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发球是乒乓球技术中先发制入、力争主动的重要技术。长期的运动实践,使人们对发球技术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逐步得到加深,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总结了一整套经验,从而促进了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向前发展。在这方面,我国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科研工作者敢于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为我国乒乓球运动攀登高峰,持续优势而经久不衰,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但是,事物总是发展着的,随着发球技  相似文献   

2.
对37~40届世乒赛中国与瑞典男队15名优秀运动员发球、发球抢攻及发球后连续抢攻抢拉的成功率进行了统计,并对全队成功率及成功率最高的运动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这几项技、战术的发展趋势,找出了我国男子运动员存在的差距,为我国男子乒乓球队今后的训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参加2015年中国网球公开赛8位中外优秀网球选手比赛中发球技术环节进行录像观察,对国内外优秀网球运动员发球特征与效果做作出初步分析.围绕网球发球的技术环节通过查阅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文献,了解国内外对发球这一网球重要技术环节的相关理论依据、实践基础,并结合EXCEL软件对收集的数据根据网球运动员发球球速、一发成功率、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以及发球落点几个方面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得出中国优秀网球运动员与世界顶级网球选手在发球环节上面的差距,找出适合我国运动员特点的发球技术及训练方法,为以后他们日常发球训练提供可借鉴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及对比分析法,对国内外优秀混双运动员的发球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外混双运动员在2号区域发球变化率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外男运动员在2、5号区域发球变化率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混双运动员发球得分率高于外国。可见,中国混双运动员发球以"稳"为主,而外国混双运动员以"我"为主,突出稳中求"变"。  相似文献   

5.
运用数量统计法、比较分析法、临场观察法揭示我国网球男子运动员与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在发球技术运用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我国网球男子运动员发球的力量、速度、发球与第三拍的进攻衔接以及发球落点的运用等方面同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较大的差距.建议:努力提高发球力量速度,以适应当今网球男子比赛发展趋势;强化进攻理念,提高发球与第三拍进攻的衔接能力;加强战术意识培养,提高发球技术运用质量.  相似文献   

6.
统计了中、外羽毛球女单运动员在世界顶级赛事中每局比赛接发球技术的使用情况,其中包括发球技术的合理使用、发球落点和接发球的效果。研究发现:国外运动员的反手发网前小球和平射球的使用率高于中国运动员;以正手网前球和高远球为主的中国女单运动员,在发球技术使用上较少使用反手发球,中外运动员在反手平射球和反手网前小球的选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发球区域上,中国运动员在发2号区域上高于外国运动员,而国外运动员主要集中在1号和5号区,特别是后场6号区是后场发球中比例最高的区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存在显著性差异的2号区域。在接发球技术上,中国运动员接发后场球时,杀球最多,其次是高球和吊球,而在接发网前球时,以网前挑球和网前搓放为主;相较于中国运动员,外国运动员在后场接发球中杀球的应用率更高。就接发态势而言,中国运动员与外国运动员相比,接发优势和均势明显增多,而接发劣势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无遮挡发球对乒乓球技战术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追踪实验对比法,通过对两组72名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的比较分析,初步揭示了无遮挡发球对乒乓球技战术的影响.并据此结合相关献资料对如何适应新规则作了系统探讨,提出了一些新规则下的意识及训练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前三板技术"凶"与"稳"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近几年乒乓球比赛规则的变革,(球变大,无遮挡发球,2分一轮换发球,11分每局赛制)使比赛的激烈程度,偶然性都相应增大,强弱选手之间的胜负的或然性增加,比赛的节奏及变化加快,争夺更加激烈,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先进性、适时性更显重要,这在比赛前三板的争夺上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7年第2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半决赛、决赛中直拍反胶选手在比赛时的发球站位、落点、抛球高度等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寻找出当今世界乒坛优秀直拍反胶选手发球的技术特点与规律,为即将出征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直拍反胶选手以及我国其他乒乓球直拍反胶选手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我国网球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发球技术环节上的差距,否定了有关发球可完全由发球者自由操控的片面发球观,首次提出应将发球视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的发球系统观,指出优秀网球运动员的发球应追求合成与协调效应,具体包括:(1)从静态到动态合成和协同;(2)发球各个相关要素(学科)之间合成和协同;(3)由外在到内在合成协同. 本研究在提出了"发球系统说"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球发球合成协同训练体系:(1)优先发展协调性,统摄发球诸环节,达成发球训练合成和协同效应;(2)注重发球与下一拍技术间的衔接,实现合成协同效应;(3)纵向一体融通,发挥身体的整体能力;(4)增效节"能",升华合成协调效应;(5)形成个体最佳发球节奏.  相似文献   

