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刘钰与畑冈奈纱一号木技术动作,揭示二人的技术特点和存在问题,为我国女子高尔夫球员一号木杆技术的训练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三维录像拍摄法、录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二人的一号木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刘钰和畑冈奈纱的最快杆头速度分别为105.83 mph、105.78 mph,球速分别为147.28 mph、144.13 mph;二人的球落点分别为254.5码和241码、起飞角度分别为12.3°和11.6°,二人的停球距离均为269.5码。②上杆过程中,畑冈奈纱的髋转动角度、肩转动角度和肩髋相对转动角度均大于刘钰。③上杆过程中刘钰重心前移,而畑冈奈纱重心后移;下杆过程中,刘钰重心前后移动的幅度较畑冈奈纱大,而重心从右至左移动的幅度较小;在下杆第2阶段,刘钰的重心高度较稳定,而畑冈奈纱的重心向上移动距离较大。结论:①刘钰在上杆过程中过快的杆头速度,不利于保持上杆顶点身体的稳定性;在下杆过程中刘钰的平均加速过程较为一致,应进行优化训练。②刘钰在上杆过程中肩髋相对转动不足,下杆过程中髋转动较多,但肩转动较少,对其改进可能会提升杆头速度。③刘钰在上杆过程中的重心前移较多,下杆过程中前后移动幅度较大,可能会造成击球不稳定;下杆过程中从右至左的移动幅度较小,不利于杆头速度的提升;在下杆第2阶段刘钰的重心上下保持稳定,而畑冈奈纱利用重心升高来提升杆头速度,弥补了身高不足的劣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世界优秀女子高尔夫球员挥杆技术动作中部分技术动作对整体挥杆技术的影响,为我国高尔夫运动的科学训练提供理论支持和帮助。方法:采用二维录像解析法获取2019年乐卡克北京女子精英赛部分优秀参赛球员1号木杆准备姿势技术及挥杆技术动作中的部分参数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①准备姿势时膝关节角度、踝关节角度、膝臀线与臀颈线夹角、臀颈线与右臂夹角4个角度两两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②上杆9点钟时球杆与左臂夹角和准备姿势时膝关节角度、踝关节角度、臀颈线与右臂夹角、球杆与手臂夹角4个角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上杆9点钟时球杆与左臂夹角和膝关节角度、踝关节角度呈负相关。③击球瞬间杆颈角度和准备姿势时杆颈角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准备姿势时杆颈角度比击球瞬间杆颈角度小568±2266°。结论:在准备姿势部分,教练应综合考虑单个角度改变所带来的整体变化;通过调整球员准备姿势,改变上杆的挥杆半径,为下杆储蓄更多能量,以改善击球效果;击球瞬间杆颈角度与准备姿势时杆颈角度并不一致,这是在教学训练中急需纠正的一点。  相似文献   

3.
运用两台 BVP-9500WSP SONY 高速摄像机对8名优秀高尔夫球手全挥杆技术进行同步拍摄,采用APAS运动技术解析软件进行DLT三维解析,选取全挥杆引杆、挥杆、收杆环节时间,髋、肩、腕、杆头速度,肩、髋旋角及肩髋分离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引杆、挥杆和收杆时间比为4∶[KG-*2]1∶[KG-*2]2,挥杆时间最短,有利于加速。速度出现高峰的时间依次为髋→肩→腕→杆头,环节依次制动,角动量传递;最大速度,髋<肩<腕<杆头,后一个环节最大速度在前一个环节制动的基础上依次叠加。肩、髋旋转角度及肩髋分离角度从“引杆顶点Max-挥杆击球”最大变动范围分别为111.1±8.800、53.8±7.430、55.9±7.650,反映了躯干上下两部分之间扭转力矩的大小,直接影响杆头角速度。提示肌肉预拉伸能力及环节柔韧性是挥杆加速肌力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助跑步数对男子跳远运动员跳跃距离、踏跳时间、踏跳指数、身体前旋角速度等踏跳动作运动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募集12名男子跳远运动员,采取不同助跑步数 (6—16步) 完成踏跳动作,利用高速摄像机测量助跑与踏跳时身体重心速度,并计算出相应参数。结果:①随着助跑步数的增加,跳跃距离增加,踏跳时间缩短;②长助跑 (12—16步)与短助跑 (6—10步)跳跃距离比与助跑速度比之间未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 (p>0.05),而与踏跳时间比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p<0.05);③相比于短助跑,长助跑踏跳指数显著减小,踏跳时垂直速度相当,水平速度损失量也显著大于短助跑 (p<0.05);④ 踏跳时间比与踏跳角度变化量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p< 0.05),而与平均前旋角速度比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p<0.05);⑤长距离助跑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量与身体平均前旋角速度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p<0.05),下肢蹬伸速度与踏跳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p<0.05)。