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聂晴晴 《美育学刊》2020,11(1):I0006-I0006
近年来,文艺美学及其相关理论问题的讨论似乎不再像以前一样“热闹”,但这并不意味着“文艺美学”已接近于理论成型。实际上,无论在学科建构上,还是在问题域的确定与展开方面,人们对于文艺美学的基本认识,仍旧存在理论阐述上的模糊、歧义,甚至学科理念上的动摇。王德胜认为,文艺美学和文艺美学研究的许多重要问题仍有必要在理论上进行认真考察,需要在美学这一更大范围里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专门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以重建文化中国为理想的儒学复兴运动中,新儒家援西入儒建构了从宇宙本体论、人性论到境界论联贯如一的儒家人文主义人生境界论体系,并以此为拓展和挺立儒家传统人生哲学的现代新型理论形态。从最具代表性的冯友兰"人生觉解四境说"、方东美"二层六境说"和唐君毅"心通九境论"之通性来看,扬厉儒家人文主义、开显生命的精神空间、实现精神的内在超越、勾绘超越的生命层级和恪守道德中心主义,是现代新儒家人生境界说的总体性特征和理论旨归。  相似文献   

3.
"中和"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中国人追求的一种和谐境界,而要达到这种和谐需要采取"中庸"手段,本文从害虫的防治思想、方法讨论了此思想在害虫防治理论中的体现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人生的级次与价值是冯友兰"人生境界论"的核心内容,冯友兰根据人对宇宙人生觉解,把人生境界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并且依次论释了人生的价值。冯友兰的"人生境界"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但也不乏局限性,设计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是其留给人们的普遍反思。  相似文献   

5.
境界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显著特质和特点,陈白沙在建构其心学基本体系的过程中,提出了"自然之乐"的境界之学。白沙用道家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完成了自己理想境界的设计,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智慧中散发着浓郁的道家品味。  相似文献   

