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传承与嬗变:中国武术传承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武术历经千年而延绵不断的令人羡慕的生命力,是武术传承文化在延续其跳动的生命脉搏。师徒传承是历史上传统武术延绵不绝的主要生命形式,并至今存留在广大习武群落中,尤其在农村习武人群中;在武术进入学校教育后,产生了师生这种新的传承方式,学校武术教育正成为当代武术传承的文化主阵地;在进入21世纪的和谐、休闲时代,武术修身养性的功能价值得到空前放大。师徒、师生、师友的多元传承方式将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长期共存,各自承担的任务及其作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武术的传播中,师徒传承是中国武术流传最久的传播方式,造就了源远流长的武术文化。文章阐明了武术传播中师徒传承与学校教育各自产生的背景及历史作用,全面分析当今社会下,师徒传承与学校武术教育各自的优缺点,分别从传播范围、学习效果、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光大、教学师资力量、公众影响力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并探讨师徒传承与学校教育在武术传播中能否并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审视中国古代镖局中镖师武术的技术特征、传承传播、发展演变,能够再现早期武术发展状况,丰富武术历史研究内容,还可总结历史经验,为新时代推广武术、弘扬武术文化提供借鉴。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分析法,就镖局对清末民初武术发展之推动作用进行分析。认为,镖局是实现武术功能职业化转型的重要组织,推动了武术的顺时代创新演变,开辟了多元的武术传播途径,稳固了师徒传承方式,推动了武术价值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暗器、轻功等罕见武技的深造与传承,为“以武报国”提供了重要的物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乡土武术传承实践的历程反思及其现代化转型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乡土武术是植根于乡土中国或传统社会的文化样态,是没有进行现代化转型或正处在现代化转型中的传统武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在现代化转型中遭遇困顿的乡土武术的传承实践进行了反思,对其当下的生存价值进行了寻绎,以及对其现代化转型的路径进行了探索,为乡土武术的现代化转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认为乡土武术的传承离不开国家元场域的影响以及传承人的核心主导,师徒传承应为主轴,师生传承应为主力,技术体系应创新,门户认同应强化;乡土武术的保护与传承体现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需要,它是地方文化的象征与标签,是现代教育体系中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其作为民俗活动的复归,是推动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的可行途径,同时它还是开展武术研究的新田野;乡土武术在当下的文化传承应推动传承人的职业化,建立和强化政府主导的制度保障,继续推进拳术进校园,重拾和加固门户的集体记忆,以创新发展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明清镖局的产生、发展、分类、管理、业务与生存空间进行研究,探讨明清镖局与武术传承的关系。结果认为:镖局是为商人的人身及财产等提供安全保障的商业机构,起源于明末清初个体行为的"镖户走镖",发展完善于清代主要依靠师徒传承培养武艺人才,以武术为基本营业手段,武术技术是镖局外在的生存基本手段;武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镖局内在的生存之道。其中师徒关系武术传承下的道德约束,是镖局商业成功运营之本质——信托责任的内在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源于人类生存需要的传统武术,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跨度走到今日而没有像其它技艺一样绝灭,与其古老的传承方式——师徒制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探寻师徒制产生的社会文化渊源,并通过师徒制这一文化现象推论出"武德"与"武技"在"以武树人"的教育理念中的辩证关系,从而为现代武术教育与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当代武术文化传承困境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武术文化的传承遭遇困境。表现为传承方式产生路径依赖,整体上缺乏改革魄力与创新精神;世家传承、师徒传承以及馆校传承等重要的传承阵营面l临窘境,传承链系中后继乏人;且传承主体间缺乏良陛互动,甚至存在部分的误读现象;原本为一有机整体的武术文化在不经意间被分解,传承内容亦日益碎化。此困境突破之路径在于:力挺传承主体,提升传承意识;拓展宣传路径,兼修自身内功;加强平等交流,深解武术文化;注重整体传承,拒绝过度碎化。  相似文献   

8.
