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外男子单杠的差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比赛录像和2006年版国际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图像解析法、对比法,研究分析了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单杠中国选手与外国优秀选手的差距.结果表明:中国选手的单杠成套动作中E组难度动作偏少;使用E组飞行动作少于外国选手,且飞行动作完成质量较差;使用第Ⅳ组的动作最高难度仅为D组;具有连接加分的"二连接"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
男子竞技体操难度动作的连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子竞技体操中高难度动作的组合指的是C组以上难度动作,中间无停顿、无过度动作直接相连接。国际体操评分规则中对自由体操、鞍马、吊环、双杠和单杠项目的难度要求为1D2C3B4A构成其难度分数2.40,2C分数为1分,其中连接加分为0.2。运动员为了取得较好成绩,必须考虑其加分因素。因此,一套动作中可能出现几种不同形式的难度动作连接。决定体操成绩好坏,除了动作难度以外,还取决于编排的整体效果。而衡量编排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着难度动作在整套中的合理布局,如果难度动作连接的巧妙,可以起到“1+12”的整体系统效应。难度动作…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方法,对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团决赛中、日运动员在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的编排、难度、连接加分和完成质量等情况以及第44、45届体操世锦赛男子自由体操决赛前3名运动员成套动作结构编排、难度价值和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提高中国男子自由体操团体实力的对策。研究认为:中国男子自由体操应该加强难度动作的储备,根据运动员自身条件和技术特点来发展空翻及连接,发展有0.2连接加分的技巧串应该是中国运动员今后的训练目标之一;成套动作编排应减少1个非技巧动作、增加1个高难空翻或空翻连接;努力提高空翻转体动作的完成质量,尤其是落地稳定性;并且还应重视二线队员难度的发展和动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 2 0 0 1- 2 0 0 8年国际男子体操评分规则主要变化进行分析 ,并研究新规则实施后 ,将会对男子体操技术产生哪些导向作用。研究认为发展难度仍然是体操的生命 ,掌握全面的动作是保证我国体操立足于世界体操领先地位的根本 ,并针对各专项的技术导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男子体操三个单项成套动作起评分加分技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际体操联合会正酝酿不久的将来实行起评分突破 10分的做法。起评分的争夺将要进一步升级 ,在研究各种加分途径的基础上 ,对中外男子高水平运动员在自由体操、双杠、单杠三个项目上获得加分、提高起评分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认为自由体操和双杠我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单杠项目总体实力仍存在差距 ;我国选手一般采取同类动作的难度变化的办法加分 ,而外国选手采用的多样少量的办法有利于适应未来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法,对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吊环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起评分、比赛成绩、成套动作难度和编排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系统分析了世界优秀男子吊环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水平十字”、“十字支撑”构成成套动作的主流加分动作。成套动作的连接趋于以多个连接构成成套动作的主干。吊环成套动作完成质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剖析2010年版FIG女子体操评分规则的主要变化,其特点有:对难度的要求更高、动作连接类型更加多样化、对专项技术要求更趋严格、成套动作编排条件加难、更加突出艺术表现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新奥运周期世界女子体操技术的发展方向,即准确把握难度与稳定的平衡点;连接编排技术的创新是发展的重点;追求高难度、高质量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8.
