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7 毫秒
1.
"拳"作为中国武术的俗称,一直被人们接受和认可,早已成为中国武术的代名词."势"作为一个思想史的概念,在政治、军事、书法、绘画、诗歌等诸多场域中表达一种相似的哲学思维与意义结构,它们为"势"文化的理论研究打开了广阔的论域空间.研究以"势文化"为切入点,以内家三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拳之势"进行理论探索.结果表明:架势是"拳之势"生成的结构之力;理势是"拳之势"生成的逻辑之力;气势是"拳之势"生成的生命之力;情势是"拳之势"生成的表达之力.习武演练自觉追求"势",它体现的是一种美学之道与生命规律.  相似文献   

2.
唐代史臣吴兢在《贞观政要》中提出的"论诚信"管理观念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八个方面:"大信天下,不以诈道"就是以诚施信;"德礼诚信,国之大纲"就是德行高尚;"道德未益厚,仁义未益博"就是诚信建设;"兴丧所在,可不慎哉"就是慎重对待;"内外无私,上下相信"就是团结一致;"待之以信,厉之以义"就是赏罚分明;"偃革兴文,布德施惠"就是关注民生;"力行五常,甚有裨益"就是践行诚信。  相似文献   

3.
忠恕之道是儒家的根本为人处世之道,也是儒家根本的人道理念。“忠恕之道”表现的是自己的要求与对他人的态度,文章就探讨“忠恕之道”对他人“平等”、“宽恕”、“责任”的态度在行政伦理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刚己是桐城派融纳畿辅文人群体、传道北方的中坚人物,"莲池学派"第四代的典型代表.为学融通中西,以致用为本,形成了其诗古文才学并驶、清刚雄深的艺术风格.他祖述桐城文统,以斯文为己任,秉承了"莲池学派"固有的文学观,提出"行谊文章相待为用"的观点;其诗除强调诗教之旨外,亦多儒家游心于艺的风雅情致,对莲池派诗学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等对影响山东省中小学生体育参与制约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编制问卷信效度较好,探索构建出制约中小学生体育参与5因素模型,"运动技能"制约程度最大,"运动技能"与"课业压力与学业评价"制约存在着性别差异,"运动技能"、"场地设施"与"课业压力与学业评价"制约存在着学段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宋明理学从开创伊始就存在两种不同的学术路径:一种是以程颢的"诚敬存之"的方法为代表,一种是以程颐提出的"格物穷理"的方法为代表.宋明理学之所以能够取代宗教文化而成为一时之主流,是由于程颐所提出的格物方法有助于将人们的学习、实践融入现实生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宗教式的脱离社会现实的文化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发表于1907年的《摩罗诗力说》是了解鲁迅早期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鲁迅于文中对拜伦、雪莱、普希金等7位摩罗诗人的思想与创作进行了描绘.本文立足于"摩罗"词源的追溯,借以了解鲁迅高扬"恶魔气质"的缘由及鲁迅与摩罗诗人思想的契合处:树立抗争意识,争取抗争权利,在抗争的行动中获取自由独立;同时分析鲁迅呼唤之"精神界之战士"所具有的内涵要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贵和"文化构建起了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特性及行为方式,进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个性."贵和"文化思想具有十分精深的内涵,它不仅高扬"天人之和""人人之和"的至高价值,而且其最可贵最精深之处还在于它的辩证思维,崇尚"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和不弃争"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儒家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关系团结和睦、个人身心协调发展等丰富的内涵.儒家和谐思想虽然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有着若干重大原则区别,但其中崇尚和谐统一的追求、"和而不同"的矛盾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协和万邦"的国家关系观以及"忠恕之道"的道德修养方法,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重要而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文心雕龙》置于时代哲学思潮发展的动态背景上加以探讨,认为刘勰用以评判“有无之辨”的思想武器是般若学中观方法,佛教是刘勰哲学观的重要根源之一。《文心雕龙》中的“道”不是儒家、道家或佛家的一家之道,而是建立在三家自然观契点上的宇宙原理。《原道》中表现出强烈的宇宙意识,对文学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心理和谐"为核心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学科学习、人际交往、环境适应",并使之具备相应的"认知力、调适力、实践力、发展力".据此,构建中小学心理核心素养的模型变得可行.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在古今中外都得到了有力的传播和发展,其蕴含的深刻哲学思想时至今日仍受到很多人推崇。本文基于对儒家诚信思想内涵的梳理和解读,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遭遇的诚信缺失问题,在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发生的根源的同时,探究了儒家"诚信"思想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价值。并在重构多元化的社会道德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诚信监管和约束机制以及构建成熟的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分析了传统儒家"诚信"文化所能够体现的价值,力图运用其对于个人或特定社会群体产生教化与感召作用,推进社会诚信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在李唐受到殊遇.在唐人的审美观念中在入了大量的佛家思想.而目前的研究一般只注重儒家的影响,对佛家的影响则很少涉及.实际上,儒家的影响尽管深远,但更多是表现在外延上,在内涵上影响较大的还推佛、道两家,而在“象外之象”的美学观中,沸家的影响又胜过道家.弄清佛教思想与“象外之象”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研究和欣赏唐诗,对于多渠道地总结我们民族的美学理论,想必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早就有关于以“以德为本”的历史传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提出了“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这些都是儒家的“以德为本”、“德教为先”思想的根源 ,是我国古代德育教育的思想来源。重视德育、加强学校德育教育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同志 ,始终都坚持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地位。从建国初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到 2 0 0 0年 2月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都强调要全面地…  相似文献   

