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济宁运河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济宁运河文化的形成及特点蔡勇京杭大运河有"人类历史的奇迹"的美誉,它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从它悠久的历史,连接复杂、众多的天然水系,还是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对沿运人民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看,京杭大运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运河开凿史...  相似文献   

2.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一个封闭型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济宁城市的崛起,并逐步成了一个外向型的商品经济独领风骚的城市。由于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从而使济宁获得了“江北小苏州”之称,由于综理黄河运河两河事务的河总等衙署驻济宁,从而使济宁又获得了“中国运河之都”之称。  相似文献   

3.
秉政廉明宵衣旰食──林则徐在济宁任河道总督刘广新林则徐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尤其他在虎门销烟中的爱国壮举和反侵略战争中所建树的光辉业绩名震环字。1831年林则徐在济宁任河道总督,疏浚堤防、督催漕运、盘查河运款项、校阅操练官兵,为整...  相似文献   

4.
济宁古运河主航道船闸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杭运河沟通我国五大水系,流经六省市,全程约三千六百里。山东段古运河长约占京杭运河总长的近三分之一;济宁古运河占山东运河总长的三分之一以上。元明清三代于山东运河主航道共建船闸七十二座,其中济宁段古运河建闸三十六座,恰为山东运河建闸总数的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贯通600余年的京杭大运河,在勃起沿运经济的同时,也带来社会风尚、民俗风情的裂变。它从生产、贸易、饮食、服饰、礼仪、游艺等方面,每日每时磨擦着、冲撞着,量变而至质变。这种由儒家传统风尚而来的民风裂变,主要显现为:重义轻利到逐末趋利,朴素俭约到浮华奢侈,尚礼重道到伦常失序,传统文艺到市井游艺;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时代精神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代兵制与济宁"卫所"的设置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所”是明代军队的基层织组。洪武时,济宁设有济宁卫、济宁左卫和兖州鲁王府护卫。景泰元年,济宁左卫调往临清,改称临清卫,而屯田和屯田军仍在济宁。嘉靖十八年,兖州护卫分改任城卫。清初,裁卫设县。承有漕运任务的济宁“卫所”保留未变,改隶漕运总督;从卫指挥至千、百户等官全裁,另设守备、千总,分理屯务和领运管河。光绪二十八年,因漕粮改由海运,屯卫弁丁及职官全部被裁撤,漕运屯田至此废止。  相似文献   

7.
济宁运河文化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杭运河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历史最为古老的运河之一,与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千百年来,人们在对京杭运河的开凿、治理与利用的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即创造了运河文化。济宁运河文化是指运河文化在京杭运河济宁区的显现,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巨大的兼容性和时代的先进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为济宁创造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许多方面至今继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京杭运河山东运道的开辟与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关键运道,元明清三代王朝全力经营山东运河。山东运河开辟与经营的过程中,成功地解决了水源补给、水量分配、水位平衡、洪水调蓄以及避黄保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保证了大运河的全线畅通,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谱写了京杭运河开发史和人类水运史上璀璨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元统一中国之后,定都大都(今北京)。为了解决京城粮食供应的困难局面,先后开挖了济州河与会通河。其南北两端衔接了隋唐以来的旧运河,从而使京杭之间水运贯通。此后,明清两代继续整治和使用。自明成祖永乐时开始,治河中枢机构即设置在济宁城区,历经500多年,至清光绪二十八年,因漕粮改由海运而裁撤。治河中枢机构及其直属各官衙在城区的位置与规模,裁撤之后的使用单位演变概况,以及现在可寻找的遗址.文中进行了较详细的表述,以此印证历史上济宁确是运河枢纽。  相似文献   

10.
乾隆帝沿京杭大运河南下,六次御驾亲临济宁州,登太白楼,赏游南池,御制诗文,缅怀李杜:御制太白楼诗歌6首,御制南池诗歌15首,并作《御书杜诗》文一篇,立南池杜甫《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诗碑,题济宁南池少陵祠"荩臣诗史"匾额一个。乾隆以帝王之特有视角,吟诗品评李杜劣优。以详实全面的史料文献为依据考证源流力图还原乾隆畅游济宁太白楼南池的本真历史和作为一代帝王乾隆情系南池杜甫的思古幽情。  相似文献   

11.
济宁市历史悠久,早在一万余年以前,就有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居住。夏、商、周方国众多。秦汉至唐宋,诸郡、州、府分属。元、明、清后用名济宁。今领二区、三市、七县。总面积一万零六百八十五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2.
济宁方言语法特点撮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济宁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在语法上具有下面一些特点:它有比普通话更为丰富的词缀,特别是后缀;有比较丰富的程度副词和表示程度差别的形容词三级形式;有些量词可采取三次重叠形式;“跟”、“在”、“从”、“连”等介词存在着语音或用法上的变异现象;指物和指人宾语在“动词+唠(在/到)+所处”结构中分处于不同的位置;表示差比可用“不跟”、“不胜”等词语,也可采取“形容词+起”的格式。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建设生态文明新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区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系统建设、因地制宜、群众参与、相互借鉴原则,采取建立坚强的组织领导、广泛的宣传教育、完善的体制机制等措施,不断推进社区生态文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儒文化产业在济宁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悠久的商业传统,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突出的区位优势等优点,但同时也受到顽固的传统观念,失衡的产业结构,发育迟缓的产业市场和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的制约,所以济宁儒文化产业发展既有机遇也有威胁。本文通过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方面对济宁儒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要想尽快得到发展,就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抓住机遇,扬长避短,才能切实推动济宁儒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清代道咸年间,民族英雄林则徐与孙玉庭、孙瑞珍、孙毓氵桂祖孙三代人共事交往,结下三世友情。林则徐与孙氏三代人皆为朝廷命官,其一切行为都是为维护清朝统治。他们共同致力于“安内”即“安民,如江浙治水、云南平乱”等。林与孙氏之交往,说明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即善于发现人才,大胆重用人才,为其打造成长发展的平台,使之为国为民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运河之都济宁,亦被誉称为“江北小苏州”,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有着与苏州相似的千姿百态的私家园林。明代中晚期已有40处,清代有增有减仍保持在40处左右,清未民初则锐减到20余处。私家园林荒圮增加,是随着运河兴衰而变化的,这反映出私家园林的修造乃至城市建设.是因了运河漕运、商贸业的发展繁盛而出现,并随着运河的兴衰而变迁的。它给近古济宁的城市环境增添了亮色,由此也折射出了运河文化深厚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山东省济宁市部分小学生的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小学生的亚健康状况有所不同。对自己专业不满意、父母期望的过高或过低、缺乏体育锻炼、不按时吃早饭等都会导致亚健康状态发生率的增高。积极参加运动健身,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调节人体生物钟,调整心态迎接挑战,参加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措施有助于改善小学生的亚健康现状。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济宁市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独占性、多元性和空间集聚性的特点.对此应充分挖掘、深度开发以促进济宁市旅游业发展模式从外延发展到内涵提炼的转变,提升济宁市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