分。定性或质化研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观研究范式,定量研究或量化研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实证自然科学的客观研究范式。在心理学的历史中,有过定性研究占主导的时期,也有过定量研究占主导的时期。出现过定性研究对定量研究的排斥,也出现过定量研究对定性研究的排斥。在心理学的理论中,重要的是寻求定性或质化研究与定量或量化研究的关系定位。在心理学的方法中,重要的是寻求定性或质化研究与定量或量化研究的研究定位。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研究中环境的性质、类别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生存和生活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的。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对环境有着非常不同的理解,这包括物理的、生物的、社会的、文化的和心理的环境。但是,对于人的心理来说,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环境是心理的环境。心理环境是人所觉知到的,是人所理解到的,是人所创造出的。没有人的觉知,没有人的理解,没有人的创造,也就没有具有实际意义的环境。环境对人的心理的意义并不是外在的影响,而是共生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本土心性心理学对人格心理的独特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化传统中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探索,这就是心性学说或心性心理学,其提供的是对心性的理论阐释、探索方式和干预技术。这包括对心性性质的理解和解说;对心性特征的理解和解说;对心性觉解的理解和解说;对心性体验的理解和解说;对心性意向的理解和解说;对心性践行的理解和解说;对心性失常的理解和解说。“新心性心理学”就是立足于本土资源的创新,其探索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涉及心理学的学科本身、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环境背景。一是心理化,是对西方的和中国的心理学传统的新认识和新解析。二是心理生活,是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种新理解和新视野。三是心理环境,是对心理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新思考和新阐释。  相似文献   
7.
心理环境论说--关于心理学对象环境的重新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心理学家常把环境理解为外在于人的存在,是客观的、独立的、自然的。对于心理、意识、自我意识的存在来说,环境不仅是物理意义、生物意义和社会意义的,而且也是心理意义的。心理环境即被觉知到、被理解为、被把握成、被创造出的环境。心理环境对人来说是最切近的环境。这种环境超出了物理、生物和社会意义上的环境。环境决定论和心理决定论都无法真正揭示人的心理发展的实际过程。从心理环境去理解,环境的演变就是属人的过程,是人对环境的把握、人对环境的作为、人对环境的创造。环境与心理是共生的过程。这不仅是环境决定或塑造了人的心理,而且也是心理理解或创造了人的环境。心理与环境的这种共生关系,就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8.
常识形态的心理学论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常识心理学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创建的心理学,是存在于普通人生活经验中的心理学.常识心理学有两个存在水平.一是个体化的存在水平,是个体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中获得的,是个人对心理行为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二是社会化的存在水平,是不同个体在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共同形成和具有的,个体可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接受和掌握隐含于社会文化之中的心理常识.常识心理学是普通人心灵活动和理解心灵的指南,是科学心理学发展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应用的理论、方案和领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涉及人类心理的本性,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区别与联系,应用心理学的定义与特征。应用方案的制定涉及确定应用的实际问题和目标,确定应用的理论原理和原则,确定应用的研究方式和方法,确定应用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应用心理学研究的内容领域包括个人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10.
环境历来是心理学家所关注的研究内容。但基本上都是把环境理解为是外在于人的存在。完形心理学或格式塔心理学对环境做出了新的理解。完形心理学区分了物理的环境与心理的环境。所谓物理的环境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自在的环境。所谓心理的环境则是被人所觉知的环境,是被人所理解的环境。这种心理环境会对人的心理行为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心理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这是对心理与环境关系的全新的理解,是一种共生的方法论。对心理环境的研究是对心理与环境关系的共生的考察,是对环境、人与环境关系的全新视角的透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