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在实践的层面上取决于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为建立一支适应以就业为导向,具有较强实践性教学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我院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面向全省职教战线,以培养青年教师为契机,突破传统模式,注重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广泛开展多专业、多层面、多形式的教研、培训活动,取得显著成效。1.实施“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计划”。按照教育部等6部委《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要求,结合…  相似文献   

2.
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对制造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职业院校作为制造业人才的重点培养基地之一,应响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适应智能制造企业需求的智能制造人才,这将从根本上要求职业院校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建设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实现专业课程服务于智能制造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课程改革精神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提出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教育界普遍地当成加法来理解与实施.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从高职学生的能力发展出发,我们应该用“乘法”新思维来理解三维教学目标,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情意能力的“一维”弥补其他两维的欠缺,这是职业院校数学教学重要的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4.
与各大本科院校相比,职业院校侧重对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大力培养,这就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课可充分发挥实用性和高效性的教学优势,对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至关重要。本文详细阐述了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现状,总结了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在体育用品制造业面临国内外严峻挑战的时代背景下,研究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阐释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在分析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现状基础上, 探讨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供给结构有待优化,需求潜力亟待进一步挖掘;深陷“低端锁定”困境,传统全球价值链面临破裂风险;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良性互动尚未形成。进一步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补短板、促消费、增固投、稳流通、强互动等。  相似文献   

6.
跨界融合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路径,体现了“三全育人”理念。课程考核是整个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整体知识点理解、把握程度高低的一种判断方式。当前,部分职业院校的经济数学课程考核存在考核方式固定化、内容局限化、目的性不强以及学生整体学习成效不高等不足,这显然与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不符,本文通过重构经济数学课程考核体系,助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  相似文献   

7.
职业院校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重要场所,财经英语作为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学科之一,也是职业院校教育重点,由于财经英语的专业性较强,所以很多学生对财经英语学习并不感兴趣,为避免此类情况,“课堂革命”教学理念被应用到职业院校财经英语教学中。本文主要分析了职业院校推进“课堂革命”的实践意义,并以财经英语为例,阐述了职业院校推进“课堂革命”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作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内容,“三全五育”协同育人逐渐成为国家关注的重要议题。但在深入推进“三全五育”协同育人过程中,育人目标指引不明、育人过程协同不够、育人内容创新不足成为制约职业院校提升育人现代化与信息化水平的现实桎梏。构建“职业+技术”双轮驱动下的“三全育人”模式,增强“三全五育”协同育人机制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协同性,是职业院校提升服务国家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通过对学生核心能力现状及市场对就业能力要求的调查分析,本文提出了职业院校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专业素养及文化水平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专业化人才的重要机构,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到职业院校中学习。职业院校为了能够为社会输送大量的高质量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训基地,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毕业后能够更加适应岗位要求。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发展的行业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立足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结合部分发达国家产学结合的做法,从我国职业教育体制结构和发展方向的角度,论述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倡导建立政府保障、行业主导、全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陕西省高职教育现状及其专业设置的情况,随之对陕西省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陕西省三次产业以及八大支柱产业的适应性进行分析,论述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之间某些不协调之处,最后总结陕西省高职专业设置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制造业的发展规模空前,各企业对制造生产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同时,高职院校成了企业和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主要基地,高职院校面对大规模的招生,如何提高学生的质量,明确高职学院学生质量的内涵,为高职教育的教育目标指明方向,就成为广大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着考虑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互联网+”思维成为社会各个行业创新发展的指导理念,“大数据”成为这个时代新的代名词。将大数据技术引入教育管理实践,构建信息化教育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水平、发挥教育管理的保障作用和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此,文章通过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改革的价值分析,明确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新要求,探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涪陵区人民政府开展校区合作,探索职业教育与涪陵区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职业教育与区内各行业、企业发展之间的运行规律、运营机制和实现途径,建立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功能更加协调的工作机制,推动了涪陵经济的和谐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是在国内传统工业衰落、产业空洞化、对外贸易严重逆差以及经济衰退背景下提出的,目的不是要步回传统的工业化时代,而是开展对制造业材料、工艺、技术、动力能源、管理、服务形式、生产模式的一场创新活动,是对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预示着一场由美国主导的新的产业革命的开始。重振制造业是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核心;尽管面临经费投入多、结构性成本高、就业难度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就业人口老龄化以及工程师不足等困难,通过立法重振制造业、建立制造创新中心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改革教育与培训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与贸易保护等措施,"再工业化"已经对美国制造业的振兴、就业状况等带来一定的影响。美国利用国内页岩气革命带来的能源低廉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将使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对美国制造业的成本竞争优势被削弱,技术差距拉大。为此,中国必须重视这场由美国主导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动向,借鉴其研发、投资经验与模式,推动技术研发与创新,提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高新化。  相似文献   

17.
德阳市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作出了建设中国西部职业教育基地的决定,以"开放、统筹、共建、整推"的理念和方式,促进了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重装基地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实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但是中等职业教育仍存在部分专业设置尚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化发展需要,校企合作难度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要促使德阳中职教育再上台阶,重点要抓好:与支柱产业、重点产业相逢应的专业调整;大力推进产教结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销售的全过程,以提高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竞争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制造业信息化对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崛起和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重大意义,阐述了高职教育积极应对制造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及其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飞速发展让职业教育承担了更为严峻的使命。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综合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学习责任心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采用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对350名高职学生进行学习责任心的调查。采用27%高低分组的原则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高职生的学习责任心普遍不足,同时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结论。  相似文献   

20.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目前产学合作大多数是学校求助于企业,而企业对产学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并不高.如何寻找教育与企业的利益结合点,使产学双方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重大课题.从建立结合机制、动力机制、选择机制、组织机制、投入机制、就业用人机制、政府的保障机制、实训基地建设机制和产学合作的评估机制几个方面入手,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的机制,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