6.
刘熙载的思想体系受到了历代文艺思想的影响,可以从中研究传统文艺美学范畴的基本完成形态。自然在刘熙载的思想中可以呈现为艺术形象,表现形态与思想内核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意义层次体系,由此探究过程亦可以窥中国传统美学范畴具有的独特理论价值和深刻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以“无我之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词论,把传统的情景说理论系统化并上升到美学的理论高度。文章从“无我之境”历史地辨析了王国维“境界”说的美学思想及其对我国古代美学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隔网对抗项目(羽毛球、网球)技术和体能特征,结合隔网对抗项目(羽毛球、网球)训练与舰载机飞行员所需体能相关分析,认为隔网对抗项目对舰载机飞行员快速反应灵敏协调能力、抗载荷能力、空间定向能力和预防伤病上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儒家道德自觉思想是儒家德育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以"内圣外王"为最高道德境界的道德目标自觉,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内容自觉,以"反求诸己"为主要途径的道德方法自觉,以"慎独"为主要精神的道德境界自觉。对儒家道德自觉思想中的内涵予以深究,有利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0.
本体论创新与视界开放--对文艺美学学科问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体论创新与视界开放,既是文艺美学学科性的体现,也是促进该学科发展的重要价值选择。在当代科学与文化不断趋于交叉与融合的背景下,文艺美学作为人文阐释的学科,其本体论研究的重心和方向,应从以往注重对学科自身本体构成的自律性研究,对学科内部知识形态的系统化生产,自觉转向对人文思想资源与审美价值观念的生产与运用方面来,进一步提高该学科捕捉与提炼问题、阐释与评估现实的观念与能力;在学科的知识构型、研究范式、阐释视野及理论品格等方面,坚持开放性的意识与精神。要实现这种目标,需不断加强人文研究者的精神建构与人格提升,这是促进人文学科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1.
“境界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境界分为物境、意境、情境三种。在山水画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三种境界的偏重不同,从重物境一意境一情境是一个动态流程。当今社会是重“情境”的时期,当代山水画家为表现“情境”在“图式”方面做出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扩展了山水画的审美领域,彰显出画家自我情境及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2.
老子“象论”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分别构成了中西古典美学的意义之发端。两者在思想路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老子“象论”及其人生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本体论和以“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及其知识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本体论和以“真理”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与两宋政治文化由“外王”向“内圣”转换、思想焦点由“道统”向“道学”转换相呼应,两宋诗学发展也经历了由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尚“本色”向以艺术家气质为中心的重“妙悟”的转换。转换引发了两宋诗学星转斗移式的重新建构。重新建构起来的诗学,由“焕发真识”的诗人论、“忘我忘象”的艺术观、“进技于道”的创作论三大理论支柱支撑。以“焕发真识”诗人论为中心的两宋诗学史上这次转换的灵感源泉、知识基础、理论取向、逻辑进程,对中国文学、中国文论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郑端 《美育学刊》2021,(2):59-67
现代德国著名的系统理论家尼克拉斯•卢曼提出的艺术系统论独具“二阶观察”的慧眼,洞鉴传统艺术美学理论执着于“美学”“艺术家”“艺术品”等“一阶观察”概念范畴而产生的观察盲点,转而将艺术及美学置于现代社会的多元脉络中综合考量。在他看来,艺术是一个社会沟通系统,美学是一种审美沟通,美学沟通也是艺术沟通。卢曼将艺术沟通描述为一个封闭自指、自我生产的网络化的沟通系统。然而,艺术沟通面临着发生概率较低的困难,艺术作为成功媒介,其结构的二值编码化则提供了问题的解决之道:艺术编码的“美/丑”二元图示成就了艺术的象征性普遍化之功能,操纵沟通,降低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充分体现出我们党对于自身在当今文化时代历史使命的自觉意识。在这一文化时代,在这一战略目标指引下,中国影视艺术应该充分发挥艺术形象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优势,以建构兼具民族美学与民族社会学价值的"民族审美文化形象"为路径,肩负起建构当代中华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16.
南涧词在风格上最明显的特征是其中和之美:思想内容上,借助酒和仙消解悲苦低沉之情感;艺术特征上,"深沉与轻倩相融","悲愤与悠闲相融";韩元吉的美学追求是"和心而近古",遵从儒家诗教传统,同时暗合张炎论词所提出的"雅正"。  相似文献   

17.
台港新儒家学者唐君毅、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阐释共同出现了三大悖论:一是他们所谓"纯粹之艺术精神"实则无法"纯粹",二是艺术精神与道德精神表面并列实则并不平等,三是在他们建构的"中国艺术精神"里,艺术最终被"精神"湮没,成为可有可无之物。悖论产生的最终根源在于他们标举"中国艺术精神"的指向并非艺术,而是文化精神和价值。他们以心性之学解读中国传统艺术的路向是对宋明儒学的延续,而非超越。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晚期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总体性”的概念力图“复兴”在现实中遇到诸多挑战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美学、文学批评领域建设“总体性”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尽管作为流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此概念之下做了不少建设性的努力,但结果却使马克思主义“总体性”隐然不彰。“总体性”是建设作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核心概念,它作为潜体系不仅存在于“巴黎手稿”之中,也以严谨的历史科学的基础形态存在于探索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成熟期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等文本之中。“总体性”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呈现出“人的理想存在”、“历史科学方法论”和文化社会的“世界历史进程”概念的三重维度。  相似文献   

19.
论武术与书法的互通与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武术与中国书法都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运用文献资料法及逻辑推理法从美学角度去探讨它们在“形”、“意”、“健”等方面的共性,总结它们在美学及健身方面的交融性,以期增长我们的体育美学意识,能够做到触类旁通,吸取其他艺术关的形式来创造我们新的武术个性和风格。  相似文献   

20.
"自然全美"及其科学证明--评卡尔松的"肯定美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美学或生态美学正在成为当今西方美学中的热门话题.由于其核心问题是自然美的问题,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自然美学.在最近出现的种种理论中,卡尔松和他的"肯定美学"是最令人瞩目的.卡尔松对"自然全美"的科学证明的确给了我们理解自然美的新视野,对他的介绍和批评势必推进我们对自然美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