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的体例有不少问题,有必要在认真比较各国民法典物权法编制体例的基础上确定我国物权法的编制体系.抵押、质押、留置及让与担保等担保方式,以不纳入物权法规定为好.对占有、不动产登记、取得时效,以合并规定于一章并置于物权法最后部分为宜,对相邻权、地役权,以合并规定于一章,置于用益物权之后为优.我国需要物权法定原则,它与自由并不矛盾.还有,<建议稿>第7条即区分原则的规定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已经实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在调整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实际对我国《物权法》中有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内容的部分条文进行了评析,指出了物权法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缺陷的弥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将首次作为民事权益的一种被纳入民事领域的最高立法保护。但学者们对于是否确立"个人信息权"仍有争议。针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有必要确立个人信息权并与隐私权相区分。我国还缺乏一般性规定;个人信息权的保护还处于消极保护权能,未谈及积极保护权能,信息利用必须经过信息主体的同意;信息利用者在利用的过程中未涉合目的性原则;还需进一步完善监督与追责制度。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调整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生关系。《物权法》中的第六章,主要阐述了物业管理活动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确定原则,建筑区划内道路、绿地及其他相关场所、设施的共有权确定原则并涵盖了物业管理立法、物业管理各责任主体的法律地位、物业管理法律关系、业主的权利义务、物业管理公司的选聘等。  相似文献   

5.
物权行为理论是德国民法理论的基础,在我国却长期处于被否定的地位。目前在探讨物权法的立法实践中,学们对我国物权立法是否采取物权行为理论仍存有较大的争议。本主要论证了物权行为理论的区分原则和无因性原则,认为物权行为独立于债权行为,二是不同的法律事实,债权行为的无效并不必然导致物权行为的无效。随着物权行为理论的深入研究,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必将会被我国学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民法上一系列制度对私法自治理念的昭示足以证明其基础性地位.没有私法自治,民法的整个体系将濒于坍塌,所以私法自治被称为民法的基石.担保物权属于物权,而物权又属于民法的一个重要分支,所以私法自治亦应成为担保物权所遵守的基本理念.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我们在坚持物权法定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私法自治原则.我国刚刚颁布实施的<物权法>并没有彻底地贯彻私法自治的民法基本理念,担保物权的立法应该更加"私法化".  相似文献   

7.
论诚实信用原则及其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道德准则,同时又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基本法律规则。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理论中被称为"帝王条款"和"最高行为准则",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这就以法律的明文规定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本文在借鉴我国法学界对诚实信用原则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理论问题及其如何在具体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等进一步加以阐述与探讨,以期对诚实信用原则的完善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在强制拆迁中,作为上位法的《宪法》、《物权法》与作为下位法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并没有遵循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基本法的效力原则。在实际的拆迁案中,依然是《条例》始终占据着上风。《物权法》被戏称为"无权法",公民的私权并没有因为《物权法》的颁布而得到保障。作者将从公权与私权的关系、法律监督、法治理念的角度深入剖析,为什么会出现公权力者在拆迁中不依据《宪法》、《物权法》,而要运用《条例》;为什么在《条例》与《宪法》、《物权法》相冲突时,并不能直接依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基本法的效力原则,让《宪法》、《物权法》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为什么《条例》迟迟却没有修改或者废止。最后从宏观上来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法治理念欠缺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定原则在成本控制和交易自由的双重压力下,已到了不得不检讨的时候.但重新认识物权法定原则,还需要重视物权法定本身的包容性.首先,维护物权法定关乎物权结构原则的稳定性;其次,物权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财产权系统允许续造,形成了新的法定物权;另外,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这一原则写入物权法有其价值考量,而在物权类型法定的同时也要注重其与公示制度的配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物权法》第74条按当事人约定来确定小区车库权属是目前较好的解决方案,但第74条仍显不明确、不完善,操作性不强,在实践中纠纷不断,建议还需制定《物权法》实施细则及其它配套法律法规等加以补充完善,同时强化政府主管部门对小区车库权属方面的监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搞活方针的贯彻,外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而我国调整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却与公司法存在着不相协调的地方,中国即将加入世贸,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的接轨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结合社会法学派的起源于发展,对当前的社会法学派的法律发现观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对社会法学派的法律发现观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已有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的倾向,关于法律解释的基本问题存在着争议尤其在司法实践中.法律解释的过程中错误常常出现,极大地防碍裁判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现代冲突法理论对国际体育仲裁院的实体法律适用规则进行分析,旨在对国际体育仲裁院实体法律适用规则的完善提出具体建议。研究表明:国际体育仲裁院为普通仲裁程序和上诉仲裁设置了不同的实体法律适用规则,均接受了意思自治原则,并且排斥了利用冲突规则选法的途径,而是直接选择适用相关实体法,国际体育仲裁院实体法律适用规则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赋予仲裁庭较大自由裁量权、最密切联系原则缺失等不足。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灵活采用最密切联系原则进行法律选择是当今法律选择方法的发展趋势,国际体育仲裁院实体法律适用规则应该注重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强调法律适用的结果,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兼顾商事性和体育专业性。国际体育仲裁院应该将最密切联系原则纳入其实体法律选择规范中,限制仲裁庭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是高校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法律规范。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经济法知识的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对于培养高校法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法学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法学本科经济法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必须要对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进行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16.
民法精神的培养与民法教学的理念息息相关,同时也是民法教学的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民法精神在民法中地位,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理清民法精神与民法理论、规范等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建立起学生对民法精神的信仰,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内化为学生们的职业品质。本文主要对民法教学理念与民法精神的培养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重刑轻民的认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其含义,它对中国古代法制虽然有一些正确的反映,但低估了中国古代民法的发展程度,也忽略了中国传统社会是礼治社会这一基本事实,重刑轻民是中国传统法律化中的消极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是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实施。法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具有现代文明的法律信仰,包括传授法律知识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让高校法治教育得到更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9.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作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公民群体,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培育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优秀接班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分析了法治背景下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必要基础上,切实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强化法律规范社会实践,提高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水平,逐步并牢固树立大学生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20.
行政法的便民价值是行政法的诸多价值。便民价值对行政活动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行政活动必须高效;第二,行政活动必须合法;第三,行政行为必须公开。为了充分体现便民价值,应从三个方面加以重视:1.听证制度;2.行政的社会知悉权和参与权;3.强化立法上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