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公司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态,是股东之间的一种契约,在本质上应该是自治的。公司自治是私法自治在公司领域的体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公司自治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私法自治原则,公司契约学说,企业合同理论和制度演进观点。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国家,公司自治不但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中国公司法进行了重大修改,主要有允许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并对其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允许股东分期缴纳出资,实行较宽松的法定资本制;鼓励投资,取消公司设立的行政许可,实行准则主义;扩大公司章程的自主权限,减少公司法强制性规范的内容,对于公司法定代表人、股权转让等由公司章程规定;注重对股东权的保护,完善股东退出机制,规范公司及其高管人员行为,明确了股东及监事的诉权;划清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调整范围;对公司财务制度也进行了修改。  相似文献   

3.
对董事与公司法律关系的归属问题,两大法系之间存在分歧,我国《公司法》亦无明确规定。本文对不同学说进行阐述,指出代理说的合理性并就董事与公司利益分野而带来的代理成本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律对于公司的设立采用严格准则主义为主,核准主义为辅的制度,所以公司的设立需按照法律的规定准备各种实质要件与程序要件。在漫长的公司设立过程中,发起人是实际参与公司的筹办活动,并签章与公司章程之上之人。发起人之间因有意思的沟通,直至以公司的最终成立为目的而达成协议,其通过发起人协议形成内部舍伙的关系,并作为设立中公司的机关,掌管设立事务,在公司成立时和未成立时,分别承担各种责任。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产权理论认为,企业是由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所有者经过博弈后达成的一系列契约的组合,是各种要素(资源)的联合体。股东、企业经营者、债权人、员工、政府及顾客之间存在着一种法律上的契约关系,在这种契约基础上组成了企业,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股东利益,也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完全符合当代社会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应该兼顾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多方相关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确立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通过建立共同治理机制,实现股东利益、经营者利益、员工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缔约过失责任虽已在各国法律中确立,但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性质却始终存在不同的学说,主要有:法律行为说、侵权行为说、法律规定说和诚实信用说,该四种学说是随着缔约过失责任的发展而衍生的,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前三种学说亦具有很大缺陷,不能成为现代合同法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只有诚实信用说符合现代合同法的要求,为各国立法和理论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公司僵局不仅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还会危害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但我国《公司法》中破解公司僵局的立法规定比较少。公司僵局在公司的运作中常常会出现,从而使得研究破解公司僵局的方法成为必要。本文对公司僵局进行解释,分析在公司运行中公司僵局形成的原因和危害,并从公司章程、立法、司法等方面提出完善公司僵局救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隐名股东隐名的方式不同,可将隐名股东分为协议隐名股东和非协议隐名股东。协议隐名股东即借名股东,又分为信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和委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非协议隐名股东包括冒名股东和假名股东。冒名股东和假名股东应作为公司股东承担相应的出资义务和责任;信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不应作为公司股东承担相应的出资义务和责任;委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在特殊情况下即借名股东行使介入权或第三人选择借名股东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时,应作为公司股东承担相应的出资义务和责任。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未对隐名股东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应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适用于全国的、统一的关于公司法的司法解释,系统地、具体地对隐名股东问题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了海上运输契约和海上保险契约条款的分类的法律性质。同时,本文也联系有关网内外主要海事案件,分析了上述各类条款在海商法实践中的运用。在讨论过程中,笔者比较注意引用世界权威著作的有关论断,以阐明某些同志对有关条款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0.
隐名投资是在投资方式多元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通说认为新《公司法》(以下均简称《公司法》)将我国从严格授权资本制过渡到折中授权资本制,这种公司资本制度的变化必然会鼓励投资积极性和带动投资方式更加多元化.未来隐名投资将会更加普遍,我们也将面临更多的隐名投资法律问题.明确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分析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无疑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评述国内外普通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理论,认为二者公法上存有特别权力关系、外部行政法律关系,私法上有民事法律关系以及教育契约关系。不同的法律关系决定不同的学生权利救济制度。根据高校特殊的法律地位以及与学生的不同法律关系,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权利救济制度,互相衔接配合,最终达到维护高校教育性必需的自主性管理权与保护学生合法权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对医患关系的法律定位直接关系到医疗纠纷的处理机制。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行政法律关系,适用各种行政法规范;二是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民法规范;三是消费关系,适用消法。笔者认为,医患关系是以民事法律关系为主导的复合型法律关系。定性准确,才能更好地处理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性质素有争议,存有民事合同论、行政合同论、经济合同论三种观点,合同性质的不同认定导致实践中对出让过程中相关争议的解决方式大相径庭。因此,必须准确认识使用权出让过程中不同行为的性质,进而对不同纠纷的性质做出正确判断,方能确保正确解决相关纠纷,切实保障各方的权利,维护土地管理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体育雇佣关系的定位和法律调整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民法学、劳动法学的基本原理与体育相关理论对在运动员流动过程中用人单位与运动员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研究,认为用人单位和运动员之间的关系应定位为体育雇佣关系;在体育雇佣合同中,应规定合同的最长期限,运动员享有自由流动的权利;运动员(雇员)所受的体育伤害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由用人单位(雇主)承担雇主责任;尽快建立体育雇佣法来调整规范体育雇佣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于死者生前人格权益保护的法理基础,学界众说纷纭,但此类问题对实践有着重要作用,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本文主要从对死者生前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的法理基础及死者的生前人格利益与其近亲属的利益等方面做出阐述,希望能对现实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郭声龙 《职大学报》2014,(1):66-68,109
劳动者的涵义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因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工人”为核心的劳动者理论,仅仅是对其身份的确认,且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而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劳动合同为纽带的劳动者理论,是对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劳动关系的确认.劳动者涵义的发展,使得原有的具有政治色彩的强势工人身份被淡化,而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得以加强,导致劳动者理论与司法实务的冲突.在司法实务中,要解决大量无书面劳动合同而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问题,事实劳动关系成为劳动者理论的有益补充.我国劳动者理论应以从属劳动理论进行阐述,在制度上完善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对健全经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实践与理论素材中抽取本位论、价值论、概念论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得出:整体本位是经济法之哲学基础,经济法之所以是适应经济与社会向前发展需要高层次的法律,是一门独立的部门法,是由其特有的概念及价值观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教师权力救济制度研究——兼论教育仲裁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师聘任制的实行,传统的教师权力救济制度由于高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明以及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滞后致使学校内部管理权力出现法治"真空"。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建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公平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仲裁制度,在保证大学自治的前提下,既能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又能发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与指导效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自主学习的理论框架,采用身体自我效能感量表、体育锻炼态度量表、体育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和体育创新能力量表对145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体育锻炼态度、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1)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创新能力。(2)身体自我效能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3)体育锻炼态度在身体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支持了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有关理论预期,作者对此从体育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犯罪数量逐年递增,受司法能力和犯罪分子个人经济状况制约,每年有相当规模的刑事被害人难以从犯罪分子手中取得基本的赔偿。为了保护被害人权益,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国内学者纷纷呼吁参照其他国家的先进理论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本文通过对从国外引入的建立该制度的一系列相关学说的批判,并结合社会契约理论,提出了有限国家责任说以及"有限国家责任说与社会保险说—社会福利说"这一理论体系。笔者认为应以此为理论依据,建立我国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