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以文学负时望”的著名学者纪昀(1724-1805)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含《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和《滦阳续录》六卷),是一部思想内容异常丰富多彩的文言笔记小说集,它融愉悦性情、著述传世、抒写胸  相似文献   

2.
长随是清代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社会地位低下,长期遭人唾弃;但另一方面却有众多的人群想方设法挤入这一群体。《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多则笔记跟长随有关,从中可看出纪昀对长随是怎样的态度,以及长随在清代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3.
摘要:曾衍东不仅以<小豆棚>与袁枚的<子不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齐名,而且他还是一个大画家和画论家.有"今画"和今画论<七如题画小品>行世.他的"今画"全部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这在清中期的画家中是极为罕见的;他的画论就当时人物、现实题材等均有一系列创新之见,对当代画家颇有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4.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清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嘉庆年间诗人、散文家.乾隆三年(1738)中举人,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入翰林,曾任江宁等地知县.乾隆十三年(1748)辞官.于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归隐定居达五十年,论文赋诗,广交文士,过着闲适的生活,颇为世人所重,称随园先生.著《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活》以及笔记体小说《新齐谐》等.  相似文献   

5.
文献型翻译强调源语文化的纪实,其手段主要是逐词对应翻译、直译、注释型翻译和异化翻译。《阅微草堂笔记》有“无人能夺其席”的文学价值,对清后期笔记小说的创作有重要影响。金大逸(David Keenan)翻译的《阅微草堂笔记》带有浓厚的“中国味”,主要表现在文化词、专有名词、典故及诗歌意象的英译中广泛地使用了文献型翻译。对比他博士论文中相应的英译,发现其在后来出版的译本中有多次文献型翻译的增减。金大逸极力再现汉语原文的词汇和句式特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的“陌生化”会滞后读者的理解,但并非将其无限放大。该译本保留了大量中国文化词汇的原有风貌,并且其注释内容对原文语义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对汉学界的清代文化研究有文献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作为清代两部重要的文言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和《子不语》,其形象多出现鬼狐妖魅,其内容多涉及因果报应和科举取士.但二者却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这与蒲松龄和袁枚不同的人生经历、思想观念、创作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者多理想,后者少热情;前者赞美封建伦理,后者怀疑否定传统;前者多情感渲泄,后者重理智张扬.此乃二书同中有异之原因.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是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和创新者,它的成就达到了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遗产。《聊斋志异》在国外的影响也很大。直到今天,我们还从中吸取到不少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刘树胜 《职大学报》2009,(1):101-106
纪晓岚的诗论散见于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阅微草堂笔记>和数十篇为人所作诗文序言里.纪晓岚所论及的情与理、性情与风格、学识与创作和继承与创新这几个方面的关系,都是诗歌创作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其虽然带有封建思想的烙印,但持论基本上是公允的,见解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9.
小说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庄子》,原意是不值得一谈的琐碎小事。小说成为一种文体是在汉代,此时小说类似于讲故事,不够严肃,是一种地位稍卑下的文体。到了南北朝及隋唐,小说创作还是以猎奇的志人、志怪为主,内容大多脱离日常生活,语言以文言为主,比较晦涩。到了宋元时期,小说开始兴盛,这一文体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诸多小说家,小说语言也逐渐走向白话文。之后的明清二朝则是小说的鼎盛时期,小说创作蔚为大观,此时出现了如《西游记》、《红楼梦》等传世名作。  相似文献   

10.
刘因的散文创新主要表现在碑志文、解体文和记体文三方面。碑志文的创新熏主要在于以小说笔法入碑文熏重视事件情节的交待熏注意碑主在事件中行为的描摹。解体文创作融入小说写法,使这种文体的创作别开生面。记体文采取文言笔记的做法,搜奇以志怪,并加以哲理说明,以志怪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理学观点。  相似文献   

11.
但明伦的《聊斋志异新评》,从四个方面对其语言艺术特点进行了论述,同时纵向比较了各小说美学家在语言艺术方面的不同之处,突出但明伦在语言艺术方面的慧眼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的相关篇章表明:当时世俗社群在禅学的理解上的深浅之别,构成了该书之禅学思想的内部层次。《聊斋志异》中,禅学所处的外在层次,则是在佛教内其他宗派的题材和与佛教有关的民间信仰题材的衬托下凸显出来的。禅学思致在《聊斋志异》艺术结构里的布局,可依其存在形式大致分为全体式、部分式、点缀式三类。烛照《聊斋志异》的禅学思致,当有益于古代小说研究境域的拓展。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一直流传至今。其内容多以鬼魅狐妖为主,是同类题材小说的鼻祖。一部古典文学著作,随着时间的变迁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多以电视剧的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而当把电视媒介传播作为一种仪式来看待时,"鬼文化"的电视传播无疑体现出了它的社会惩戒功能。本文试从传播的"仪式观",解析电视剧版《聊斋志异》中对"鬼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及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创作无论从质到量都呈现出大的发展,许多著名作家如刘心武、王蒙、汪曾祺等人都尝试运用这一文体进行创作。在理论方面不仅接受了“立意新颖、情节完整、结尾惊奇”三原则,而且独有所创。微型小说创作出现系列化的新发展趋向,涌现出了《芸斋小说》、《钓人的孩子》等具有总体冲击力的系列小小说。  相似文献   

15.
在行文中穿插诗词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重要传统。在小说中合理地运用诗词,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聊斋志异》就是小说中完美融入诗词的典型。在《聊斋志异》的相关作品中,诗词主要起到了喻示人物身份、揭示人物遭际命运及抒发人物怀抱等作用,通过蒲松龄的奇思妙想使作品具有了新鲜感、陌生化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6.
根据小说《红楼梦》改编的“红楼戏曲”,为《红楼梦》由单一的小说传播,向多种社会文化传播途径转化提供了可能。众所周知,清代道光年间江苏泰州人仲振奎创作的《红楼梦传奇》是首部红楼戏剧。几乎就在同时,泰州地区又出现了一部《红楼梦滩簧》,无论是其内容还是体制,均说明该书极有可能就是《红楼梦》改编与传播史上的首部曲艺作品。  相似文献   

17.
清代著名文人袁枚晚年素以广纳女弟子而闻名,骆绮兰亦为其中之一。惟袁枚集中多不记其与女弟子往来之细节,于骆氏则尤所阙失。今于骆氏所辑总集《听秋轩赠言》等材料中,考得二人交往事迹若干,不仅有助于了解袁、骆二人过从之细节,亦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清代女性文人与男性文人圈的互动情况,或可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袁枚是激进主义诗论家,又是深知创作甘苦的诗人。所以他的"性灵"诗学一方面讲究性情、灵机和天分,另一方面还要求博雅,广泛汲取前人艺术经验,对音节、体格等艺术法度也颇有讲究。融会"性灵"说和诗法论使袁枚诗学呈现出复杂性与矛盾性,也使他异于明代公安派而呈现出清代诗学特有的综合性特征。应从"性灵"说与诗法论的矛盾与综合角度对袁枚诗学作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艺术上的巨大成功,除了现实生活赋予作家以深邃的思想和作家的艺术天赋等因素外,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作家对前人优良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本文蒙前人和当代学者的启迪,仅就《聊斋志异》对史家部分文体结构的借鉴,谈几点心得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鲁迅开拓了清代讽刺小说的现代研究路径。他不仅提出"讽刺"的概念,而且针对其产生的背景、特征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特别是对《儒林外史》的研究考证,奠定了《儒林外史》的历史价值。同时,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艺术手法加以评价和总结,并在自己的创作中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