结论:在6—16步范围内,随助跑步数增加,助跑速度增加,但与跳跃距离增加未存在相关关系;在进行长距离助跑时,缩短踏跳时间,减少水平速度损失的同时提高垂直速度,能够有效提高跳跃距离;在踏跳过程中减小身体前旋的角度可以有效缩短踏跳用时,提高下肢蹬伸速度可获得较大垂直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客观测量的体力活动,探讨体力活动与老年人认知能力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采用 ActiGraphGT3X+测量老年人的体力活动,通过 《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中国版评定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体力活动与老年人认知能力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在 600名受试者中,体力活动和认知能力测试数据均完整有效的共512名 (男245名,女267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年龄、BMI、最高学历、月平均收入因素后,MVPA 对老年人认知能力产生显著影响 (P<0.01),且对女性的改善效果好于男性 (标准化系数0.693>0.548);LPA 仅对女性老年人认知能力影响显著 (P<0.01)。将 MVPA 按照四分位数间距分成4组时发现,MVPA 与老年人认知能力之间存在倒 “U”型剂量效应关系,在 4 个模型中,Q2 组 (21.13 min/day≤ MVPA<34.49min/day)MVPA 对认知能力影响的β系数大于其他三组,并未发现 LPA 与女性老年人之间呈现规律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体力活动能显著改善老年人的认知能力,MVPA 的改善效果好于 LPA;体力活动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MVPA 每提高10min/day,男、 女认知能力得分分别提高约0.48分、0.71分,LPA 每提高10min/day,女性认知能力得分提高约 0.07分;MVPA 与老年人认知能力之间存在倒" U" 型剂量效应关系,21.13-34.49 min/day 的 MVPA 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公务员群体体质与健康指标测评及健康生活问卷调查,研究公务员群体体质与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影响因素,为提高公务员群体体质与健康水平提供建议。方法:研究选取广东地区公务人员1696名,其中男性公务员1211名,女性公务员485名。运用HELMASⅡ 体能测试系统(韩国)对所有公务员进行体质健康指标测试,同时,设计健康生活事项调查问卷,调查公务员群体健康生活事项,研究公务员体质指标,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公务员人群体质健康的生活因素。结果:(1)男性公务员Fat%、BMI分别为20.37±4.60%、23.93±2.68kg/m2,Fat%略超过正常标准(男性正常标准<20%),BMI值接近超重标准(24kg/m2);女性公务员Fat%、BMI分别为25.81%、21.03 kg/m2,Fat%位于正常范围内(<30%)BMI明显低于超重标准(24kg/m2,P<0.05);规律体育锻炼习惯对公务员的Fat%和BMI指标有正面影响作用(P<0.05),饮酒习惯对公务员的Fat%和BMI指标有负面影响作用(P<0.05)。(2)男性、女性公务员心率、血压值均处于正常范围。但男性公务员肺活量随年龄增长下降较明显(P<0.05);规律体育锻炼习惯的男、女公务员人群台阶试验后心率恢复明显快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公务员人群(P<0.05);且每周体育锻炼次数≥3次以上男性公务员人群的肺活量明显高于无锻炼的男性公务员人群(4416.56±827.59 ml vs 4196.02±799.36 ml, P<0.05)。(3)男、女力量素质整体偏弱,随着年龄增长,不合格率呈现下降趋势,男性的背力、握力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女性(48.1% vs 60.7%, x2=22.1, df=1, P<0.05; 56.5% vs 65.9%, x2=13.04, df=1, P<0.05);男、女公务员速度、反应、平衡及柔韧素质的合格率分别为67.2%和76.4%、82.0%和81.8%、59.8%和74.4%、31.8%和54.7%,除反应素质外,女性公务员的速度、平衡及柔韧素质的合格率均明显高于男性(x2=14.12, df=1, P<0.05; x2=32.25, df=1, P<0.05; x2=77.10, df=1, P<0.05);规律性参加体育锻炼对男、女公务员的背力、握力及柔韧素质明显正向作用(P<0.05)。