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后现代主义中所提出的"对话"具有开放性、启蒙性及理解性、反思性等特征。在道德教育中存在于人与文本,师生之间。教育对象自我对话中,将道德教育视为个体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价值多元、道德相对主义的时代,重新审视教师"价值中立"观,展示其独特的价值对走出道德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它启示我们道德教育观念--由"教会顺从"转向"教会选择",教育模式--由"脱离生活"转向"回归生活",道德教育方法--由"道德灌输"转向"道德对话".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以前的知识教育、个性教育、融合教育都是主体思维的产物的话,那么对话教育倡导的则是一种超越主体的关系型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下,教师、学生、知识都不再是一个个独立、封闭的个体,他们在开放而又宽松的情境中进行着对话、沟通和交往,通过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自主构建,在自我中发现他人,在他人中发现自己,把课堂改造成为师生对话、沟通、探究的舞台,让对话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低效的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 ,笔者从方法论的角度重新反思和解读道德教育 ,认为要想走出德育困境 ,提高德育实效 ,必由之路是实现三个转变 :道德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 ;理解与对话是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方法论追求。  相似文献   

5.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独白"式"满堂灌"的讲授法缺乏学生主体的参与,不适应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个体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学实效性差."对话"教学模式主张师生相互尊重,强调师生的互动,主张教学 "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与参与性,积极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感悟、思考、探索的能力.因此,"对话"式教学应当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我们以往的道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视个体主体性的教育 ,因而教育效果欠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 ,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 ,道德教育的学习观和教学观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社会个体的生命既意味着个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将承担与其生活境遇关涉的特定社会责任。生命教育不能停留于简单的知识传授或情境体验。只有分析个体道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深挖生命的道德价值,将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探索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生命教育功能,才能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大学人才培养工作需要我们从道德教育的基础上理性审视爱国本质,用信仰教育达到对生命个体在终极意义上的关怀.并由此培养追求卓越、不断反思,兼顾真善美性情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与其体现出来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关联,对政治理论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需要的研究,是探讨解决其针对性、实效性的起点,具备社会价值是衡量政治理论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最本质的规定,满足受教育者个体价值需要是衡量政治理论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基本标准。忽视淡漠政治理论教育的个体价值或社会价值,及教育主体对政治理论教育认识上的偏差,是"针对性"、"实效性"缺失的根源。教育中坚持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统一才能解决"针对性"、"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未完成之动物——职业培训,教育永远的春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终身教育思想下,教育已从"就业准备教育"发展到了"职业培训"、"退休后的继续学习"等领域,已延伸到了人的一生。职业培训无论对提高个体综合素养,还是对推动行业与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一环。接受职业培训,个体可以更好满足身发展的需要,也可以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全员都已参与其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职业培训也将不断同步跟进、发展,并将成为教育永远的春天。  相似文献   

11.
功利主义是造成德育实效性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功利主义德育症候在德育功能、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研究等方面都有表现。在阐述功利主义德育症候种种表现、功利主义德育观造成的德育教育危机的基础上 ,论述了功利主义德育观的超越问题  相似文献   

12.
如何提高高职院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一直是困扰高职院德育工作的一个难题。为提高高职院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本文提出了对大学生德育进行"全面、全过程、重实践"的考评模式,用《大学生德育发展记录》卡作为考评的手段,并具体设计了考评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法律基础课不仅承载法律教育,更要体现德育内容。法律作为道德的底线,贯穿着社会主义道德精神。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法制知识教育,培养其法律意识,同时促进大学生道德水准的提高.因为,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是德育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强调教与学要立足于实际和实践,学用结合。高职教育在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时应充分借鉴这一思想,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和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综合能力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先秦"六艺"教育中的体育活动进行研究,发现先秦"六艺"教育中的"礼"、"乐"、"射"、"御"均与体育有密切的联系,反映了先秦时代"六艺"教育中所具备的丰富体育内容,从而折射出先秦时代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效融合以及体育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这对我国当前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体制很早就注重时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素质的培养,以期造就专业素质好、综合素质高的合格人才。随着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竞争不断加强,“两课”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充分发挥体育院校“两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百年大计,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世界上的每个国家对教育都是极其重视的,我国也不例外。从"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定义入手,探讨要做好这两点的途径、方法,即教出"好"学生;聘用"好"教师,尊重教师。  相似文献   

18.
对有学者提出体育健身价值目标应该向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转化是体育终身化的行反思,提出进行体育践行才是终身体育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德育教育的积极提倡者和实践者,其德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批判地继承了中国民族道德教育的优秀思想,而且还吸收整合了西方现代德育的诸多有益思想,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创立了富有中国特色且符合社会实际发展的德育思想理论.陶行知的德育理论虽然萌芽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大学生德育工作应坚持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教育原则,重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大学生德育渗透到整个校园生活,与此同时,应坚持不懈地实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更好地发挥陶行知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交往理性教师教育范式是交往共同体在对话知识观的视域下对教师教育所持有的共同信念、理论以及实践操作手段的总和。其核心概念交往共同体、交往理性和对话学习基本上反映了交往理性教师教育的内涵。交往理性教师教育范式具有主体间性、对话性和生成性的特点,是对工具理性教师教育范式危机的克服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