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录像观察分析的视角,以儿童体力活动强度等级评价量表为工具校准并验证基于加速度计测量的活动计数在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强度诊断中的最佳临界值(简称切点),然后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频数分析等研究8种切点和6种采样间隔时间组合情况下不同强度体力活动的差异及相关推荐量的满足程度。结果:1)SB的切点为0~116次/15 s,LPA的切点为117~551次/15 s、MPA的切点为552~997次/15 s,VPA的切点为≥998次/15 s;2)SB、MVPA随着体力活动采样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相反,LPA和TPA则随着采样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3)6种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本研究切点和李堃切点在SB和TPA上的差异均不显著,其余切点在SB和TPA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4)6种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8个切点在LPA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5)采用1 s采样间隔时间时,Cauwenberghe切点和Evenson切点的MVPA未见显著性差异,采用60 s采样间隔时间时,ButtleVM切点和Buttle切点的MVPA未见显著性差异,其他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不同切点之间的MVPA均存在显著性差异;6)MVPA推荐量满足情况随着采样间隔时间变长而下降,TPA推荐量满足情况随着采样间隔时间变长而上升。为此,当使用Actigraph加速度计测量中国学龄前儿童的不同强度体力活动时,建议国内学者选择本研究切点和15 s的采样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上海市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时间替代与身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486名6~16岁中小学生为测试对象,使用加速度计客观测量其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水平,使用标准测量仪器测量身高和体重;采用单因素模型、分配模型和等时替代模型3种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数理统计。结果:平均每天用5 min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替代久坐行为和低强度身体活动(LPA)可分别使初中生BMI减少0.194 kg/m2和0.207 kg/m2,使正常体重学生BMI减少0.118 kg/m2和0.108 kg/m2,使超重肥胖学生BMI减少0.151 kg/m2和0.147 kg/m2。平均每天用5 min的MVPA和LPA替代久坐行为后,可使小学生BMI分别减少0.167 kg/m2和0.035 kg/m2。久坐行为替代初中生、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学生MVPA及替代小学生的LPA和MVPA均显著提高了其BMI水...  相似文献   

3.
以60~69岁的7 542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测试法等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老年人体力活动情况和体质状况.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老年人体质状况进行差异比较,并探讨不同体力活动对老年人体质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男、女老年人随年龄增加体质状况的变化存在共性,表现为收缩压和选择反应时的增加(P<0.01),以及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的降低(P<0.01).其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老年人收缩压升高更快,选择反应时的反应时间延长更明显,而男性老年人握力下降速度更快.2)对老年人体质健康总分有显著影响并呈正相关的体力活动有散步、体育锻炼、骑自行车,呈负相关的体力活动有重体力工作.得出结论: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心肺功能会逐渐减弱,肌力、柔韧性、平衡能力及反应能力等也会明显降低.同时,随着年龄增加,女性老年人患高血压的风险较男性老年人更高、反应能力更弱,而男性老年人肌力下降速度较女性老年人更快;不同强度体育锻炼及骑自行车等体力活动对维持和提高老年人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过重的体力工作会影响其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体力活动对我国老年人衰弱的影响,为预防和干预老年人衰弱的体力活动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的数据,采用衰弱指数评估中国老年人的衰弱状况,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体力活动对衰弱的影响,辅以倾向得分匹配法消除自选择偏差。结果:(1)中国老年人的衰弱患病率为23.59%,衰弱风险随着体力活动能耗的增加而减小,控制其余因素后,体力活动每增加1 MET-h/d,衰弱风险下降4%。(2)相比中高体力活动,低体力活动老年人的衰弱风险是中高体力活动的3.17倍。