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合成1-(4-磺酸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磺酸盐([NNS][CF3SO3])和1-(4-磺酸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NNS][HSO4])两种质子酸性的咪唑基离子液体,应用于催化异丁烯齐聚反应,深入研究离子液体种类及反应条件、两种离子液体的复配摩尔比和搅拌方式对催化活性、二聚体C8=产品的选择性和催化剂循环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核磁探讨反应进程。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5 mmol、温度100℃、反应时间3 h、两种离子液体复配摩尔比1:1时,催化活性和二聚产物C8=的选择性最高,异丁烯的转化率最高达84%,C8=选择性为77%;改进搅拌方式后,催化剂循环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稳定循环达6次,异丁烯转化率保持在70%以上,C8=选择性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氨水、氯乙酸为原料,自制催化剂,常压下合成氨基乙酸。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因素对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合成氨基乙酸的适宜反应条件。催化剂制备为:提取钼和贵金属的剩余物,用1mol/L的硫酸溶液浸泡1小时,再经焙烧和还原得催化剂(焙烧温度为:500-550℃,氢气还原温度为250-300℃)。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5℃时,催化剂用量为氯乙酸质量的3%,反应原料质量比为“(氨水):n(氯乙)=2.5:1.0的条件下产品收率为87%以上,纯度为99.5%。  相似文献   

3.
考察以滇蔗茅为模板合成的Co/SiO2催化剂对环己烷催化氧化的性能,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溶剂、氧化剂用量等对该催化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50m g;环己烷750m g;以冰醋酸为溶剂,5.0m L 30%的H2O2;反应温度373K;反应时间10h的条件下,环己烷转化率为71.0%,环己酮的选择性为76.7%,环己醇选择性为21.2%。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法制备丙烯酰胺是以丙烯腈水合酶为催化剂,采用丙烯腈催化水合法制备丙烯酰胺的单体工艺。通过对不同生产条件下的比较,探讨了催化水合反应温度、反应液pH值、反应液中丙烯腈浓度、丙烯酰胺浓度等对丙烯腈水合酶催化活性的影响,找到了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工业化生产创造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正丁醇和冰乙酸为原料,WO3/MoO3/SiO2为催化剂合成乙酸正丁酯,对产品进行折光率测定,同时考察醇和酸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合成乙酸正丁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正丁醇)/n(冰乙酸)=1.6: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乙酸质量的2.5%,反应温度120-130℃,该条件下产率最高达95.8%,重复使用催化剂,产品收率变化不大。结果表明WO3/MoO3/SiO2具有催化活性高、易回收、可重复使用、无废液排放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以98%的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合成双酚芴进行研究,分别对催化剂用量、助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酚酮摩尔比等主要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浓硫酸催化合成双酚芴,最优条件下双酚芴的反应收率98.20%。制备双酚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酚酮摩尔比6:1,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3h,催化剂浓硫酸用量为8.5mL/0.333mol芴酮,助催化剂β-巯基丙酸用量为0.25mL/0.333mol芴酮。  相似文献   

7.
用正丁醇和柠檬酸为原料,WO3/MOO3/SiO2为催化剂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通过考察醇与酸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溶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正丁醇)/n(柠檬酸)=4.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柠檬酸质量的6%,反应温度130—140℃,反应时间3.5h,酯化率最高达98.5%,产率最高迭94.3%。WO3/MOO3/SiO2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其催化活性基本不变。实验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及折光率的测定,与文献值相符。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系列内酰胺酸性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用于催化乙酸酐和水杨酸的乙酰化反应,合成阿司匹林。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及用量、酐/醇比对水杨酸酰化反应产率的影响和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能。最佳的反应条件为:n(乙酸酐)∶n(水杨酸)∶n([NMP]H2PO4)=2∶1∶0.075,反应温度70℃,时间30 min,产品收率达72.4%,且该离子液体重复使用4次,仍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丙酸甲酯(MP)和甲醛(FA)缩合反应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是一条绿色可持续的生产MMA的工艺路线,该路线的关键是开发高效的催化剂,而载体的性质直接影响着催化剂的性能.