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翻译学是基于生态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强调将翻译活动纳入“翻译生态环境”之中以及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中心地位,从“适应”与“选择”的视角解读翻译过程。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结合生态翻译学对翻译课堂的教学启示,尝试将生态翻译学的基本理念和翻译课堂相结合,研究生态翻译学对翻译课堂的指导作用以及与课堂的互相融合适应性,改变翻译课堂的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中心、三维转换等视角探讨了其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一个极为重要的共同启示:培养英专学生的生态翻译伦理意识,并指出其对英专学生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及作为译者生存的意义。接着,介绍了其培养策略:翻译课堂生态策略与翻译课外生态策略,并以一堂小型翻译赏析实验课为例做了详细演示,论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对翻译教学启示的基础上,从创设理性和谐的翻译教学生态环境,以"译者中心"理论统领翻译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采用"译者中心"的生态翻译教学方法,建立"事后追惩"翻译教学评估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生态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期为翻译教学提供新的参考与借鉴,进一步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园林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结晶。园林翻译为世界了解中国园林、了解中国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西文化差异巨大,如何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平衡为译者带来了挑战。生态翻译学认为,为了实现译文在译语环境的生存,必须对译语环境进行“补建”。该理论为园林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以《世界遗产城市·苏州》一书中苏州古典园林介绍部分的英译为例,具体探讨园林翻译中译语生态环境“补建”问题,为园林翻译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态学作为一门覆盖面大、容纳度高的科学,应用在翻译领域中产生了更具特色和适用范围的独立理论体系,即生态翻译学。在公示语的翻译过程中,生态翻译学发挥了良好的导向性作用,立足于公示语作为公共设施语言的特殊性,在公示语的翻译过程中作为抛砖引玉和创新选择的角色,使公示语的翻译效果更贴近人民群众的需要,发挥了公示语翻译工作的生态性特点。基于此,本文站在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下,围绕公示语的翻译工作展开研究,使公示语翻译更加契合老百姓的需求,更加和谐地融入在生态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的不断拓展与深化,如何通过准确的翻译,让中国国家的作品走出去,让中国文化在英语文化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则成为当代翻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生态翻译学是新时期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突破,是实现生态学与翻译学学科交叉与融合的重要理论体系。基于此,本文以阎连科作品的翻译为例,结合生态翻译学中"译者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对翻译方法及理论进行探究,以期对中国文化的翻译与推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谈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非诚勿扰Ⅱ》的字幕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影片《非诚勿扰Ⅱ》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其字幕翻译成功地实现了"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选择转换,是一个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成功的字幕翻译。  相似文献   

8.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要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出发,不断"适应"和"选择",达到翻译生态环境的平衡.中国特色词汇反映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呈现的特点、现象和思想,其英译会直接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思想和中国立场的解读,因而译者英译时要考虑翻译生态环境,选用合适的翻译技巧.《中国关键词(第一辑)》英译本囊括了不同类型的中国特色词汇,译者进行"三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时,可灵活使用诸如直译、意译和释译等技巧,以此确定符合英语表达的最终译文,用国际声音准确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9.
对外宣传翻译是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且实现文化重建的重要条件。本文立足于生态翻译视角,从译者中心、生态环境及生态翻译原则三个方面着重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宣传翻译技巧,指出恰当的外宣翻译有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实现非遗文化动态化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于《论语》的源语文本为中国古代文言文,要对《论语》进行语际翻译,语内翻译是基础和前提。从生态翻译学的译评标准——"整合适应选择度"的评价和测定出发,以三个主要指标——译者素质、多维度转换程度和读者反馈,试评吴国珍《论语》译本的语内和语际翻译模式,并提出对生态翻译学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动物习语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着既相同又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红楼梦》两英译本中四种不同类型的动物习语,即重合、冲突、全空缺与平行习语的具体翻译实例,以找到动物习语翻译新的方法。分析结果显示,由于所处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两译本的译者们在动物习语翻译方法的选择上存在着极大差异;不同类型的动物习语,其首选的"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也有所不同。研究结果能一定程度上为今后的动物习语翻译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生态翻译学理论强调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中心地位,翻译其实是译者进行选择与适应的一个过程,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遵守"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三维转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旅游景区公示语的译文语言要简洁达意,能够体现译者进行三维选择与转换的能力,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公示语翻译要求译文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符合受众读者的文化习惯。生态翻译理论为轨道公示语英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此理论要求译者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基于公示语特殊的语言环境、文化特征和交际意图,综合衡量语言、文化、交际维的应用,从而实现轨道公示语最终的交际目标和意图。本文通过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提出轨道交通公示语的具体翻译策略,旨在为兰州市规范化轨道交通公示语英译尽微薄之力,促进兰州轨道交通的顺利运营,提升兰州城市形象,推动城市的对外发展与交流。  相似文献   

14.
翻译活动的主体是译者,翻译教学的中心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译者的认知活动与翻译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探讨翻译本质和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的翻译教学模式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改进当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闻翻译的实质是译者适应新闻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的过程是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交替进行的循环过程;翻译的原则是多维度的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翻译的方法侧重"三维"转换。  相似文献   

16.
生态翻译学主要以适应性原则和三维翻译转换方法为基础,在旅游宣传语翻译中的应用可以使其表意更加直观、生动、形象。本文首先对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和旅游宣传语特点进行介绍,进而分析生态翻译学对于旅游宣传语翻译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具体研究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的旅游宣传语翻译策略,包括语言适应性转换、文化适应性转换、交际适应性转换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在国际商务合同翻译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译者的翻译能力:翻译能力的界定、培养翻译能力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培养翻译能力的过程以及翻译能力的评估,以期为今后非文学文本的翻译能力培养提供一些新方法和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随着商品销售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广告文本的翻译显得愈发重要。选择适合的翻译策略是提高广告译文质量的必然手段。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探究在广告翻译中经常使用的归化策略,指出了归化策略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译者在语言层面、文化层面和交际层面的归化性选择和转换。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移情是跨文化交际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忠实"和"通顺"是翻译的一般标准。在翻译过程中,适当的文化移情能有效地提高翻译质量。汉英翻译中的文化移情涉及译者对汉语作者的移情和对英语读者的移情,因此,要培养译者在汉英翻译中的文化移情能力,就要重视汉语文化,培养文化认知;学习英语文化,认识文化差异;学会换位思考,坚持文化移情的适度原则,确保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汉语新词新语的翻译在对外传递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新动态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用理性、科学的翻译理论来指导新词新语翻译成为必然。生态翻译学作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的翻译研究,虽然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争议,但它将翻译放在生态系统中,考虑到了翻译的各个维度,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应用理论,对翻译实践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从生态翻译学"多维"转化的角度来分析和指导新词新语翻译,可以对新词新语翻译有更深的认识和更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