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8 毫秒
1.
从"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关系摈弃教案意识、替代意识、控制意识是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前提;课前预设关注教学中的"内"、"外"环境,课中为学生提供生成的平台等角度探讨了新课程中如何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效果——"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新课程实施以来,一个个新的语汇,俗称“新课程语汇”,频繁地出现在报刊杂志上。“预设”、“动态生成”、“未曾预约的精彩”等,相继进入我们的眼帘。尤其“未曾预约的精彩”,一下子变得时髦起来,成了许多老师的口头禅。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旦某一课上得好,便听到这个老师高兴地说:啊,未曾预约的精彩。前几天,我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位青年老师在自己的教案不被学生接受的情况下,灵机一动,“甩掉教案、重新设计”,上出了精彩一课,他激动地高喊“教案再也  相似文献   

3.
通过两个典型课堂案例的实施、思考,提出科学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预设成功,动态生成,并且阐述了预设成功和动态生成二者关系及其做法.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的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们依赖预案,追求的是一种铃响课“完美”的教学境界,学生们是在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和特定情境下疲于应付。这种看上去过程流畅、氛围活跃的课堂,却恰恰掩盖了学习本来的面目,违背了课改的初衷,也掩盖了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试问: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充分体验在哪里?知识的个性化感悟又在哪里?学生又如何获得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数学课堂,决不能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理想的课堂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只有促进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措施,才能促使学生“提出问题”。论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意识和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创设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精神;指导质疑方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结合“虚实结合”模式,针对目前“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OBE-CDIO理念的闭环管理教改方案。在这一教学改革方案中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为背景,设计了一系列虚拟和实操实验项目,以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和测试电炉设计,并在实际环境中实施和验证设计方案。这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创新意识和复杂数字系统构建能力。这种“虚实结合”的方法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采用了任务分解和考核分级量化的方法,将任务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模块,鼓励学生逐步完成项目。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学生在实验结束后的“不规矩”行为中发现了其“闪光点”,并巧妙地借题发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探究性实验,不仅“温”了“故”,而且“知”了“新”。对学生来说是意外的收获,对于教师又何尝不是呢。尤其是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着对学生的多向思维、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及自信心的树立等思想教育,可以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8.
一、提高质量,在发展中“变革”在发展性教育中,要抓好小课堂,疏通主渠道最为迫切的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与观念。通过探索与实践,我在教学指导思想与原则上着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摆正师生关系,建立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学生是“主体”的教育意识。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导人“疑无路”的思维态势,又能给学生以恰当的认识条件,高屋建瓴不失时机地给予指点,引导学生进入“角色”,逼着他们唱  相似文献   

9.
介绍“专业导师制”的特点、在高职院校中的推行情况以及实施策略;探讨产业学院“专业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包括导师选聘和培训机制、学生导师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导师指导和支持体系的构建,以及评估和改进机制;分析产业学院“专业导师制”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专业导师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推动学生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产业学院的“专业导师制”实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采取相关措施以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教育“减负”问题一直备受教育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减负”成效甚微,甚至出现越减越重的结果。“减负”本身带有的虚拟性和“减负”中利益人群的反对导致其举步维艰。一线教师对“减负”的怀疑、担忧甚至排斥,家长们声称“减负”很好但做不到,以及学生“自主减负”意识的缺乏等一系列因素阻碍着“减负”的实施。深入理解和分析阻碍减负的复杂因素是制定减负政策措施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1.
传媒实务课程“工作坊”模式的开展有助于搭建开放的跨学科平台,实现工作场景的模拟与仿真,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与合作意识,促使学习成果可视化,实现与行业对接。在具体的实施中,传媒实务类课程要围绕OBE理念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进行创新,推动培养方案转型升级以满足社会及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2.
无问不成课,几乎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能提出“少而精”———既能统率全文,又能调动学生兴趣———的问题,那是至关重要的。那么,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设置呢?首先,关注文本,抓住文章要点设置问题。要根据文章要点设置问题,文章标题是其中一个必须关注的因素,因为,有很多文章,标题就是解读这篇文章的钥匙。抓住了这个关键要素,再设置一个明确、简洁的问题,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故都的秋》,笔者就是紧扣“故都”一词设置问题。“故都”就是北平即现在的首都北京,作者为何不用明确表明地域的“北平之秋”而用“故都的秋”为题?教师由设问到引导学生研讨,使学生很快领会了作者所描绘的北平秋色中所暗含的文化底蕴,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真情以及不时的流露出的忧郁、孤独的心境。另外,不单是标题,在文本的关键处、疑难处、矛盾处设疑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其次,创设情景,让学生展示自我。高中这一学段的学生,其个体意识、自我意识的生成、自我形象的塑造正是他们的共性。充分利用这一点,为学生创设足够的空间来展示自我能力,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创设好问题就尤其重要,当学生意识到回答这一问题,有可能把自我形象塑造起来时,注意力将高度集中,...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如何精心设计每一堂化学课,精心组织教学,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案教师在充分分析学生情况,把握大纲、教材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教材内容和课型,精心设计教案。自己编制出揭示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又体现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针对性、并富有启发性、引导学生在思考上下功夫的教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既能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能培养教材的“双基”。就象电视剧的编剧一样,设计每个人或事…  相似文献   

14.
“意识”问题是心理学基础理论的重要支撑和基本线索。笔者通过对“意识”问题的分析思考和教学体会,力图说明把握住这个教学的精髓,对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根据创新教育的要求 ,小学自然“导动式”创新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以科学方法为线索 ,以社会生活实践为背景的科学基础教育体系 ,即由教师导控课堂并指导学生去实践 ,因势利导 ,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 ,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去认识和发现学科原理 ,师生共同探究 ,共同参与 ,互相促进的动态过程。“导”即教师主导 ,在问题情境创设上 ,激发学生探索动机和兴趣 ;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重难点突破上 ,增强科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意识 ;导在规律揭示上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导的目标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16.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备受关注,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仅有的"预设"课堂,仍摆脱不了"走教案"的局势,应注重学生在课堂涌现的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本文从其"生成"的前提、基础、关键、归宿等方面一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的过程”。理想的科学课堂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其中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科学课教学中,由于课堂生成的问题是所有学科中最常见、最复杂的,教师如果能处理好这些没有预设到的生成,那么,你的课堂会因此而精彩,那些原本“失败”的环节也是美丽的。  相似文献   

18.
动,是活动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动脑、动手、动口、动眼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环节,一节好的活动课就是要将学生的手、口、脑、眼都动起来,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创造意识的目的。动脑所谓“动脑”即是思维—创造,是学生通过思维对事物产生新看法和新认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独立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见解、新结论,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操作程序,都是他们的一种“发现”,一种“创新”,是他们发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育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两者都要求教师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不然就难以胜任其职,乃至会误人子弟。前者重在“给”,而后者重在“引”。  相似文献   

20.
教育改革的实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实施量化—柔性的学生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本文从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出发,分析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弊端,并且探讨“量化—柔性”学生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量化—柔性”学生管理模式的措施,全面改革高校学生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