武术教育由技能传习向文化传承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武术管理中心于2009年重新修订了武术的定义,确立了"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这对现行的武术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如何在教育环节中体现出武术文化符号、载体象征,如何体现武术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武术教育必须由单纯的武术技能传习转向更重要的武术文化传承.采用文献综述,专家访问等研究方法,针对当前武术教育存在的弊端与武术文化传承的现实状况进行了阐述分析.对未来武术教学教育方式、重心的转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面对全球化的文化侵略与争夺,我们只能选择自救,把武术文化精华加以传承、发展、创新,并期望由此推动武术教育方式的转变,进而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国际文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自觉的视阈下对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方式进行反思,这是对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一次"自知之明".对传统武术传承方式的来历,它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以及与现代班级制度之间的异同,进行反思.传统的武术传承方式是传统武术赖以生存延续的载体,而现代的班级教授制则是适合于现代教育制度的一种形式,它们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传统的武术传承方式的认同和现代班级教授制的改进,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这两种武术教学制度,形成新的武术传承方式,以利于武术的承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辽宁省高校武术运动开展现状。分析了武术课开设、师资力量、课外武术活动等内容。归纳了武术教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武术课程建设,夯实武术文化传承基础;重视高校武术师资建设,提高教师武术文化传承意识;丰富校园武术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武术文化认同感等武术教育传承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对大学生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大学生得到更宽范的发展,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应视学生的情商培养与智商并重。文章从加强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以武术文化作为切入点,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系统论证了武术教学对大学生情商培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作为研究对象,当前武术文化发展面临文化流失,技术传授与文化学习脱节等问题.针对武术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武术文化由"认同"向武术文化"自觉"转变的发展思路和策略.研究结果发现武术文化核心价值认同主要有:1."礼"的教化立场是武术文化的本体价值;2."身韵"-形神兼备人文情怀塑造;3."德艺双馨"-弘扬民族精神.技能教学和文化传授相结合是武术文化认同向自觉转变的起点,重点是增强武术文化凝聚力.在文化视域下,探讨武术文化认同和自觉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梳理出武术文化的内核,为武术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与方案指导.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及教学实践,阐明通过攻防意识的训练,可以改变学生对武术的片面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对动作的记忆和掌握、使学生更快、更牢地掌握套路动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地访问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国部分武术学校技术技能的教授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武术学校的技术技能教授内容过于单一,不符合当今社会对体育人才素质的需要;只注重武术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武术理论知识、文化内涵的教授;武术学校教练员教授学生技术的教法存在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武术教育面临的实际危机,是既缺乏对武术文化教育意义的深刻理解与认知,又缺乏对武术文化教育理念的实践. 从理论基础而言,武术技能教育是以武术技能为中心的工具理性的功利主义教育,而武术文化教育则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培育的养成教育. 从技能教育转向文化教育实则是一次武术教育境界的巨大转变,它将有助于认清武术技能教育着重于技能完成的生物体训练,武术文化教育着重于"文武兼备"的完善之人的培养. 由此,武术教育才能充满希望,武术未来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普通高校一年级学生的武术课教学中,将传统教学法、表象训练法、表象训练结合传统教学三种教学方法分别运用到6个教学班中进行两轮试验研究,对教学结果进行互相对比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大学一年级学生在初学武术时,传统教学法和表象训练教学法均不如表象训练结合传统教学的教学法效果明显。该实验研究为高校体育教师研究如何提高武术初学者熟练掌握动作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近代武术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得包括近代体育在内的西方化迅速涌入中国,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化振荡。在新的化背景下,中国近代武术产生了新的传播特点,使中国武术逐渐向着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方向演进。传统武术开始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过程,大大加快了武术步入近代体育行列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在论述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基础上,结合分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和类型,认为武术创意产业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特色种类,并对其进行了界定、特征分析和分类。然后通过对当今我国武术创意产业中极富代表性的武术创意表演产业的具体分析和案例调研,论证了武术创意表演产业所形成的较大的产业规模和发展潜力,以及对弘扬武术文化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其发展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建议和展望,以期今后能更好地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中西竞赛武技看中国武术技击体系缺位与失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中国武术技击体系与武术发展的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从中西方竞赛武技比较入手,分析了中国武术技击体系存在的缺位与失衡问题。研究结果认为中国武术技击体系缺位是导致武术发展障碍的主要原因,两者出现失衡状态,并由此导致了对武术本质认识模糊、武术推广艰难、武术特色丧失、武术传承危机和武术的异化等问题。提出在注重基本功法的练习的同时,应强化武术的技击性、彰显武术的文化性、突出武术的娱乐性。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和思政课实践教学之间虽然各有特点,但却有相同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充分融合校园文化,将有助于提高思政课育人效果、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通过宣传校园文化内涵,可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通过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可改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可提供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