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全唐诗外编》第四编《全唐诗续补遗》卷十补录杜牧诗七首、零句两联,除《九华山》一首外,皆属《全唐诗》已收者:《滕王阁》,为《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杜牧集四《怀钟陵旧游四首》之二,文字稍有异。《金隆怀古》,非杜牧诗,见《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三许浑集六,又见于许浑《丁卯集》卷上,文字稍有异。《秋浦》,为《全唐诗》卷五百二十杜牧集一《池州送孟迟先辈》的第六十七至第八十句,文字无异。  相似文献   

2.
本以《敦煌变校注》为范本,参照《英藏敦煌献》、《法藏敦煌西域献》、《俄藏敦煌献》以及《敦煌宝藏》所收敦煌原卷照片,指出《敦煌变校注》录方面的疏误。  相似文献   

3.
《新唐书》卷 6 1《宰相表》载 :“长寿二年九月癸丑 (2 7日 ) ,文昌右丞韦巨源、秋官侍郎陆元方为鸾台侍郎 ,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司宾卿豆卢钦望守内史。”《新唐书》卷 4《则天本纪》、《旧唐书》卷 6《则天本纪》、《通鉴》卷 2 0 5长寿二年条均系之于“九月辛丑” ,即九月十五日 ,恐《新唐书·宰相表》有误。《新唐书》卷 4《则天本纪》 :长安四年正月“壬子 ,天官侍郎韦嗣立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同书卷 6 1《宰相表》同。《旧唐书》卷 6《则天本纪》和《通鉴》卷 2 0 7则作以韦嗣立“同平章事”。查《唐大诏令集》卷 4 4有《…  相似文献   

4.
《安禄山事迹》是研究安史之乱很有价值的参考书。《四库提要》本条谓:“世所传禄山《樱桃诗》,即出此书。叶梦得《避暑录话》常摭以为笑,其琐杂可知矣。”以《樱桃诗》的作者为安禄山,是一失误。对此,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未能涉及。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证》卷19仅录吴昌绶辑《劳氏碎金》所附丁敬身对此书的题识,云:“笔法明练、最足据依,盖出同时有心人手,非掇拾悠谬之作也。”也未涉及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5.
《保生要录》一书,系宋代司议郎蒲虔贯所撰写,全书共分为“养神气”、“调肢体”、“论衣服”、“论饮食”、“论居处”、“论药食”等六门。这是一本择要选录前人养生经验及有关著述的专书,故名《保生要录》。  相似文献   

6.
在唐末农民起义的战旗上,“平”字极为突出。裘甫年号“罗平”,印文“天平”(《通鉴》卷249)。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通鉴·考异》引《续宝运录》)。黄巢号“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新编五代梁史平话》)。如此强调均平,那么“均平”是指什么呢?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是均产的象征”,“是对地产要求重新分配的平等思想”,“实质上是农民对所有权的普遍化的理想”(《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的农民战争及其纲领口号的发展》载《历史研究》59年四期),以后这种观点又被发展为“唐农民起义从政治口号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土地问题”(《试论黄巢“禁刺史殖财产”》,载《历史教学》64年九期)。  相似文献   

7.
《四友斋丛说》是当今学者研究明代中后期江南社会的必备参考书,然而该书中存在的讹误至今尚无人注意、指出.讹误主要是:所述事件发生时间错误,转引或脱文和刊刻之误.《书画铭心录》因无单行本存世,因而学者只知有其作,对所载内容不甚了解.尤其是书中所载几位藏家的真实身份,今人至今无人考证.何良俊诗文集,今仅见《何翰林集》二十八卷.然据明清藏书目录所记,何良俊尚有《柘湖集》、《清森阁集》二集.考证得知,《柘湖集》与《何翰林集》为一书二名,《清森阁集》所收诗文虽与《何翰林集》多有重复,但应为何良俊早年另一诗文集.  相似文献   

8.
关于《聊斋志异·放蝶》小说本事,朱一玄先生《<聊斋志异>资料汇编》已辑有二则,今检明人文集可知,目前所见关于《放蝶》故事最早的记载应为明末李长祥《天问阁文集》卷一《王子凉传》。文中对历史人物王山斗生的家世、生平与交游,略作考证,并纠正《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之误载一处。同时,对但明伦等后世读者关于《放蝶》故事的评论,也稍加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萤雪丛说》2卷 ,俞成撰。俞成 ,字元德 ,生卒不详。《萤雪丛说》前有俞氏自序 ,署“庆元庚申八月望日东阳俞成元德漫录”。庆元庚申 ,即庆元六年(12 0 0 )。古逸丛书本《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后有俞成撰《校正草堂诗笺跋》 ,署“开禧纪元八月既望 ,富沙云衢俞成元德父跋。”开禧元年 ,即公元12 0 5年。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跋》 ,末署“大宋嘉泰天开甲子正月旦建安三峰东塾蔡梦弼傅卿谨识”。嘉泰甲子 ,即嘉泰四年 (12 0 4 )。据此 ,则俞成生活在 12 0 0年前后 ,与蔡梦弼同时。《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存目四》评《萤雪…  相似文献   

10.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最早的传本为明未钱氏门人瞿武耜刻本。然此明刻本以及源于此本的清初钱曾笺注本(仅诗20卷)、宣统二年邃汉斋排印本、民国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明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钱仲联标校本在卷1《临淮田舍题壁赠王鹤年》诗末句“生取”下均脱去四字。近读潘重规著《钱谦益投笔集校本》(1973年台北文史哲出版社)附《王烟客手钞钱谦益初学集考》,言抄本中此诗完而不  相似文献   

