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拉鼓(苗语"希牛")是苗族人民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苗族最隆重的祭祖活动。它是以拉鼓、芦笙踩堂、斗马等传统竞技为核心内容,融传统体育、宗教、服饰、歌舞、文学、饮食、经济等文化为一体,通过竞技、仪式、表演、交流等符号活动模式达到一种综合效应的民俗喜庆集会。它历史悠久,产生于广大苗族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之中,承载着苗族人民数百年的历史记忆与聪明才智。随着时代的发展,苗族拉鼓与其他许多民俗体育文化形式一样,在不同程度上被边缘化了,文化流失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融水苗族拉鼓节在保护、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苗族祭祀仪式中的体育文化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家族、苗族迄今仍残存着一些自然崇拜的习俗.在自然崇拜的祭祀仪式中,人们祷告神灵,希望神能赐予风调雨顺、衣食无忧的体育环境;希望神能赐予强壮的体魄、祛病延年的体育理念;人们在祭祀仪式中虔诚地以各种身体活动的体育实践去求神、拜神,并以此获得心灵的慰籍等等,使土家族、苗族的祖先以此为依托而渡过人类生存的蛮荒时代,并得以繁衍生息.时至今日,土家族、苗族的自然崇拜的祭祀仪式依然频繁,在这些祭祀仪式中体育文化得到了充分地展示,体育的具体实践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甘肃源远流长的鼓文化按其发展脉络进行了历史文化渊源的追溯.研究结果表明:甘肃鼓文化内涵丰富,种类繁多,主要有兰州太平鼓、天水旋鼓、白银背鼓子、武威攻鼓子、甘谷扇鼓、清水轩辕鼓等,是一项集喜庆、祭祀、娱乐、健身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群众性体育舞蹈,并结合甘肃地方特色就如何发掘民族传统鼓文化的价值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苗族口述史歌是苗族历史文化在民间口头传承中的折射反映.对黔南苗族口述史歌进行介绍分析,认为在翻译整理过程中要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其史料价值、民族学价值、民俗学价值和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湘西苗族巫术文化是我国巫术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蛊婆”的形象因为其地域、民族、社会、审美等原因而具有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其价值也将对现实中苗族巫术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产生影响。但湘西苗族巫术文化在传承与保护工作中难免带上了大量负面的东西,从而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旨在用美学中的悲剧理论对湘西地区苗族巫术中“蛊婆”形象的进行探析,以求能够为湘西苗族巫术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昌宁县耈街乡打平、土皮太村苗族服饰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昌宁苗族服饰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承载着本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丰富信息,是世代相传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传承、保护及研究价值.但在今天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历史潮流中,随着现代化的渗透,苗族服饰也和其他民族服饰一样遭遇着尴尬的境遇,面临着被边缘化、被遗忘、被破坏甚至消亡的严重威胁.将试图对昌宁打平、土皮太村苗族服饰的传承现状及传承困境进行初步分析,为下一步提出昌宁苗族服饰传承与保护的思路、对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苗族鼓舞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它以鼓、舞的形式描绘人们的生活、精神,声声不息的鼓点舞步千百年来传承着苗乡的风土人情,在旅游作为湘西第二次创业重点开发的大潮中,这一民间艺术将成为旅游产业开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湘西旅游现状着笔,分析其互动发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两者互动发展思路,以走出更活跃的湘西旅游产业特色之路,同时为湘西的苗族舞鼓文化起到推动、优化、振兴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现代化进程中苗族体育的变迁与发展状况,采用田野调查、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台江县苗族体育为个案,将现代化进程中苗族体育发展划分为传统自由期、曲折发展期、恢复调整期与综合发展期,对苗族体育的变迁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化进程中苗族体育发生了巨大变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传统封闭社会形态的瓦解是变迁的主要原因,并指出防止文化异化、消失,正确处理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传播作用是现代化进程中苗族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贵州苗族芦笙舞进行研究。发现贵州芦笙舞作为苗族民俗体育项目,在各地表现形式各有千秋,但均蕴涵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信仰;极富地方民族色彩的苗族芦笙舞,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身心健康、文化传承、民族团结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贵州省凯里市炉山镇苗族服饰变迁的调查研究,发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推动、教育体制与文化传承不适等是苗族服饰文化流失与衰退的主要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积极开展苗族服饰文化活动、开设少数民族特色课程、倡导苗族传统婚礼等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反排木鼓舞作为文化的一种展示方式,随着时代的不同发生着文化的变迁和意义的生产,由一种族群源流与迁徙,祖先历史与记忆的隐喻和象征,逐渐转向反排文化,这种文化的展示与表征,一是通过苗族形象,二是展示和表征贵州少数民族和苗族的文化符号,从而实现文化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2.
深居中国乌蒙山区的六枝梭嘎长角苗,原始、古朴、独特的文化习俗通过生态博物馆建设得到了有效的传承与保护。脆弱生态本底里,世居民族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自然、社会、生命三个维度的生态美学价值,在长角苗活态的原生文化中充分彰显。文章以长角苗的文化色彩为研究载体,探寻蕴藏于生态、生存、身体中生命美学的价值韵意,实现民族文化科学传承。  相似文献   

13.
黔东南苗族"芦笙舞"做为体育课程资源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与"芦笙舞"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在过去的历史进程中,黔东南苗族"芦笙舞"所蕴藏的文化功能对维护本民族团结和和统一,保护与传承本民族文化,增进苗族先民身心健康,促进不同民族之间友好交流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黔东南苗族"芦笙舞"以它斩新的面貌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对丰富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实现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民族文化三者共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速黔东南原生态旅游事业发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苗族本土生态知识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自然科学相比,对人文社会的研究,格尔兹的理论总是少了一些"科学性"与"理性"。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是不能苛求格尔兹,他的贡献是卓越的,值得称道。但我们研究苗族本土生态知识时要对格尔兹的理论进行调整:一方面要使用"阐释"与"深描"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对其科学性与逻辑性进行探讨。苗族本土生态知识是该民族关于生命形态的认知与描摹,采用的基础知识、阐释、思路基本上是从鸟与树的生息繁衍中总结出来的。我们对苗族本土生态知识阐释系统进行再阐释的时候,探明苗族本土生态知识与科学是有联系的,苗族本土生态知识的阐释系统缺乏科学性与逻辑性,但其自身却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与"逻辑性"。  相似文献   

15.
明代湘西苗族理学大师吴鹤,他的学术和教育思想,在苗族社会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五岳等祭祀用乐是属于吉礼的用乐,因此承载着历代皇帝祭祀用乐的泰山祭祀用乐,则是礼乐的重要一部分。鼓吹乐的形式自秦汉确立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及鲜明的特色贯穿于中国传统的历史脉络。对历代泰山祭祀用乐的辨析,即泰山祭祀用乐是地方官府鼓吹用乐、民间祭祀用乐及俗乐的一个大融合。揭示泰山祭祀用乐与鼓吹乐、以及民间祭祀用乐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