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东北地区中超球队U-15与U-17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培养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东北地区中超球队U-15与U-17队员的非智力因素整体水平较高;主力与替补运动员的成就动机、情绪稳定性、运动焦虑和运动自信心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U-15与U-17运动员运动热情和运动坚持性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青少年竞技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现状,采用《青少年竞技运动员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对福建省643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青少年竞技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整体性水平中等;女运动员的运动责任心、情绪稳定性、运动独立性、成就动机、运动热情、运动焦虑、运动自信显著性好于男运动员;体能主导类项群的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好于技能主导类项群的运动员;不同文化程度、运动年限的运动员非智力因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运动水平的青少年竞技运动员在成就动机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城乡变量上青少年竞技运动员的情绪稳定性和运动焦虑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开放式问卷,对我国U-17男子足球运动员的运动倦怠及其与人口学变量的关系进行研究。我国U-17男子足球运动员运动倦怠属于中等偏低的强度,倦怠总体水平不高;训练年限不同的运动员、家人支持度不同的运动员及地位作用不同的运动员在倦怠上都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运动员在倦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试法,获得了12个职业足球俱乐部U-15梯队的五项技能测试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处理了数据并进行了逻辑学分析。旨在找出我国U-15男子足球运动员在技能方面的特点,并验证中国足协设计的技能测试指标的科学性,为我国U-15男子足球运动员技能测试指标的确定提供依据。结论显示:我国U-15男子足球运动员基本技能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前四名球队和后三名球队之间,重点表现在传球、运球、一对一和定位球方面,在五项技能测试中,传球、运球和一对一等三项指标与比赛成绩高度相关,充分体现了U-15男子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实战需求,我国U-15男子足球运动员技能测试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对影响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进行研究。将我国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的各项水平特征与国际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距;科学系统地提出我国男子十项全能项目的训练方法和建议,这对我国男子十项全能项目的训练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广东省优秀男子百米跑运动员14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与数理统计法等,运用因子分析法筛选出了有效反映广东省优秀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水平的9项指标,入选的9项指标可以分别从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三个层面有效反映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并构建了广东省高水平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水平定量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体育测量法、灰色统计分析法、理论分析法等综合研究方法,对不同水平的男子百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与身体素质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男子百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性:对于不同水平的男子百米运动虽来说,其运动成绩与身体素质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存在差异性,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其运动成绩与身体素质的灰色关联度呈现一种波浪式的发展均势。  相似文献   

8.
足球运动员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因放在同步位置上发展,只有当智力因素培养与非智力因素培养发展平衡时,运动员个人能力与集体配合才有所提高,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0名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11项身体素质指标与其铅球运动成绩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对身体素质各子项进行灰色白关联分析,得出影响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成绩的主次身体素质指标因素及各个子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对铅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铅球投掷运动科学化训练水平,缩短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对广东省男子足球俱乐部从衰落到振兴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找出致使男子足球俱乐部衰落到振兴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广东男子足球俱乐部的发展概况,同时为促进俱乐部更好的运营打下基础,为男子足球更好的发展指明方向。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分析了足球俱乐部衰落的原因: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约、足球后备人才力量的储备和管理力度不够、俱乐部自身的运营模式存在缺陷以及俱乐部自身的创收能力较低、基层教练员的水平低下等因素。促成男子足球俱乐部振兴的因素主要是:重视青少年足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严格的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注重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采用社会测量法,对我国U19男子足球队队员间人际关系的现状以及其与球队成绩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U19男子足球队队员间人际关系融洽程度不高;球队的比赛成绩与队员间人际关系水平呈正相关,队员间人际关系是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之一;球队中,小团体的数量一般为3到5个,人缘型队员的数量为1到2个,嫌弃型队员的数量不等;球员在选择朋友时,心理因素因朋友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基本上从品德、性格、能力、相似性、邻近性、补偿性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比较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第八、第九届全运会男子足球决赛阶段比赛运动员若干比赛能力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参加第十届全运会的各省、直辖市的男子足球队在提高训练质量和比赛水平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果表明:全运会男子足球比赛中路进攻获得的射门以及进球率仍居首位,个人运球突破获得的射门及进球率有较大幅度提高的趋势;队员对抗条件下射门的比例增大,而后卫进球的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传接球失误是进攻失败的主要原因,而盯人不紧是造成射门和失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高校足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足球运动的速度特点,以及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训练的特殊性,对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进行研究,发现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较差,呈下降趋势,并且发现了影响他们速度素质的主观和客观的因素,特别是速度素质训练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实验证明对具备较高运动技能的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不同训练负荷和比赛负荷心理适应训练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实验法,将36位15~17岁具有较强运动技能的足球运动员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8人。对照组的训练按普遍使用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实验组则使用笔者研制的在不同训练负荷和比赛负荷下的心理适应训练方法。结论:对不断变化的训练负荷和比赛负荷的心理适应是提高15~17岁有较高运动技能的足球运动员的运动素养的重要因素,将确保改善足球运动员对外部不良因素刺激的应激反应稳定性,集中注意力完成足球运动技术动作,并在与对手对抗时,保持与同伴的运动协同性,等等。评估足球运动员心理适应水平的标准是:足球运动员比赛活动模拟的一致程度,完成训练任务的效果,评价自身临赛状态的准确性,在低紧张程度情况下完成动作的积极性指标。制定的具有较高运动技能的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心理适应训练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高水平足球运动员评价选优层次分析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足球运动项目的选材水平,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原理建立了足球运动员综合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44项具体的评价指标;根据专家咨询所提供的判断矩阵,求出各层因素的权重,最后得到了各项指标重要性的排序.研究结果表明: AHP的应用,为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评价选优和训练提供了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借鉴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我国男子U19的十支球队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社会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初步调查了我国U-19岁男子足球队队员间人际关系的基本状况,揭示了影响我国U-19男子足球队队员间人际关系的因素,并以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探讨改善我国U19男子足球队队员间人际关系的对策.为从管理角度提高球队成绩,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开放式问卷,对200名全国各体育院校的足球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并将所得资料通过意思相近的 内容逐级归纳分析,得出运动员的应激源有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不足,外界的干扰,比赛成绩带来的压力,心理承受 能力,本队状况造成的压力,自己的顾虑,共6个方面的因素,对应激源的消除方式上,运动员们更多的采用积极性 思维和行为调节方式,占反应总数的66.88%,而回避性思维和行为调节的方式也占反应总数的33.12%。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了足球球迷迷狂的类型、成因及其对足球、足球赛事、足球文化的影响。分析表明,造成足球球迷迷狂及做出消极越轨行为的成因,既有球迷对足球崇拜对球员期望值较高的因素,也有经济利益驱使、极端民族主义滋生、对支持球队的极端失望等原因。结论认为,营造健康积极的足球文化氛围、建设完善的足球法制、培育积极理性的爱国精神、培育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培养与提升责无旁贷的担当的主人翁精神,对打造理性、积极、正面支持的足球球迷队伍,全面提高中国足球竞技水平具有基础性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