(3)运用3种倾向得分匹配法修正自选择偏差后,低体力活动对老年人衰弱影响的净效应为20%。(4)异质性分析发现,低体力活动更会增加女性、教育程度低、无配偶、居住在城市老年人的衰弱风险。结论:中国老年人的衰弱患病率高,低体力活动老年人的衰弱风险更高,中高体力活动更有助于降低老年人的衰弱风险,同时二者关系也存在群体异质性。建议社会要重视老年人衰弱问题,开展衰弱筛查,同时积极引导老年人进行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老年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各国政府关注,改善健身环境被视为改善健康的一项战略方案。然而,尚未清楚健身环境诸因素中哪些因素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及体力活动在其中所产生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探究健身环境诸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机制,以期改善健身环境特征,促进老年人健康状况。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市32个社区499名老年人,采用问卷调查基本信息,三维加速度计和GPS测量老年人户外活动强度、时间和活动轨迹,利用GIS提取客观健身环境因素,使用AMOS 22.0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人口密度和街道连通性对老年人健康产生直接影响,效应量分别为0.100、0.121;人口密度、交通站点数和至商业场所距离通过体力活动对老年人健康产生间接影响,效应量分别为0.041、0.067、0.086。研究还发现体力活动在建筑密度、人均道路总长度、交通站点数、至健身场所距离、至商业场所距离与女性老年人健康状况间起到中介作用,对男性无中介作用。结论:健身环境诸因素中人口密度、街道连通性、交通站点数和至商业场所距离对老年人健康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与轻体力活动相比,中高体力活动在健身环境与健康之间起到的中介作用较大。健身环境诸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人口密度>街道连通性>至商业场所距离>交通站点数;健身环境诸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也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45~59岁人群中,静坐少动行为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招募愿意佩戴7 d加速度计的中年人群,客观测量一周体力活动水平,并采集血液样本。结果:中年人群中,静坐少动行为与躯干、下肢脂肪堆积和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较密切且独立于MVPA(中等强度至较大强度体力活动)(P<0.05);男性中,静坐少动行为与总胆固醇和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相关(P<0.05);女性中,静坐少动行为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LDL-C正相关(P<0.05),与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负相关(P<0.05)。结论:在中年人群中,静坐少动行为与躯干和下肢脂肪堆积、C反应蛋白和脂代谢之间具有负性的相关性且独立于MVPA;另外,静坐少动行为对女性的糖代谢也具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步态特征的分析及其评价系统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三维测力台装置,对127名正常老年人的步态能力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对老年人行走能力的影响,得出老年人在步态特征方面的合理分组,并运用统计学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对老年人步态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建立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步态特征的初步评分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因素对老年人步态特征有很大影响,男性和女性老年人的步态特征有较明显差异;男性相邻年龄组间步态特征各指标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而女性大于65岁组与小于65岁组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65岁以上老年人的步行能力表现出随年龄增大而下降的趋势,而55~60岁组的老年人步态评价得分低于60~65岁组老年人.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参与和对第60届美国运动医学年会暨第4届世界运动是良医大会老年专题研究报道(共82个与老年人体力活动和健康相关主题研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次大会共有1个大会主题报告:老年人的运动和认知功能。4个专题报告:老年人体力活动和身体功能的保持;体力活动功能的测试:老年学研究的启示;运动能否治疗帕金森疾病;成功的老龄化与少肌症:从理论到实践。4个主题类墙报交流:生理老龄化;老龄化的心肺系统;老龄化的骨骼肌;体力活动干预的收益性影响。2个普通类墙报交流:老年人体力活动的干预;老年人研究相关。通过综述本次会议老年相关的研究,以期为我国老年研究方向学者提供参考和启示,为应对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社会问题提供咨询。  相似文献   

9.
