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以闽西基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治理及基层社会体育组织的内涵,指出基层社会体育组织有利于构建沟通的桥梁和合作的渠道、整合社会资本和社区资源、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提高决策效率、激发居民参与和公共价值重塑,因而其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具有优势,能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活动的参与内容、参与方式、参与次数、影响因素及活动效果考核方面分析了当前基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现状,进而从强化法律保障,完善管理制度建设;重视组织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调动组织参与服务的积极性;创新参与机制,提升组织的服务效能;加大培育力度,促进组织良性发展五个方面提出创新举措。旨在充分发挥基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作用,提高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新型体育文化消费空间通过多元业态布局、空间场景构建及体育文化氛围营造,能够很好地激发大众体育消费潜力,日益成为满足人们体育需求、促进体育消费的重要载体。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实地考察法,结合空间生产理论,以北京曼联梦剧场为例分析新型体育文化消费空间的特征与生产逻辑。发现:新型体育文化消费空间表现出显著的文化属性、体验属性和符号属性等特征;新型体育文化消费空间生产过程中呈现出治理主体多元化、运行制度现代化和发展理念创新化等趋势。最后从实体空间的文化转型、数字技术赋能和品牌符号化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新型体育文化消费空间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现有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少,且区域分布不均匀,不能满足基层社区和偏远地区民众的需要。一些学者开始支持社会力量创办民间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这样可以更好地突出政府与民间力量的优势互补,实现最后一公里的公共文化服务。笔者在总结民间图书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可以通过创新管理机制、促进科技融合、坚持精准服务和争取政府支持等方式,参与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参与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通过对无锡市Y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发现社区文化建设参与存在认定悖论,社区文化建设者与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成效和参与度的认定截然相反。社区共同体精神缺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居民参与能力不高、政府与社会互信互动有限是社区文化建设低度参与困境的成因。通过重塑社区共同体精神,完善社区文化管理体制,激发居民参与及自组织能力,强化社区民主与信息公开,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社区文化建设体系,有利于破解低度参与困境。  相似文献   

5.
引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审视体育社会组织在复杂不确定环境变化条件下的治理问题,认为当前体育社会组织治理思维范式需由线性向非线性转变,引领构建符合复杂适应系统特征的治理秩序。江苏省体育社会组织复杂适应性治理在注重培育与吸纳多样化参与主体、促使各参与主体间互动与关联、提升体育社会组织社会影响力、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新活力、拓展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空间、强化体育社会组织服务能力等方面走出了一条有江苏特色的治理道路。但是,江苏的特色治理之路并非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研究围绕江苏省现存问题,提出优化治理的建议:转变治理思维,以“复杂适应性”理念推进治理;厘清多样化主体间关系,创设主体间关联、互动平台;重视组织的文化资本建设,提升体育社会组织公信力;加大财政转移向基层分配的力度,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挖掘。  相似文献   

6.
低碳理念的产生和构建,标志着一个以生态文明为主轴的全新消费时代的到来。低碳方式已经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表现,社会正在修复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规范,并要求消费观念的建立必须标识低碳时代的文化符号,承载低碳时代的精神价值。体育消费以它内涵的文化合理性迎合了低碳理念构建中的青年群体,他们通过对体育消费的追逐和随从,在消解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同时,直接倡导了新的时代识别系统的创建,使青年低碳精神趋信仰化,低碳审美趋感官化,低碳思维趋平面化。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区矫正是与监狱执行刑罚相对应的一种非监禁刑罚的执行方式,是指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在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在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行为恶习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工作从2003年开始试点、2005扩大试点、2009年全面试行。通过这些年试点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覆盖稳步扩大,社区矫正人员数量不断增长,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社区矫正的显著特征。如何有效组织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其中,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文明和谐城市发展的显性要素,其服务质量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以文化软实力为指引。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发现,从文化软实力视域出发,注重提升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文化的影响力,提高其服务响应速度和响应效率,积极引导和吸纳广大公众参与服务,主动营造社会体育组织参与服务的良好环境,优化与提升服务人员结构和业务素质,可有效提升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社会嵌入理论为视角,探析“社区—社会体育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联动运行机制及其实施过程中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和实施策略。研究提出:社区体育组织形式有效地吻合了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为立足点的全民健身要求;“社区—社会体育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联动运行必须以“社区嵌入社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嵌入社会”为理念,以社会体育组织为核心开展工作;联动运行不仅限于基层社区内部,而且还要通过以社会体育组织为核心纽带实现基层社区体育横向网络和国家、省、市级纵向网络交互联系的社区体育网络体系;联动运行的实践是政府规划体育公共服务项目并实施监管,社会体育组织实施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全职融入社会体育组织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联动运行的关键是实现社会体育组织实体化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化;联动的实施策略是通过在全社会实施认知性嵌入、文化性嵌入、政治性嵌入、结构性嵌入,构建与联动相适应的社会环境。为今后社区体育的组织与管理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化民权的赋予与实现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基本内容,民众不仅是文化服务的接受者同时也是服务提供的参与者.将文化民权定义为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的同时也意味着公共文化服务不只是一项民生工程,同时也是对基本民权的尊重与保障.