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烟台市与山东其他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断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清醒地认识自身的现状和潜力, 认识影响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明确烟台市的城市竞争力在全省所处位置,找出城市发展中的相对优势和具体差距,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烟台城市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26个省会城市规模与宜居程度关系的分析表明,随着城市人口、面积和经济总量的增长,其气候适宜度及绿化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消费潜力、劳动力需求、城市集中度及城市污染呈上升趋势。可见,我国中心城市的规模扩张是以宜居程度下降为代价的,同时也产生了拥挤效应。应采取更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走宜居型城市发展道路,使中国城市在适宜的人口与面积规模下实现集约化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由基础系统、协调系统和潜力系统三个方面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基础系统。从总体上看,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好、潜力大,但协调性较差,人口素质低,因此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状态在全国排名偏低。一旦其协调问题和人口素质问题得以解决,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便会有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4.
论体育在促进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立足于体育作为重大影响力的时间、无限增加潜力的产业、亲和社会沟通人际的媒介以及作为现代人积极体认和实践的生活方式,阐述了当下世界各级各类城市在利用体育来促进城市发展上,主要追求九个方面实际效用:1.提升城市的全球影响力;2.重塑城市形象;3.促进城市再生;4.带动城市转型;5.打造旅游目的地;6.促进城市体育产业集群或功能区的形成与发展;7.增加就业;8.吸引投资和人才;9.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今后的研究工作以及政府应采取的政策保证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城市污泥的性质,回顾了城市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讨论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评估了这些技术在从污泥中回收有用的资源并降低污泥危害的潜力,以及未来的预期发展潜力,并对我国污泥处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适应东莞产业升级、转型及高水平崛起的需要,深入调研东莞旅游业现状、特点,挖掘现有问题,有针对性地探寻创新性、可行性对策,大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已势在必然。东莞旅游资源种类丰富、潜力巨大,却存在开发不足、景点零散等问题。只有不断加大地方财政投入,有效推进东莞地方产业、历史文化特色、媒介宣传、行业管理等多元素融合,深度发掘东莞旅游业优质资源,方能实现东莞旅游业的高水平崛起,创建旅游明珠城市。  相似文献   

8.
在旅游国际化背景下,科学地建立城市的旅游解说系统,有助于发展城市的入境游,对入境游客顺利完满地完成旅游过程非常必要。本文以杭州市为例,在调查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进行城市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布局,重视行业人员培训,规范城市解说标识系统的设置等建议,以期构建和完善一个国际旅游城市的旅游解说系统。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的加快将为扩大内需、实现经济转型提供机遇。但是必须看到,城镇化的加快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牵引力,也会给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由此,只有在挖掘城镇化的潜力、并充分应对挑战的条件下,才能提升城镇化的速度和水平,使其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经济竞争优势、竞争潜力、基础支撑3个方面19个指标,采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评价广东省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结果表明广州和深圳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系数远远高于其他城市;东莞、佛山、珠海、惠州等综合排序都处于前列,排序靠后的城市主要是位置较为偏远的揭阳、潮州、汕尾、阳江等。对城市规模与城市竞争力排序的关系进行研究。归纳广东省旅游竞争力的区域格局,即广东省的旅游业呈现出中心突出、四周下陷、环绕珠三角展开的核心-边缘结构。利用同样基于熵权的TOPSIS方法与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确定分辨系数的可靠性和数据不稳定性的来源。最后从城市和区域2个尺度给出广东省提升旅游竞争力、发展区域旅游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现代物流对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析现代物流影响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的诸多要素入手,运用概念分析方法,分别考察和研究现代物流对劳动增长、资本、自然资源、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决定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经济要素的作用模式与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个初步的物流对城市群协调发展贡献的数量化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以教育公平、新发展理念、系统控制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城乡校园足球一体化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表明,推进城乡校园足球一体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深邃的理论逻辑和良好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制度基础。应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观,以新发展理念为世界观,以系统控制为方法论,建构一体化的政策体系、资源体系、运行体系、治理体系,合力推进城乡校园足球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生态体育城市"进行了引入与探讨,认为生态体育城市是生态体育、生态城市和体育城市三个上位概念的聚合.生态体育城市的建设契合了当前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基本国策,有利于促进体育生态本源的回归,对城市的发展和市民幸福感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建立了融"生态体育资源"、"资源单位"、"体育治理"、"结果评价"、"制度建设"、"用户享用"于一体的基本分析模型.并指出主体的生态体育意识薄弱、体育内部生态的发展失衡、城市生态体育资源的不足等是制约生态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自然资源驱动、城市交通驱动、传统文化驱动、体育科技驱动的生态体育建设模式.并提出了"公众生态体育意识的培养"、"生态体育资源的整体规划"、"体育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建立与完善"、"畅通市民体育需求通道,搭建市民参与机制"等生态体育城市建设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4.
对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思路和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在此基础上,构建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保障体系结构,并对其法规政策保障、资金投入保障、人力资源保障、场地设施保障、组织机构保障、信息宣传保障和评价监督保障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生活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的保障程度直接影响中国城市化的速度与质量,制约着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运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研究2014年全国省会城市生活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省会城市生活资源消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解释变异量为0.40),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0.14)和城市规模(0.11)。2)污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规模(解释变异量为0.21),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0.17)和气候(0.16)。因此,针对城市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影响因素,制定适宜的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政策,对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借鉴系统论、协同论和控制论等理论方法,从协调目标、协调动力、协调主客体、协调效应等4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城市群系统的协调发展机理,提出了纠偏效应这一新的理论论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群系统的一般协调关系模型,并结合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特点,分别构建了主要针对发达地区城市群的治理式协调模型和主要针对欠发达地区城市群的预防式协调模型.  相似文献   

17.
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是整合城乡组织资源、干部资源和党内关怀资源等方面党建资源的重要载体;开展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工作要坚持统筹兼顾、追求实效、注重制度等原则。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公共资源均等化的必然要求,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当前义务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取向、城乡财政投入的不平衡以及教师资源的不均衡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调整城乡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农村职业和义务教育的衔接、改革财政中的转移制度和均衡师资配制是保证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内部、城乡居民之间以及不同地区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均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而城乡二元结构、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税收制度不完善、行业垄断、地区间资源禀赋差异等均可能是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强化政府在初次分配中的作用、改善税制以发挥好其对再分配的调节作用、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以及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等将是调节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模式选择和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运用公共资源,为满足公民体育健身的共同需要,为其提供大致相等的体育健身公共产品和服务。我国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中存在着基本标准缺失、城乡和区域之间不均等的现象。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保障体育权利的角度出发,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适宜选择最低公平模式。为了实现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应当对公共服务职能转变、服务内容标准确立、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和构建体系完善机制的相关路径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