摘 要:通过实地参与和对第60届美国运动医学年会暨第4届世界运动是良医大会老年专题研究报道(共82个与老年人体力活动和健康相关主题研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次大会共有1个大会主题报告:老年人的运动和认知功能。4个专题报告:老年人体力活动和身体功能的保持;体力活动功能的测试:老年学研究的启示;运动能否治疗帕金森疾病;成功的老龄化与少肌症:从理论到实践。4个主题类墙报交流:生理老龄化;老龄化的心肺系统;老龄化的骨骼肌;体力活动干预的收益性影响。2个普通类墙报交流:老年人体力活动的干预;老年人研究相关。通过综述本次会议老年相关的研究,以期为我国老年研究方向学者提供参考和启示,为应对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社会问题提供咨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老年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各国政府关注,改善建成环境被视为改善健康的一项战略方案。研究主要探究建成环境诸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机制,以期改善建成环境特征,促进老年人健康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南京市32个社区的499名老年人,采用问卷调查基本信息,三维加速度计和GPS 测量老年人户外活动强度、时间和活动轨迹,利用GIS提取客观建成环境因素,使用AMOS 22.0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人口密度和街道连通性对老年人健康产生直接影响,效应量分别为0.100、 0.121;人口密度、交通站点数和至商业场所距离通过体力活动对老年人健康产生间接影响,效应量分别为0.041、0.067、0.086。研究还发现体力活动的中介作用在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建成环境诸因素之间存在性别差异结论: 建成环境诸因素中人口密度、街道连通性、交通站点数和至商业场所距离对老年人健康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建成环境诸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程度为:人口密度>街道连通性>至商业场所距离>交通站点数;建成环境诸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探讨老年人实施低强度个体化健身方案的效果,验证该方案对促进体力效果的有效性。方法:355名老年人实施为期12个月,符合自身健康、体力及.VO2max的健步走和自体重负荷锻炼等内容组成的个体化健身方案。在健身方案开始前、第6个月和第12个月分别测定体力项目、血压和每日步数等指标。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各项指标在实施健身方案过程中的变化。结果:BMI和血压明显下降,而每日步数逐步增加。男性坐位体前屈、女性仰卧起坐和6 min步行等体力逐渐提高。男女10 m障碍走、男性仰卧起坐和6 min步行、女性握力和坐位体前屈等体力在第6个月和第12个月均有显著性提高。男女仰卧起坐、10 m障碍走和6 min步行和女性握力在前6个月的提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后6个月。男女体力评价等级(%)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所有参加者的体力年龄约下降12岁。结论:符合老年人自身健康及体力水平的低强度个体化健身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体力水平和心血管机能,具有开发和实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开发体力活动日记;评价体力活动日记的可靠性,探究体力活动日记特定信度要求下的最小记录天数;评价体力活动日记与加速度计在各指标测量上的一致性和影响因素,制定体力活动日记对体力活动是否不足的评价标准。方法:105名受试对象,其中男性53名,年龄为53.2±4.3岁,女性52名,平均年龄为52.5±4.3岁,同时佩戴加速度计和记录体力活动日记7 d时间,数据信度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Spearman Brown预测公式推算信度要求0.7下的最小记录天数,Bland-Altman图和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一致性,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Kappa检验和ROC曲线制定日记的体力活动评价标准。结果:体力活动日记各项指标任意两天间的一致性水平中等到良好;两种测量方法每人每天的体力活动各指标中度相关,统计学检验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女性在记录日记时对中等到较大强度活动时间的高估显著高于男性,而超重或肥胖的受试对象更容易高估低强度体力活动时间。结论:对于45~59岁中年人群,填写任意3 d的体力活动日记,每天时间不小于9 h就可以代表日常体力活动的主观记录,但提供绝对的体力活动数值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日记中平均每天中等到较大强度体力活动的主观记录时间(非实际完成时间)低于56.2 min是本研究中体力活动不足的判断标准,需在大样本人群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246名40~49岁健康中年男性进行体力活动问卷调查和心肺耐力测试,分析二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随着体力活动总消耗量水平增加,心血管疾病相关风险因素并未出现改善趋势,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二者之间不存在相关性;2)随着心肺耐力水平等级的提高,心血管相关风险因素出现明显的改善;二者之间呈显著性相关。结论:1)体力活动消耗量水平未引起心血管疾病相关风险因素的改善,并不能作为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评价指标;2)随着心肺耐力水平的改善,心血管相关的风险因素出现明显改善,心肺耐力要比体力活动更能作为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专业冰壶运动员认知特质焦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家队、省队专业冰壶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利用叶平开发的CCTAI-C量表为工具,测试了28名冰壶运动员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运用描述统计初步分析了专业冰壶队员在不同焦虑测度上的得分特点;以及性别、垒次,参赛经验,训练年限和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的关系;男队员认知特质焦虑水平低于女子;训练年限和参赛经验与认知特质焦虑之间有相关关系,四个垒次的队员的得分曲线呈“U”型分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山东省老年人幸福度的特点,为构建老年人的幸福和谐晚年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部分地区322名老年人幸福度问卷调查。