11.
1 《资治通鉴》卷 2 0 0永徽六年 (6 5 5 )十一月条载 :武则天杀王皇后及萧淑妃 ,“数见王萧为崇 ,被发沥血如死时状。后徙居蓬莱宫 ,复见之 ,故多在洛阳 ,终身不归长安。”这段记载与事实不符。《资治通鉴》卷 2 0 7长安元年 (70 1)十月条载 :“壬寅 ,太后西入关 ,辛酉 ,至京师 ;赦天下 ,改元。”长安三年 (70 3)十月条载 :“丙寅 ,车驾发西京 ;乙酉 ,至神都。”所谓 :“京师”、“西京”均指长安。此即为武则天曾返回长安的本证。2 《资治通鉴》卷 191武德七年十一月条载 :“丁卯 ,上幸龙跃宫 ;庚午 ,还宫。”《新唐书》卷 1《高祖本纪》…  相似文献   

12.
以小说发展嬗变的轨迹而言,清代无疑是中国小说发展的一大高峰,除人们熟知的长篇巨制外,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也收获颇丰,其中最著者当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袁枚的《新齐谐》。因《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创作趣味与文风相异而代表了清代文言小说的两大趋势,故两书行世后,追摹模拟之风大盛,袁枚的《新齐谐》虽不能说是步趋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但二者的风格取径则大体相当,且其文笔灵活,内容广泛较之《阅微草堂笔记》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3.
今通行孔凡礼点校本《苏轼文集》卷七收入《迩英进读》八篇,为苏轼在宋哲宗元祐年间三次担任经筵读官的代表作品。从文体形态与文章功用两方面看,此组作品属于经筵讲义。“东坡七集”系统未予以收录,成书于两宋之际的《东坡外集》较早收入此组作品。孔本以茅维编《苏文忠公全集》为底本,茅本所收讲义源于秘阁本《东坡外集》,同时参校了明世流行的各类苏轼及三苏文集。《迩英进读》八篇作于苏轼侍读经筵的元祐二、三、四、七、八各年中,作于元祐六年的可能性较低。同时存在作于元祐二年,以及元祐二至四年两种可能。  相似文献   

14.
史料笔记对地方史研究具有一定的独特价值。近代以来与地方史研究密切相关的笔记有《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天咫偶闻》、《津门杂记》、《白下琐言》等多部。它们对地方人物研究、社会史研究、经济史研究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我们研究地方史时所不应忽略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5.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1847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了一篇特写《霍尔与卡里内奇》,受到了进步读者的热烈欢迎.于是,他连续在《现代人》上发表了二十篇特写.1852年,他又增补了一篇,共二十二篇,出版了取名为《猎人笔记》的单行本.1880年,作者又增加了《且尔托泼哈诺夫的末路》、《车轮子响》和《活尸首》,共二十五篇,出版了最后定本的《猎人笔记》.  相似文献   

16.
《新唐书·贾曾传》辨误一例《旧唐书·贾曾传》:"曾后坐事,贬洋州刺史。开元六年,特恩甄叙,继历庆、郑等州刺史。"《新唐书·本传晰载略同,唯*庆州"作"虔州"。又《册府元龟》卷172帝王部《求旧二》亦载此事:"开元六年二月,以少府监齐景胄为益州大都督府...  相似文献   

17.
《河朔访古记》是元朝文人廼贤的一部笔记体游记作品,今只残存三卷,主要记载了真定路、彰德路、河南路这三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书中保留了许多碑刻文字和书画名目,对佛教文化和僧人有一定的记录,并且对古都邺城也有较为详实的记载,因此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1.《满清官场百怪录》系民国云间颠公著,以笔记形式记述了清代官场上的奇闻趣事一百例。其暴露之无情,讽刺之辛辣,直可追《官场现形记》。作者笔下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官场人物,上自朝廷显宦、名公巨卿,下至州县衙役、谪官罪臣,在声色利禄的驱遣下,无不尽兴表演,以厚厚的脸皮,黑黑的心肠,令人作呕的各式技俩,串演着他们擅长的丑角,构成了一幅封建官场不堪入目的“群丑图”。观其恶德败行,直如欧阳巨源在《官场现形记序》中所说的那样:“羊狠  相似文献   

19.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清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嘉庆年间诗人、散文家.乾隆三年(1738)中举人,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入翰林,曾任江宁等地知县.乾隆十三年(1748)辞官.于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归隐定居达五十年,论文赋诗,广交文士,过着闲适的生活,颇为世人所重,称随园先生.著《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活》以及笔记体小说《新齐谐》等.  相似文献   

20.
抽象上升到具体,是马克思《资本论》特有的叙述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在《资本论》中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个方法不仅贯穿于《资本论》第一卷到第三卷,而且各卷之中无不如此。《资本论》的中心范畴是资本,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在理论上的再现。整个《资本论》是从“资本一般”(第一卷)到“资本特殊”(第二卷)再到“资本个别”(第三卷),这是由抽象的资本范畴上升到具体的资本范畴的一个完整过程。《资本论》的每一卷,也都有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下面,我仅就《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关于资本本质的理论表述层次,来谈谈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