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7 毫秒
1.
大学生身体美、运动美和人格美认知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活动中大量而广泛地存在着审美、赏美和创美的过程,学校体育无疑是充满活力的青年学子进行或体验这一过程的重要阵地.基于这一认识就体育运动美中的各要素,即身体美、运动美、人格美等对大学生进行了一定层面的认知调查.其结论,从总体的设问认知中,所采集到的频数分布及各种特征数的离散程度并没有显著变化;大学生对其各要素既有一定的感性基础和理性认识,又存有亟待改善的认知误区.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元分析等方法,探讨了阳光体育对大学和人格塑造的作用。结果发现,大学生体育观与体育锻炼的认知行为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以"自我中心倾向"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等倾向的人群比例较大。结论:体育集体项目的锻炼对大学生的初始社会化效果明显,在阳光体育应注重确定塑造学生人格的目标定向,结合各自的目标、计划、方式等进行持之以恒的体育教育,对塑造大学生的优良人格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调查和因素分析法,对山西省体育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山西省体育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依次是:认知与人格因子、学习环境与竞争压力因子、人际障碍与自我重塑因子、恋爱因子、家庭关系因子、家庭经济状况与成才期望因子、自我规划与管理因子、教学与学校管理因子、学历与学位因子九个方面。而大学生的人格与认知因子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采用EPQ人格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新时期普通高校中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格特点进行了现状调查和特点分析,以期为高校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认为,新时期的体育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如下:体育大学生的外倾向性增强、情绪不稳定性加剧、攻击性更明显;女生比男生更外向、情绪更稳定,而攻击性不明显;就体育大学生群体而言,年级、专业不同的学生的人格融合程度加剧。结论:新时期体育大学生的人格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男生的人格特点为不良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比较分析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征,以及体育活动对其的作用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与非体育大学生人际关系既存在一定共性,也存在诸多差异性;体育活动在情绪、认知、自我表露、人际信任等四个方面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较为显著。建议:学校方面应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大学生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教师方面应积极组织和开展体育活动和社交活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方面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参与体育活动,以体育活动中加强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我国大学生体育审美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不仅是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且还应培养学生具有以形体为主的身体健康美、心灵美、行为美,以及感受、创造这些美的能力;对大学生实施体育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应是:高校尽快面向大学生开设体育美学课;努力使大学生树立身心健康的美学理念;美化教学环境,营造美的教学氛围;积极培养大学生体育美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对学校体育法规的认知状况,大学生对群众体育法规的认知状况,以及大学生对竞技体育法规的认知状况等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学校体育法规的认知程度最高,竞技体育法规居次,群众体育法规最差.提出了培养大学生体育法规认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 2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就业风险认知的情况进行调查,评估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风险认知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风险认知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就业风险认知水平高于男生;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风险认知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就业风险认知水平随年级升高而增加;农村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风险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城市体育专业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校快乐体育教育的理论基础与路径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快乐体育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与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它不仅把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而且视为直接目的。因此,能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有利于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的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高校体育教育成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大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阐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机和环节对大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在个性和心理有着不同的特点,体育专业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很强,阐述了体育学习集体适应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具体连点。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教师展现人格魅力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人格魅力要素进行了探讨 ,旨在使高校体育教师能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 ,更好地展现自身人格魅力 ,从而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达到培养新世纪合格大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学生体育观念淡薄的现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了解和分析了大学生的体育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对培养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体育行为方式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学生的体育课态度及成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调查表明,我国多数大学生喜欢体育,也喜欢体育课.大学生喜欢体育课的主要原因是:对体育的良好兴趣、体育教材的天然吸引力、对体育课的良好评价、体育课上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的品德思想教育方法好等,这个结果为我国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指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教育观的价值取向出发,在深刻理解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涵义的基础上,从二者融合的视角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提出见解,并着重从体育教学理念、体育课程体系、校园体育文化和师资等角度,提出重新建构人文与科学融合的高校体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体育兴趣、体育认知与其体育行为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大学生体育兴趣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及如何提高大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及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理性分析法对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体育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提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明确培养目标,促动学生树立努力方向;把握新生教育良机,处理好体育学科"本""木"关系的教育;强化人文社会科学等深层次学科教育;注重课外实践,强化学生的道德人格教育;推行体育学科的探索性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提高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非武术专业大学生武术认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非武术专业大学生对武术认知的调查表明:1)非武术专业大学生对武术的总体认知比较科学理性,在大学武术教学前后依然对武术保持较强的兴趣,对武术的认知渠道虽然呈多元化但相对集中在武术的影视娱乐节目上;2)非武术专业大学生建立科学武术概念及树立终身武术理念的比例不高,3)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对武术的认知差异显著应引起体育专业教育人士的重视,应该加强体育大学生的武术教学研究,真正使大学的武术教育担负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命.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一直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没有形成符合自身职业教育特点的内容体系。如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来选择高职体育课程的内容,是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高职体育课程内容可分为认知内容、技能内容和活动内容3大类。在高职体育课程设置中,综合高职院校专业的特点和职业岗位对身体运动技能(操作技能)、身体体能素质和身体形态素养的要求,将高职学生的职业实用身体训练分为车间操作、户外活动、办公管理和办公交往4大类,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锻炼。通过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体能发展、体育态度、心理发展和职业身体训练6大模块的教学过程实现高职体育课程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