通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社区参与实践,使公民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确保城市向民众提供充足的文化空间,正是文化民权实现的一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灵魂,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在现代企业中的实际运用。青年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凝聚青年、塑造青年、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效用视角,详细论述了社区音乐文化在社会体系形成过程中的教化、精神凝聚以及审美意识培养的作用。同时,探讨了社区音乐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联系,并以都江堰社区为例,提出了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若干建议,对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形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性和异质性带来的潜伏性风险对既有的社会治理模式提出挑战。作为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的基层社区,如何应对、减轻和解决公共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城市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项研究基于对南京市X社区治理实践的现实描述,从应对模式、应对能力、居民参与等方面深入分析基层社区公共危机的治理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治理模式、构建网络安全、提升应对能力和引导居民参与等协同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空间充满了带有指向意义的文化符号,在由“社会化”向“个体化”转换的过程中,体育场馆公共空间的文化符号指向意义使其成为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表达的媒介.在简述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个体化社会对符号化城市空间的追捧,并认为体育场馆公共空间是非语言符号传播的空间起点.在明确体育场馆公共空间文化符号的同时,逐一剖析了其对参与者所产生的视觉介入、认知介入和场域介入,旨在为未来体育场馆的文化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摘要:“城中村”是村中城市化过度的产物,是中国很多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居民体育出现无序发展现状。为促进“城中村”居民体育健康有序发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以“城中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空间作为考察对象,选用大量的个案研究,以个人、家庭、组织及社会为纽带了解“城中村”体育社会解组现象。以社会失范理论解释发生在“城中村”中的体育赌博、体育犯罪、体育传销、体育非法组织等社会解组现象,分析“城中村”体育社会解组现象产生的原因,运用社会控制理论框架构建“城中村”体育的社会结构、社会规范制度,使“城中村”体育发展趋于良心循环。研究结果表明:“城中村”传统文化对人的控制已经减弱,而新的文化价值尚未构成,因此社会失范在这里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体育控制失灵现象是“城中村”体育社会解组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城中村”的社会体育结构和规范制度对控制发生在“城中村”体育社会解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城中村”应该依靠村委会的力量,重建“城中村”体育公共空间,建立一套规范的社会体育规范体系,管理“城中村”体育,从而达到“城中村”体育组织的自主整合。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2035年全国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5%,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m2的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发展我国社区体育是行之有效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以社会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美国联邦政府在本土体育和休闲文化的引领下,在社区体育分层分类政策设计、高投入与多元路径促使下的设施无忧供给、社区与学校之间场地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深度融合、专业体育人才供给和社区居民自身服务意识的养成方式等方面分析美国社区推行体育锻炼的成功经验,提出改善我国社区体育锻炼需要注重个体差异:为社区体育锻炼提供均等的参与机会;营造社区关系:培养和健全社区非营利体育组织;保障社区环境:建立、改造社区体育锻炼场所和公园;家校社一体:促进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文化建设。旨在推动我国社会公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促使我国居民体质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效可持续利用乡村资源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课题.乡村公共空间是集中体现乡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状况的宝贵资源,合理的景观营造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乡村的生态、生活和生产的发展.当前,村民可达性强的典型乡村公共空间已基本得到关注、发展和利用,而一些特殊公共空间虽然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却鲜少得到关注.以龙岩市永定区龙门寺前的公共空间景观营造为实证,研究发现,相较于典型的公共空间景观,它在环境、功能和营造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色.在营造时,应从满足村民的需求出发,融合地域文化特色,与周边的寺庙等资源形成良性互补,推动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是英国文化研究学者费瑟斯通的消费文化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一理论揭示出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商品日渐丰富而出现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现象,揭示出日常生活的审美泛化和大众消费商品的符号化特征。新时代我国农村地区群众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由于发展的不平衡而出现了审美泛化和商品符号化倾向,这对新时代农村美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紧密依靠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农村社区审美风貌,合理布局人文环境空间,要加强公共文化氛围营造,提升农村整体审美能力,着力解决好农村地区经济水平与审美水平发展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就绝大多数民族而言 ,其社会组织制度文化大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表现形式和内容体现了多样性、丰富性并由低向高发展的趋向性、渐进性和递进性的特点。主要类型有 :靠血缘关系联结而成的家族公社 ;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农村公社组织制度文化 ;处于奴隶制社会形态下的凉山彝族“诺合”家支组织制度文化 ;集政权与神权于一身的政教合一制度文化 ;处于封建领主制度下的诸种社会组织制度文化。这些文化在已往各民族的生存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的功能与作用 ,但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社会组织制度文化特别是主流社会组织制度文化的强大冲击下 ,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的组织制度文化发生了裂变 ,可以说这种现代变迁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治社会的构建在强调制度改革等外在动因的同时,还要注重公民文化的内在作用,公民文化作为一种民主参与、公共精神、主体意识和自由理性的精神,在培养法治理念推动法治进程、推动良法的制定、限制公权力滥用、保护和救济个人权利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是我国构建法治社会内驱力。我们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构筑起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