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职业学校厌学学生群体越来越庞大,本文通过研究厌学心理以及厌学行为的表现形式,剖析厌学产生的原因,提出纠正厌学行为的措施。本文将以分析厌学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为主线展开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的厌学情绪是一种消极负面的情绪,目前在我国中学生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厌学是学生对上课、学习感到厌烦,甚至痛苦,抵触老师,抵触学校,或者逃课旷课的现象。学生的厌学问题是学校教育中一个棘手的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家庭作为学生生活的第一空间往往是酿成学生厌学的第一因素。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学生厌学的原因已经做过很多的调查研究,本文就中学生厌学原因中的家庭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当下,尽管英语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必学课程,但是学生厌学英语的现象依然存在,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也不例外。文章揭示了高师英语厌学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了高师部分学生厌学英语的心理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求了转化高师英语厌学学生的一些策略,旨在帮助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增强高师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体育院校学生理论课厌学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的方法,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角度对体育院校学生理论课厌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对六所体育院校的学生理论课厌学行为进行调查发现:体育院校学生理论课厌学行为较为严重,并存在较大的不同专业、性别、年级差异;影响理论课厌学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四个,即学生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5)的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多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厌学的严重后果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厌学引起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不少学生患上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有的学生因厌学而逃学、辍学,然后流浪、打仗斗殴、偷窃,最后走上犯罪道路。本文以吉林市区部分初、高中学生厌学情况的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造成市区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从学校角度提出了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的可行性办法。  相似文献   

6.
初中厌学体育学生厌学行为的归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初中厌学体育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厌学体育行为作归因研究。研究的目的是:第一,调查厌学体育学生自我归因的内容及结构,以及厌学体育学生和非厌学体育学生的不同特点;第二,考查个性中的内外倾及情绪稳定性对学生厌学体育的影响以及对厌学体育学生归因的影响,以期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面对师范文科学生厌学数学的实际情况,本文从学习的三因素——学生、教师和课程方面分析了文科学生厌学数学的原因,指出学生的情感因素和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及数学课程的设置与评估制度都会导致学生厌学数学的心理,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以期改变学生的消极态度,提高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琼南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缓慢的因素之一是学生厌学。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厌学除了主观因素之外,他们的生长环境和家庭教育也是导致他们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试析大学田径教学中大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田径教学中大学生厌学问题,从教学、教师、学生几方面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探讨了克服厌学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琼南族地区教育发展缓慢的因素之一是学生厌学。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厌学除了主观因素之外,他们的生长环境和家庭教育也是导致他们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当前 ,人口老龄化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 ,人们更加关注和重视对衰老问题的研究。对不同年龄雄性小鼠进行研究 ,经七周有氧 (游泳 )训练 ,较系统的观察有氧运动训练对不同年龄小鼠体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认为 :1)小鼠在生长过程中 ,体重、器官重量及 SOD活性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 ,表现为青年组非常显著低于成年组 ,成年组显著高于老年组 ;肝脏和肺内的自由基代谢产物是随龄增加的 ,表现为 MDA含量及 L F含量 ,老年组显著高于青年组 ;2 )有氧训练可以促进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的平衡向有利于机体的方向发展 ;3)有氧训练可以抑制老年肝、肺体内因增龄引起的抗氧化能力的降低 ,能延缓肝、肺的衰老过程 ;4)七周游泳训练对不同年龄组影响是不同的 ;5 )一次 90 min的有氧运动后 ,抵御急性刺激的能力训练组强于对照组 ,老年组弱于青年组和成年组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安徽省十几年来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体制的演变和改革,摸索、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前公路建设质量要求的先进质量控制管理经验,迅速在安徽省各个在建项目中加以推广应用,无疑对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更好地建设跨世纪的精品公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2010年参加陕西省体质健康调研的城乡大学生的BMI指数以及与2005年同类指标水平进行纵向比较。结果表明:来自城市男大学生的BMI均值和超重肥胖人群比例都明显高于来自乡村的男大学生,而来自城市、乡村的女大学生在BMI均值和肥胖人群比例方面差别均无显著性;来自城市、乡村的男大学生2010年的BMI均值明显高于2005年的水平;来自城市的女大学生2010年的BMI均值水平高于2005年的水平,而来自乡村的女大学生2010年的BMI均值则低于2005年的水平,但二者各自在时间纵向上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女性的悲歌--从唐诗看唐代妇女的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被称为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它的开放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体现.妇女群体在这一时代也展示出了自己的独特风貌.但是作为整个社会的受压迫阶层,唐代妇女仍然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痛苦,这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是有所反映的.唐诗中有不少以描写宫女、征人妇、商人妇、农妇、弃妇、歌妓命运为对象的诗篇,充分展示了唐代妇女的不幸命运.  相似文献   

15.
我国航空体育运动发展溯源及其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现代航空体育运动的历史回顾,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并提出了我国航空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措施,为指导现阶段航空体育运动改革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东北西部农牧交错带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脆弱性理论与方法已成为研究复杂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通过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以来东北西部农牧交错带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结果如下。1)东北西部农牧交错带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脆弱性得分由2005年的1.343下降到2015年的1.197;适应能力的提高是地区脆弱性降低的主要原因。2)脆弱性水平呈"西南高、东北低"、"北部稳定、中南部下降"的时空分异特征。3)低应对能力是地区脆弱性的主要特征,而各脆弱类型呈差异化分布态势。在当前东北地区粮食结构调整背景下,针对不同地区的脆弱性特征,实施差异化的应对策略是保证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新起点上,综合性大学体育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综合性大学体育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发展方向"迷失",成才教育方法落后,竞技体育"困惑",学科建设"残疾",师资队伍"边、穷",资源分配竞争力不足,改革勇气不够,创新能力匮乏,服务功能"短板",特色发展缺失等等。本文在研究论述十大基本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实施《学生体质与健康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是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目标。而《学生体质与健康标准》的实施是“健康第一”理念的具体体现,《标准》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习惯和能力起积极作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是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试论北京市高校体育俱乐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高要求,高校课余体育俱乐部已经在部分高校逐渐开展起来.通过对北京市部分高校学生的调查分析,指出北京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对学生锻炼行为具有良好的影响,并提出在今后发展中的有关对策,意在为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Cd极易被水稻等作物吸收并伴随食物链在人体内累积,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基于水稻Cd累积机制的现有研究, 克隆与水稻Cd累积相关的基因OsLCD和OsHMA 3, 并克隆一个维管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OsMTP 11 P, 利用Gateway 技术及传统酶切、连接方法, 成功构建适用于水稻等单子叶植物农杆菌转化的RNA 干扰载体pRI-M-LCD和根特异性表达载体pCB2022-H.期望通过这2个载体共转化水稻, 使大量的Cd扣留在根细胞的液泡中, 限制Cd向地上部分及籽粒中的转运, 从而实现Cd在水稻籽粒中的低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