结果 322名老年人幸福度得分为(32.73±10.82)分,男性与女性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经济收入者、不同居住方式、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宗教信仰和有无慢性病者幸福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性情感体验和一般正性体验得分,没有慢性病高于有慢性病者,经济收入高者高于经济收入低者,不同宗教信仰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正性体验得分,配偶健在者高于丧偶者及离异或未婚者,夫妻同住者高于独居者及与老人或子女同住者;负性情感体验得分,没有慢性病低于于有慢性病者,经济收入高者低于于经济收入低者,不同宗教信仰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高老年人幸福度相关的因素是与配偶同居、没有慢性病。经济收入高。总结老年人幸福度以正性情感为主,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及慢性病对老年人幸福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老年人静坐积累模式进行客观量化,探讨老年人静坐积累模式与常见慢性病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60~84岁老年人,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受试者基本信息和常见慢性病患病状况,借助加速度计测量受试者体力活动和静坐行为。分别计算不同持续时长的静坐、静坐中断的次数和时长。最终纳入研究对象共390人。结果:不同年龄、学历、职业、收入老年人的静坐、静坐中断的次数和时长差异显著。持续≥1 min(OR=1.34)、≥5 min(OR=1.14)和≥10 min(OR=1.10)的静坐时长是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患病风险的危险因素;≥1 min的静坐中断次数(OR=0.81)以及≥10 min的静坐中断时长(OR=0.81)是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患病风险的保护因素,此关系独立于社会人口学因素和加速度计佩戴时间。结论:即使是持续较短时间的静坐仍会增加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患病风险,而短时间内频繁地中断静坐或将中断的时间维持在10 min及以上有利于降低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患病风险。此外,10 min及以上的静坐中断时长对降低常见慢性病患病风险的效益独立于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建议频繁地中断静坐行为以打破其连续性,着重关注中断时间的延长而非中断活动的属性,养成"勤动少坐"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体质与体力活动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体质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174名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体质、体力活动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男生体质综合得分、体质健康达标率均好于女生,女生体质健康水平亟待提高;男生以参加大强度活动为主,女生参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的居多。但是,男女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均偏少,建议大学生应每周参加5次或5次以上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认识体力活动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对近年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与分析。结果表明,适当运动能够像预防心血管疾病那样预防和延缓AD的发生发展进程。降低AD患者跌倒风险,增加独立生活能力,且改善程度与体力活动水平成正相关。主要作用机制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延缓大脑萎缩甚至增加大脑海马回体积、促进神经细胞和突触的发生发展,减少β淀粉样蛋白肽沉积及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形成。影响认知功能衰退或预防痴呆的体力活动量较低,每周150 min中等强度的运动对AD有确切地预防和缓解作用,可采用有氧运动、力量练习等多种运动形式。增加生活中的体力活动和社会交往有明确的缓解作用。探讨预防和缓解AD的最佳运动方式和最小有效运动量,对促进体力活动、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体力活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为确定能有效提高呼吸机能水平的体力活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0名不同体力活动水平50-59岁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将其分为低、中、高体力活动组,并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运动,记录各级负荷的摄氧量(VO2)、二氧化碳输出量(VCO2)、潮气量(VT)、通气量(VE)及呼吸商(RQ).结果:安静状态高体力活动组和低体力活动组摄氧量、二氧化碳输出量、潮气量、通气量和呼吸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高体力活动组和低体力活动组呼吸机能各指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低体力活动组与中等体力活动组呼吸机能各指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体力活动对呼吸机能有影响且体力活动量必须≥3 000 MET-minutes/week才能有效提高和维持呼吸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测量、评价40-59岁女性体力活动(PA)水平,探讨PA水平与人体抗衰老标志——端粒体长度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71名40~59岁女性,让其佩戴7 d的加速度计,测试、评价PA水平。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出1周从事中等强度PA(MPA)的时间,将其分为PA活跃组和PA不足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人体外周血白细胞端粒体相对长度(T/S),分析PA水平与T/S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40~59岁女性有52.11%属于PA不足,超重肥胖女性中72.73%的人存在PA不足;(2)年龄与T/S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是-0.364;(3)40~49岁、50~59岁MPA时间与T/S值之间的正相关性分别为0.268、0.474。(4)超重肥胖的中年女性其T/S值明显小于正常的中年女性(1.42±0.70 VS 1.72±0.69)。结论 保持高水平体力活动能够延缓因增龄引起的端粒体长度缩短,对人体抗衰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相同年龄下,超重、肥胖的中年女性衰老的程度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