结论:公务员群体身体素质相对较低,尤其是力量素质合格率普遍低下;此外,公务员体脂含量呈现性别差异,男性公务员群体体脂含量明显超标,女性公务员处于正常范围;规律性体育锻炼能显著改善公务员身体健康指标,如肥胖指标、心肺功能及身体素质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对1传控球练习中运动员年龄阶段与练习场地大小的关系,为今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所中小学校4个年龄段(U10、U12、U14、U16)112名男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按年龄阶段平均分为4个组别,每个组别平均分成7小组,每小组4个人。每个小组受试者交替在8 m、10 m、12 m正方形场地内进行3对1传控球练习,统计每个小组在不同规格场地内的传球质量、传球速度、传球路线、接应、对抗强度等指标。结果:U10的传球成功率和连续传球平均次数均明显低于U12、U14、U16(P<0.01);U10在8 m场地的动作时间短于10 m和12 m场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U12在8 m场地和10 m场地动作时间短于12 m场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U10的接应角度小于U12、U14和U16,差异显著(P<0.01);所有组别的受试者将球传向开放区的比例都超过了60%;传球瞬间抢球人与球之间的距离,按8 m、10 m、12 m的顺序依次显著性增长;U10、U12与U14、U16相比,抢球人与球之间的距离明显短。结论:12 m练习场地对于U12年龄段和U14年龄段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过大,不能有效提高其传接球技术;U14年龄段是3对1传接球技术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U14年龄段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从14岁到16岁这个期间的3对1传控球训练,8 m场地效果好于10 m和12 m场地。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观察普通大学生极量运动前后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特征,研究对极量运动敏感的超声指标;并分析极量运动前后心脏超声指标与有氧耐力间的关系。方法:以无系统训练经历的学生40名(男、女各2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Brcue法测试最大摄氧量(VO2max),利用超声心动图仪监测安静时、运动后即刻、3 min、5 min的心脏超声指标。结果:1)心脏超声指标中,心输出量(CO)、心率(HR)极量运动后即刻显著升高,恢复期显著降低(P<0.01);左室射血时间(LVET)、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运动后即刻显著降低,恢复期显著升高(P<0.01);SV男生运动5 min与安静时相比降低0.70 mL,女生增加0.16 mL,基本恢复到安静水平。2)男、女生运动后即刻LVET分别减少130.30、115.30 ms,运动3 min分别升高46.12、49.27 ms,运动5 min分别升高31.37、29.57 ms,与安静时相比分别低52.47、36.46 ms;运动后即刻HR分别增加74.13、82.42 次/min,运动后3 min分别减少42.43、40.09次/min,运动后5 min减少4.87、12.02 次/min,与安静相比分别增加35.8、30.31次/min;男、女生EDV与安静时相比,分别减小32.15、21.57 mL,运动后3 min分别增加12.88、13.70 mL,运动后5 min分别增加13.23、4.21 mL,与安静时相比分别减少6.02、3.66 mL。3)男大学生CO、SV在安静时、运动后即刻、3 min、5 min与VO2max相对值的相关均具有显著性(P<0.01),相关系数依次分别为0.647、0.706、0.746、0.694和0.686、0.715、0.695、0.672;女大学生CO、SV与VO2max相对值的相关具有显著性(P<0.01),相关系数依次分别为0.713、0.702、0.661、0.685和0.705、0.692、0.719、0.654。结论:极量运动后即刻LVET、HR、CO、ESV、EDV等心脏超声指标变化显著,运动结束后逐渐恢复,运动后5 min除SV外均未完全恢复;EDV、HR、LVET是极量运动敏感的心脏超声指标;CO和SV与VO2max关系密切,尤其运动后3 min时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