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晶化时间不同的SBA-15,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负载型的Cs-La/SBA-15催化剂.利用XRD、SEM、IR、BET和TPD等手段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评价相应的催化剂活性.结果表明,当晶化时间为24 h时,由于载体具有稳定的孔结构(孔径为6 nm左右)和大的比表面积(1 000 m2/g左右),且催化剂表面的中等强度碱性活性位的数量较多,导致催化剂的活性最好.当原料配比为MP/FA=1/1时,反应转化率达到30.9%,选择性达到90.3%.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KOH/ZnAPO-5,并将其用于催化废油脂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以制备生物柴油。实验结果表明,在醇/油摩尔比为6∶1、催化剂用量(催化剂与油的质量比)为2%、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3h时,KOH/ZnAPO-5催化酯交换反应的生物柴油粗产率可达到92.5%,与KOH催化酯交换反应的结果相比,活性提高了12%。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合成掺杂钾的镁铝水滑石氧化物(K-MgAlO)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分析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通过程序升温试验对模拟柴油车尾气中污染物转化的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K掺杂量为7%时,K以高度分散的颗粒散布于MgAlO表面;在K-MgAlO的作用下NO、CO和C3H6的转化率达到80%时其对应的温度分别为343、335和298℃,碳烟的起燃温度从380℃降低到253℃。因此,掺杂钾的MgAlO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优于MgAlO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四效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柠檬酸作为胶凝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CeXZr1-XO2复合氧化物,分别经600℃和900℃焙烧,应用XRD检测,发现均已形成铈锆固溶体。并应用BET、XRD和TPR对其表相、晶相结构和氧化还原性质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固溶体中铈比例的增加,固溶体稳定性降低;其储氧量测定显示铈锆固溶体用作三效催化剂助剂的最佳比例为1:1。经900℃高温焙烧以后,固溶体晶粒增大不明显,表明本方法适合制备高比表面积和高储氧量的铈锆固溶体;TPR还原峰温度降低,推测可能在于柠檬酸络合物完全分解所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过量浸渍法制备粉末状及负载型La(1-x)SrxMnO3 (x=0.2、0.4)催化剂.SEM表征表明La0.8Sr0.2MnO3催化剂具有连续多孔结构.在设计的固定床反应器中,实验测试表明La0.8Sr0.2MnO3在900~1 000 ℃、停留时间大于2.2 s、含氧量小于6%时的NO脱除率达到90%以上,而La0.6Sr0.4MnO3的高活性反应条件与La0.8Sr0.2MnO3相似.在低温区,La0.6Sr0.4MnO3的NO脱除率在600 ℃时达到40%,而La0.8Sr0.2MnO3只有20%.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了两种催化剂无氧反应条件下的活化能.La0.6Sr0.4MnO3为催化剂的反应活化能比La0.8Sr0.2MnO3为催化剂时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物质厌氧消化制备的沼气,重整生物质空气-水蒸气气化制备的燃气,在超稳NiO MgO固溶体重整催化剂上,调整生物质合成气的化学物质的量之比,并与传统调变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以制备的生物质合成气合成二甲醚的实验,考察了重整过程的促进效果,对系统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对重整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和考察.结果表明,引入沼气重整,活化了生物质燃气中过量的CO2,制备的生物质合成气x(H2) x(CO)比在1 5以上,仅含痕量的CH和CO;沼气的加入量决定于生物质燃气的组成和生成速率;生物质转化为二甲醚燃料的碳转化率达到70 %以上,合成产物中二甲醚选择性达到69 6% ;与商业镍重整催化剂相比,自制的NiO MgO固溶体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高温活性、还原性和抗积碳性能,连续1 0 0h的寿命测试,未检测到积碳和晶相结构变化;与传统调变方法相比,添加沼气重整工艺简单,系统效率高,合成气组成适合二甲醚合成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5-(2-羟基苯基)-10,15,20-三(4-硝基苯基)钴卟啉配合物(HTNPPCoⅡ),利用FT-IR,UV-Vis,XPS进行了结构分析并应用于催化分子氧氧化环己烯反应.结果表明,在70℃时环己烯的转化率达到94%,转化数达到14500 mol/mol,对2-环己烯-1-酮(C=O)的选择性达到73%,并详细考察了反应时间对环己烯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16.
以正辛醇和氢溴酸为原料,钼镍粉做催化剂,合成了溴代正辛烷。经实验确定反应条件为:n(氢溴酸)/n(正辛醇)=3.0,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3%,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128~133℃,溴代正辛烷产率为87.6%,催化剂重复使用,催化活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