11.
从世界排名的变化看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际乒坛涌现出的三名年轻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世界排名攀升过程中,分析了11分制实施前和实施后这些优秀运动员世界排名的升降特点和技术风格,从中简要预测今后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残疾人运动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运动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参加第十三届残奥会的中国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自信心和成就动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认为:我国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更需要提高竞技水平,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对成就动机有更强烈的愿望。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培养和提高残疾人运动员运动自信心和成就动机的建议,旨在为我国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佳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技术统计法、临场观察法、现场访问法、比较分析法揭示我国优秀男双选手与世界优秀男双选手在基本技术与战术运用、得失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世界优秀男双选手竞赛特点与我国男双选手存在的主要不足.建议:进一步提高发球质量,以适应当今男双比赛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强化前四拍的进攻理念,努力提高第三拍的进攻能力;以加强网前技术训练为基础,不断提高双上攻击能力;加强接发球训练,提高接发球能力;加强战术意识的培养,提高战术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优秀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目前乒乓球运动和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参加2005年全国苗子集训的乒乓球运动员106人的身体素质测试数据,结合专家调查制定了能够用于集训和比赛的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及其评价标准.该体系在方法学上是可靠的、可行的、能反映出我国优秀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可以为检查训练效果、制定训练计划和选拔运动员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中国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分值与潜在伤病风险之间关系。方法:运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国乒乓球男女国家二队和全国优秀女子集训队队员共81名队员在赛季前进行FMS(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测试,用ROC曲线图与多元统计判别公式计算分析。结果:男女队员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受伤队员与非受伤队员之间得分有显著性差异;损伤风险阈值为12.5分;小于等于12分队员存在潜在伤病风险概率约是得分大于12分队员28.5倍;判别公式筛选出来4个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损伤紧密相连的测试动作:过顶深蹲、躯干旋转稳定性、跨栏步、主动直膝抬腿。结论:测试中的7个测试动作并不是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和人群,判别公式和损伤阈值可互为补充,作为共同判断潜在运动损伤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过度训练及其控制是现代运动训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乒乓球运动员与非竞技项目运动员相比,面临着更高强度的对抗、更激烈的竞争,因此,也更容易产生过度训练。采用晏宁(2003)编制的《运动员训练状态监测量表》对100名乒乓球俱乐部运动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对乒乓球运动员过度训练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乒乓球俱乐部运动员已经出现了过度训练的迹象;在应激和恢复的8个因子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应激的4个因子上,未成年组运动员都高于成年组,训练年限"4年以上"组高于"4年及以下"组,"中专及以上"学历组高于"中专以下"组;在恢复的4个因子上,相反。  相似文献   

17.
乒乓球规则的变化对乒乓球运动产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与分析47届世乒赛,对乒乓球竞赛规则的新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规则的变化对运动员的选材、发球技术以及比赛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对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提高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近十年我国乒乓球参加世界顶级赛事及成绩为切入点,分析归纳后奥运时期我国乒乓球运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策略,建立以学校为主线的运动员培养机制,打造乒超联赛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年龄分布特点和多年训练的年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发现中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出成绩的年龄偏小,成长期短,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小且竞技保持阶段时间短,进一步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非赛璐珞乒乓球又称无缝乒乓球,它的兴起使原有的赛璐珞乒乓球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介绍了乒乓球球体的演进,对比了赛璐珞与非赛璐珞两种球的检测指标。根据不同打法运动员的试打体会分析了非赛璐珞乒乓球对各种打法运动员的影响,展望了非赛璐珞乒兵球应用后的发展前景,并对运动员在非赛璐珞乒乓球应用后的适应和调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