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构建和谐校园应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对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与正式群体相伴而生.笔者通过分析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研究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构建和谐校园建设的影响,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礼仪教育与和谐校园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力军的重要阵地,构建和谐校园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转型的影响,出现了某些大学生行为不文明、不符合礼仪的现象,这与大学礼仪教育不足有密切联系。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有利于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主体自身的和谐,有利于推动校园内部各子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和谐,有利于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针对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思潮、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大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而且对于推进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构建和谐校园以及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理危机是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类特殊的群体,同样也面临着许多客观因素诱发的心理危机,而这些心理危机如果长期的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与治疗,则会使大学生处于一种心理压抑的状态甚至对生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极易引起突发性意外事故。大学生由于心理危机导致的心理异常以及行为异常已经日益得到高校的重视,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作出探讨对和谐校园的建设以及高校大学生自身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对心理危机作出概述的基础上,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高校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危机作出归纳与阐述,同时对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解决策略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大环境下和谐校园的构建以及大学生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主体作用,并对如何发挥大学生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主体作用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和谐校园视野中的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和谐社会"纳入决策讨论,而高校校园的和谐发展也将会对社会和谐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问题。本文从和谐校园的视野出发,针对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根源,并探讨新时期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和谐校园的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谐要着眼于协调发展。大学生只有知识、能力、品质三位一体,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通过构建和谐的教育体系,即和谐校园,才能实现教育目标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之间完全可以有机整合。两者整合具有"可行性"、"必然性"、"双向性"、"建构性",最终有利于形成大学生和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健全的人格与心理教育的关系,指出了心理健康对培养健全人格的作用和重要性,提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方式和途径。希望对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能有所支持。  相似文献   

11.
针对美育在大学教育中不被重视的现状,文章揭示了美育概念在中西方的源起以及在中国的发展。从大学生理性思维、创造力的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等方面,阐述了美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就美育在大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校园审美文化建设必须以大学生为主体,其各项活动形式既是课堂教育的延伸,也是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高校校园审美文化建设应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活动中应注重遵循思想性、人文性、艺术性的原则,把提高学生的创新审美意识和创新审关能力为主要目标。此外,彰显美育的校园文化活动还有补偿、净化、教育、娱乐等诸多功能,在潜移默化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邱伟 《职大学报》2013,(5):110-113,109
民族精神是公民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公民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对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进行分析.它存在着诸如现代国家主人翁意识淡薄、民族文化认同感缺失、公民人格修养的匮乏等问题.因此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值得高度重视。剖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冲突产生的根源,只有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良好社会风尚的营造,学校教学、教育的改善和校园文化的发展以及大学生自主、自觉、自信,才能确保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4.
建设和谐校园就是以师生为本,实现人、事、物、景、情的和谐构建;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明确办学理念,理顺管理机制,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文化,提供全程服务,以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竞争力,让和谐高校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高地、文化高地和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但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而且还会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为营造良好的大学英语课堂气氛,教师应注重学生情感因素,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活动,以及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等,从而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构建我国高校课余体育生态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34所高等农业院校课余体育生态发展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和制约高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生态因素主要为场地器材问题、校园环境问题、校园地理和气候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指出高校应以人为本,创建生态化体育校园环境,建设"生态课余体育锻炼基地",构建高校课余体育生态俱乐部,拓宽生态体育课程,推动高校课余体育朝着健康、文明、和谐、绿色、人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校园商业活动的公益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在校园从事商业活动频繁,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破坏了校园良好的育人环境,存在危机。高校管理者要辨析大学生在校园开展商业活动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本质区别,对大学生在校园从事商业活动加以引导,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校园商业活动应坚持公益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微博、微信作为新兴的网络传播社交媒体,以其超高的人气推动着"微时代"的到来,"微时代"下的人际交往具有交往时空扩展、交往对象多样等特征,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快捷、自由,同时也产生了诸如信任危机、道德失范等不良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既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和法制教育,又要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和网络人际交往规范,指导大学生合理运用各类社交通讯软件,促进自身社会化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和谐文化是和谐校园的组成部分,要搞好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就r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  相似文献   

20.
大学之道,在于立德树人.古人云:在心为德,施之为行.良好道德修养和规范行为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高等学校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内涵所在;弘扬良好的师专精神和传统,建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师德规范及其考评办法,是构建师专和谐校园的基础;加快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强大动力;加强党的领导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