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概念、性质、类型、目标、功能、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体育教学俱乐部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合理构建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对北京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开展项目情况、运行模式、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98家体育俱乐部开展的运动项目中田径、篮球等为主要活动内容。北京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模式以依托学校开展活动为主,多种发展模式并存。俱乐部的发展既要坚持社会公益性原则,又要通过市场运作来发展。加强与国际国内优秀体育俱乐部的交流和接轨,创办出具有我国特色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江苏省8所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了高校体育俱乐部在江苏地区的发展现状,教师、学生对体育俱乐部的态度,学生参加俱乐部的动机、对俱乐部项目的选择要求,以及妨碍其参加俱乐部活动的原因,旨在为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岳保柱  周晓娟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6):146-147,150
高校体育俱乐部是近年成长发展起来的体育教学与管理模式.安徽省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的虽然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本研究主要在国内外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安徽省的实际现状,为构建适合安徽省具体情况的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提供学术性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与特色研究   总被引:91,自引:1,他引:90  
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的类型进行归类研究,并对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体育俱乐部的特色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认为: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分三种类型,具有整体性、自主性、开放型、多样性、评价性、经营性的特色。高校体育俱乐部是我国高校体育思想的体现,也成为高校体育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的载体和归属,它对于缩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构建现代大学体育管理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组织形式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是实现高校体育的关键环节,目前高校体育课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大学生对体育的要求。为了使高校顺应时代的发展,首先应在体育的组织形式上作出正确的定位——体育课与“俱乐部”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使高校体育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教育之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从而把整个高校体育教育的价值超出学生时代,具有终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北京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发现:1)北京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场地设施相对单一,多为乒乓球、台球、健身器械和健身路径,难以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体育需求;2)由于部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未开展日常体育活动,难以推动居民经常参加体育活动;3)由于北京市社区健身俱乐部获得合法经营权的数量很少,大部分俱乐部在社区备案,俱乐部活动和社区体育活动相互重叠混为一体,难以形成造血功能,经费主要依靠会员会费和政府扶持资金维持;4)北京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已具规模,加强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提出建议:1)开展社区居民体育需求调查,"十三五"期间有针对性地加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2)推进俱乐部广泛开展日常活动,挖掘潜力,发挥俱乐部的更大作用;3)加快推进健身俱乐部"民办非企业"试点工作,探索俱乐部独立经营管理模式;4)尽快建设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平台,研制管理系统。依托"北京市社区体育协会"建立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联盟,实现各俱乐部间的横向交流。政府、协会和联盟、俱乐部三方各负其责,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体育改革进一步深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俱乐部式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未来体育教学发展中的主流。运用文献资料和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社会的发展,对未来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组织、运作、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对高校试行的俱乐部式教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俱乐部教学有助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和习惯形成,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目前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弊端作了相关统计和分析,提出高校体育教学的休闲化,分析了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内容的设置向休闲运动转变的可行性,认为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休闲运动必将成为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高校篮球俱乐部构建与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展高校篮球事业,培养高校篮球人才”为宗旨,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比较学等角度,对构建高校篮球俱乐部和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进行研究论证,提出了高校篮球俱乐部与社会企业合作的管理理念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华东区高校体育俱乐部运作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华东地区五省一市30所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的调查,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制、运作情况、经费来源及教练员的选聘工作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校俱乐部存在的学生体育成绩考试评价难,经费筹集管理难,师资队伍专业对口难等问题,为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对广东省高校第6~9届大学生运动会的奖牌分布特征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对广东省高校体育发展水平的空间依赖性、空间异质性及空间自相关特征的动态变迁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广东省各高校体育发展的空间依赖程度逐渐增强,高校体育发展总体上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空间集聚现象和极化效应较为明显;2、近12年来,广东省高校体育发展水平已取得较大幅度提升,各地区高校体育发展的空间自相关作用日渐增强,高校与高校之间的空间依赖关系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地区23所普通大专院校1104名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大学生课余休闲运动的现状、影响因素及课余体育俱乐部情况,并与全国其它同类院校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在综述“俱乐部”型体育教学的基础上,提出学习全国已率先实施“自主型”体育俱乐部的先进经验,从而促进广州地区大专院校“俱乐部”型体育教学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科学性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科学构建工作的依据和措施是:依我国政治的具体要求建立以大学生为主、社会大众为辅的具有无偿性的教学服务和有偿性、福利性的社会大众服务的综合性体育俱乐部;依我国的经济状况,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和名牌大学要建立收费标准稍高的大众性、高档次、专业性较强的体育俱乐部,普通大学应建立低收费大众型的以健身活动为主的体育俱乐部;依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建立体现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俱乐部;依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具体要求建立与学校协调发展、体现体育本质和社会俱乐部形式的高校体育俱乐部。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采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典型调查与比较法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及鞍山师院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 ,认为 :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成功经验在于 :1)重视学生主体的选择性 ;2 )满足需要发展个性 ;3)教学双方优势互补 ;4)课内外一体化 ,并提出了在普通高校体育课中实施教学俱乐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已有十多年了 ,由于目标、定位和具体实施的偏差 ,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直困挠着我们 ,制约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普通高校三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学模式是一定教学指导思想的产物。以现存于我国高校的三个体育过程为实践依据,选择了近年我胃部分高校正在探索的多课型分段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俱乐部协会制教学模式,采用献法和比较法,运用构建的包括12指标的教学模式分析评价模型,对三种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多课型分段教学模式由于过分注重教学地组织形式,导致教学过程的封闭,在实现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和俱乐部协会制教学模式由于体现了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和健康体育的思想。基本符合我国未来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和实现普通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北京高校田径优势运动项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市入选综合排名前八名学校的优势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各高校优势项目群消长率的增长与降低总体呈交替性波动.高校之间优势项目群的重叠现象,将会导致各校在速度和耐力项群上竞争态势加剧;第一集团清华大学的优势项目群配置合理,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未来各校竞争的焦点在第二集团;体育院、系的综合排名落后,优势项目群整体下滑;各高校在各项群中不具备奖牌垄断地位;综合排名前四名的学校,都拥有本校特色的具有较高竞争效益的优势项目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