从新周期体操规则的变化看世界男子体操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新周期体操规则的变化,展望未来世界男子体操的发展趋势.认为历次新周期男子体操规则的变化,都会对男子体操技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次体操规则的变化也将不会例外,近期内为了适应新规则的需要,一批高难度的动作、新的连接形式、各种类型编排组成的成套动作会不断出现,相信新规则的变化会推动男子体操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也是体操运动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1989~1992年国际体操规则修订后,阐明今后体操发展的总趋势,即无论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难度、质量和组织编排上都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使体操真正走向难与美相结合的境界,标志着今后一定时期体操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釜山亚运会看世界双杠技术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釜山亚运会男子体操双杠决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双杠整套动作D组以上难度的发展趋势,正在从支撑类向以悬垂类动作为主的方向转变,获得动作连接加分也主要以悬垂类动作为主;亚洲尤其是我国选手的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进一步提高下法的稳定性是增强竞争实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录像统计比较法、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对中、外男子单杠成套动作编排的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比较。认为:采用“正、反掏转体”、“扭跳转体成扭”和“向后大回环跳转成扭臂”等类动作及其连接为加分主体、及使用“飞行”类动作及其连接为加分主体,分别是中、外优秀选手单杠成套加分动作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中国单杠的差距主要是缺少高难度的飞行动作及连接。在保持目前成套动作编排特色的基础上,调整成套动作的完成难度及增加飞行动作的连接完成数量等,应是中国男子单杠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第35届世锦赛优秀选手双杠完成的加分动作、编排连接类型及动作完成等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发现:重视挂臂类难度动作的使用和发展.及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潮流性”动作连接来获取更高的加分,是当今男子双杠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中国选手成套动作的整体编排结构不如外国优秀选手紧凑,其加分动作的连接编排类型,尚需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3.
体操规则在体操的训练和竞赛中具有重要作用。1997年国际体操评分规则发生了重大变化,降低了起评分中的基本分,提高了加分。为适应这一变化,从提高起评分的方法着手,对当前提高起评分的途径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自由体操决赛中,运动员完成成套动作的价值分值、动作难度、动作类型和动作连接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世界顶尖选手的D分总体呈上升趋势,运动员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在计算成套动作的十个难度动作中,选手们趋向于使用落地稳定性更好的Ⅲ类即向后的技巧动作,且动作难度向高或超高方向发展;成套动作中包含的动作连接串数量增加,动作连接主要以两个动作连接为主,动作连接中使用的动作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从新规则变化特点谈世界男子体操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操评分规则是体操技术发展的重要导向,规则每次变化都会给体操的总体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它是指导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实践的准绳。本文通过对体操新规则的研究分析,探讨了世界男子体操技术的发展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统计分析法,对4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29届奥运会及我国11届全运会单杠决赛前6名运动员的成套D分动作的类型、难度、连接加分和完成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当前世界男子单杠发展的新特点。结果表明:飞行动作是构成单杠成套D分价值的重要动作组别,且动作的使用趋于多样化;具有0.2分连接价值的"二连接"明显增加,C组及以下难度的D分动作使用趋于减少;高D分是获胜的基础,动作完成质量是取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专家访谈法,通过柔力球套路与竞技武术套路评分方法比较,提出柔力球套路评分方法缺少创新动作加分、评分因素与分值的设置缺乏规范性、裁判员评分主观性过强、加分扣分权限归属混乱、难度动作界定不清晰等问题,相应提出增加创新难度加分、规范与量化评分因素、裁判员分组分块打分、规范裁判长加扣分权限、规范统一难度动作表等对策,以期为柔力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评分方法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参加北京奥运会、第41届、第42届体操世锦赛单杠决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单杠连接加分动作组合的特点和趋势做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保证获得较高动作难度分和完成质量分的前提下,各国运动员正在大力发展连接加分动作组合;"扭臂握和后悬垂动作及背对杠完成的动作+飞行动作"占连接加分动作组合的71.43%;越杠非空翻类动作成主流飞行连接动作。  相似文献   

19.
对男子跳马踺子上板起跳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男子跳马踺子上板类动作,已被国际体联列入1989~1992年的国际体操评分规则中,它将有较大的生命力出现在男子跳马动作中,使男子跳马动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实验法,对这一类动作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我国体操运动员在练习这一类动作技术时提供一些参考数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九运会和35届世锦赛双杠决赛的整套动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规则实施后,双杠整套动作的难度有明显提高,动作结构正向以悬垂类动作为主的方向发展;中外运动员的动作起评分和完成动作质量均无显著差异,而获得难度加分和连接加分的形式,中国运动员以大摆动作为主,外国运动员则以后上动作为主,并显示出动作的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