15.
美国基督教青年会在远东体育协会的创立过程中至为关键.19世纪末,美国基督教青年会日渐成熟,开始拓展海外传教事业,东亚地区被认为是未来"基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领地.1912年,美青会干事布朗发起在菲律宾建立东亚地区的体育组织,先后得到中国、日本的响应与支持,并于1917年正式创立"远东体育协会",成为世界首个地区性国际体育组织.美国基督教青年会籍体育之名行传教之实的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一方面使西方体育、美国价值体系在东亚地区生根发芽,另一方面推动了东亚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学习力作为当今社会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是高职学生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求的一个必备条件.虽有地域之差、文化之异,但"产婆术"教育观蕴含的教育思想十分契合高职学生学习力的培养理念.基于此,在"产婆术"的视角下,探讨高职学生学习力的培养途径,即在师生关系上,有教无类,教师应尊重学生,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使其发挥潜能,以培养其学习能力;在教育理念上,教师应实施"赏识教育",以增强其学习毅力.  相似文献   

17.
试论会计诚信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诚信是根据原始凭据按会计准则、原则记帐、编制会计报表及审计等。会计诫信的主体是单位责任人。非诚信行为的收益超过成本是影响会计诚信水平的深层原因。会计诚信危机是经过利益协调后的一种非正常均衡状态表现。提高会计诚信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对会计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的功夫论是建立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之上的,他的自我领会和“为圣”有密切的关系.与此相同龙场悟道也是从“圣人处此,更有何道”的“为圣”问题出发的,同时龙场悟道是经典注释学的领会.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曾说“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着五经亿说”.由此可见他的龙场悟道不是想树立独到的思想体系而是发掘经典里的儒家之道.总体来说,《五经臆说》是想通过经典注释的方式来领悟“圣人之道”的王阳明思想的结晶.  相似文献   

19.
洛克是最早提出"三育",并把体育列为"三育"之基并系统地论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的教育家之一,更是率先系统论述体育思想体系的思想家,他的体育思想对于教育体系的完善、体育在教育中地位的肯定、现代体育学科的建立,还是对体育从古到今的转型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头脑风暴法等方法研究论述了体育在"三育"中的基础地位,阐明了体育发展对人的重要作用,进而论述了体育在形成健康的身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塑造绅士气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选择、相互适应的结果,人的生存离不开其所依托的土地,无论是游牧文明或是农耕文明,都是人在其生存所依托的土地上创造的文化范式.游牧民族的土地利用主要体现在"游而牧之"的生产方式、"游而居之"的生活方式、"游而存之"的生存方式上,在与草原环境的矛盾运动过程中,游牧民族认识到了其与土地之间的相依存关系,在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基础上,实现了游牧民族与土地之间的和谐相处.建立在如此适合草原生态环境特征基础上的土地利用方式,也由此而构筑起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生存空间,这对于当下草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生态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