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术的传播中,师徒传承是中国武术流传最久的传播方式,造就了源远流长的武术文化。文章阐明了武术传播中师徒传承与学校教育各自产生的背景及历史作用,全面分析当今社会下,师徒传承与学校武术教育各自的优缺点,分别从传播范围、学习效果、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光大、教学师资力量、公众影响力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并探讨师徒传承与学校教育在武术传播中能否并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传承与嬗变:中国武术传承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武术历经千年而延绵不断的令人羡慕的生命力,是武术传承文化在延续其跳动的生命脉搏。师徒传承是历史上传统武术延绵不绝的主要生命形式,并至今存留在广大习武群落中,尤其在农村习武人群中;在武术进入学校教育后,产生了师生这种新的传承方式,学校武术教育正成为当代武术传承的文化主阵地;在进入21世纪的和谐、休闲时代,武术修身养性的功能价值得到空前放大。师徒、师生、师友的多元传承方式将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长期共存,各自承担的任务及其作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明清镖局的产生、发展、分类、管理、业务与生存空间进行研究,探讨明清镖局与武术传承的关系。结果认为:镖局是为商人的人身及财产等提供安全保障的商业机构,起源于明末清初个体行为的"镖户走镖",发展完善于清代主要依靠师徒传承培养武艺人才,以武术为基本营业手段,武术技术是镖局外在的生存基本手段;武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镖局内在的生存之道。其中师徒关系武术传承下的道德约束,是镖局商业成功运营之本质——信托责任的内在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文化的角度对传统武术与傩进行研究,认为:传统武术与傩在宗法文化上存在着共同的村落、血缘、等级等特征;宗法文化的影响不仅使二者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也使二者有着相同的血缘式和师徒式传承方式;环境的变迁使二者失去了共同的生存环境和传承空间。它们之间存在文化与武技的相通以及相同的社会功用,为二者的有机结合、共同发展与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梅花拳是先人在漫长的历史创造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传统拳种,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武术的文化蕴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传统武术保护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初见端倪,采用文献资料法,试从文化空间视角入手对梅花拳的保护与传承提出路径选择:梅花拳的原真性保护,本土文化生态完整性保护,传承主体的保护与开发,"传统"与"现代"传承方式并存。  相似文献   

6.
师徒传承与师生教学在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中的作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师徒传承与师生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中的作用,认为:师徒传承是中国古代武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师生教学是竞技武术教学的主要方式,学校武术是武术文化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正确认识这两种教学方式所起的作用,有利于在我国武术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能够更有效地使中国武术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教育社会学的视角,通过对师徒互访现象分析得出:师徒互访是一种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互动仪式。师访徒是基于武技的传承和社会责任的担当,徒访师是基于对武技的认知和超越自我的实践,师徒互访构成了一种教育的期许,即以德立身、以德立言、以德立行,塑造人性,培养社会精英,服务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建构,师徒互访体现了双方的价值认同和担当意识,作为一种行业准入制度,对我们今天的武术传承,乃至学校教学均具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从"孝悌"、传承、文武双修、"侠义"等武德伦理观及"蔡李佛"拳传授观,修炼之"法"与"术"诸方面对陈享武学思想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陈享作为"继古开今"的一代宗师,其武学思想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与"儒、释、道"思想的融合,具有历史的必然性。陈享的武学思想对审视传统武术文化、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传统南拳文化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中村落体育的文化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拓展新农村体育的研究视野,运用文献法、逻辑法等,就村落体育的文化内涵、基本特征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文化诠释。研究认为:村落体育作为村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彰显出强烈的地域与民族差异性、持续的传承性与双重的效应性等特征;村落体育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基础文化力;发展村落体育的文化力是全面建设新农村的题中之义;建议通过建立村落体育文化交流中心、将村落体育纳入到村落学校教育体系、建立村落体育文化的创新机制、建立"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等措施来发挥村落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力。  相似文献   

