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开创的,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中创立的,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外现代化的有益经验和深刻教训的基础上创立的。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的伟大探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1978年12月22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国家历史的伟大转折,是中国走向繁荣昌盛,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个里程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就在于: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相似文献   

4.
八大路线的中断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旭红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1956年夏,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已取得决定性胜利,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新课题是如何从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为了总结党的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社会艰难的现代化进程培养和铸就了邓小平的现代化变革意识以及对现代化的坚定信念和追求;建国后至1978年的近30年中,邓小平作为党的核心领导成员之一,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经历了探索的曲折与坎坷,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考与认识以及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思想更趋成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毅然决然地把握历史机遇,领导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大变革,成功地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发挥了继往开来的划时代的伟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刘春卉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7.
浅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健全法制宋秋芬西安市委党校党的八大是党的历史上开得成功的一次大会。八大的伟大功绩之一,就在于明确地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法制的任务。八大报告和《决议》提出,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必须进一步扩大党和国家...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包含三种成分:即中国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的新时期文化。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这三种文化凝聚而成。中华诗词作为这三种文化的文学表现形式,使民族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治理效能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创造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党的指导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和治理效能为这一制度的优势形成提供了根本依据,使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自信,也能有效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了最坚实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来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当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弘扬和培育支撑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因而,必须坚持结合时代特性,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现在,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饶、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不到七年的时间,这是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学说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具体实践的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我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广阔道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了。一百年来,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已经逐步变成现实,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今天,我们纪念这位伟大的导师,就是要沿着他所开辟的历史航线,把马克思主义的航船不断推向前进,为实现人类美好的未来——共产主义而奋斗。在我国,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体育强国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深刻阐明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新思想和新战略。五大发展理念奠定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方位、勾划体育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与逻辑进程、彰显体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担当和方法论启示、凝聚体育强国建设的中国力量、铸就体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方案。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体育强国建设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体育思想。研究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体育强国建设将深化对中国特色体育发展理念的认识,增强中国体育发展的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80周年之际,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认真学习党的光辉历史,这对于了解党的丰功伟绩,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坚信只有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强盛,民族才能振兴,人民才能富裕,对于认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历史经验,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以其战略高度展望民族未来提出了"四个伟大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外延。育才先育人,从教育的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和人类价值角度出发,探索民族精神的培育路径,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激发斗志、拼搏有为。  相似文献   

17.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这也是为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提出了总要求和总构想。作为公民一分子的大学生,更应该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角。学习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我们不难体会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教育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体现发  相似文献   

19.
竞技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先导性部分,是引领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示范性内容,也是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关键领域。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围绕竞技体育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意蕴、历史成就与战略优化展开系统研究。认为,新时代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竞技体育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进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具有国家政治需求导向功能的竞技体育在服务大国外交、展示国家实力、重塑国家形象、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伟大成就。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竞技体育新的使命。竞技体育要紧密对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需要,优化战略路径,拓展功能价值,通过积极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宪法的公布,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一件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情。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对全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新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二十年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关系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