10.
对玛曲"格萨尔"赛马大会的研究结果表明:大会集赛马、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民俗活动于一体,并与旅游、经贸等产业紧密结合,其规模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有效发挥了传承藏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地方经济等功能。在充分发掘"格萨尔"赛马大会中藏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形态和深厚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赛两制、土洋结合、完善机制、整体推进等可持续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依据健身气功与教育相融合的"健身育人"的思想,在国内初次探索了健身气功教育教育思想的内容,并试从健身气功教育思想的价值入手,探索了健身气功教育是健身气功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以求从健身气功教育思想研究健身气功教育、研究健身气功与教育相融合。这对于创建国内健身气功教育的学科体系,传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培养高素质的健身气功教育人才,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进而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价值追求和理论支撑来看,师徒制是初任教师逐渐体悟职业的缄默知识、不断掌握专业技能和智慧的一种对新教师进行培养的方式.由于受特定的历史、文化、经济和制度的影响,农村中学师徒制事实上的一些特征需要批判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当代武术文化传承困境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武术文化的传承遭遇困境。表现为传承方式产生路径依赖,整体上缺乏改革魄力与创新精神;世家传承、师徒传承以及馆校传承等重要的传承阵营面l临窘境,传承链系中后继乏人;且传承主体间缺乏良陛互动,甚至存在部分的误读现象;原本为一有机整体的武术文化在不经意间被分解,传承内容亦日益碎化。此困境突破之路径在于:力挺传承主体,提升传承意识;拓展宣传路径,兼修自身内功;加强平等交流,深解武术文化;注重整体传承,拒绝过度碎化。  相似文献   

14.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是一门专业技术很强的学科,专业的课程设计要与实际岗位、实际专业相结合。因此在课程设计初期,专业教师大量走访各大博物馆和相关院校,与故宫专家一起探讨专业课程的体系结构,确定人才培养方式和相关职业岗位,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签署了合作的框架协议。另外,我们了解到现在故宫技术传承的方式就是采用传统的师徒制教学模式,将技术代代相传。因此,专业实践课将采用“现代师徒制”,以“课堂教育+岗位师傅带徒技能培训”相结合为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对文物的认知,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高等体育专业乒乓球教学"重物轻人"问题,提出变乒乓球"项目教学"为"项目教育",变"技能传习"为"文化传承",构建"人文与科学融合""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乒乓球教育课程新体系,即将乒乓球运动项目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影响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传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受自身传承方式的影响、传承人制度的缺陷、受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地理环境因素等方面。针对土家族非物质体育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出保护传承策略:找准定位,充分挖掘其非物质性,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保护好传承主体,充分发挥地方馆的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纳入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范畴,加强法律保护力度等。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河东民俗舞龙的流变进行探讨。结果认为:河东舞龙的流变分为原发期图腾崇拜、自在自发期民俗节日、社会转型期"民俗体育舞龙"与"民俗文化舞龙"三种类型,并从传承主体与行为、传承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河东舞龙流变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制度建设和传统文化宣扬是河东民俗舞龙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乡土武术传承实践的历程反思及其现代化转型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乡土武术是植根于乡土中国或传统社会的文化样态,是没有进行现代化转型或正处在现代化转型中的传统武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在现代化转型中遭遇困顿的乡土武术的传承实践进行了反思,对其当下的生存价值进行了寻绎,以及对其现代化转型的路径进行了探索,为乡土武术的现代化转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认为乡土武术的传承离不开国家元场域的影响以及传承人的核心主导,师徒传承应为主轴,师生传承应为主力,技术体系应创新,门户认同应强化;乡土武术的保护与传承体现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需要,它是地方文化的象征与标签,是现代教育体系中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其作为民俗活动的复归,是推动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的可行途径,同时它还是开展武术研究的新田野;乡土武术在当下的文化传承应推动传承人的职业化,建立和强化政府主导的制度保障,继续推进拳术进校园,重拾和加固门户的集体记忆,以创新发展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9.
编辑和教师在职业特点上具有创新性、规范性、长期性等共性,职业内涵的相似性决定了二者职业发展要求上的相似性。借鉴教师师徒制的研究成果可以提升编辑师徒制的有效性,应关注师徒双方的职业发展,完善编辑师徒制的指导内容、方式和评价体系,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合理利用跨学科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汽车行业持续稳定地快速发展,汽车制造企业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应用人才的需求也随之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与意义;其次阐述了构建"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评价体系的主要方法,主要从学生自我评价、学校评价、企业评价以及社会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最后叙述了"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主要成效;从而为更好地推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