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李玲是我国首次获得田径世界杯女子撑竿跳高冠军的运动员,并在2013年第12届全运会中以4.65 m的成绩创造女子撑竿跳高中国和亚洲纪录。主要运用影片拍摄法及影片解析等方法对李玲助跑与起跳阶段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其研究结论主要表现在:保持快速助跑状态下的加速节奏是提高撑竿跳高成绩的关键因素,步长差在0.006~0.40 m范围内能取得较好成绩;起跳时水平速度损失率较少垂直速度增加率大是提高成绩的关键;起跳点均超过上握手地面投影点,有利于逼压撑竿。本研究为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的科学化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我国女子撑竿跳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及起跳技术的研究,揭示了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步长比较合理,助跑速度较慢;起跳时上手握点地面投影点和起跳点间距较远;插穴时间较早,起跳点的位置相对较远;起跳瞬间水平速度损失较大;双手推竿速度较慢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扫描拍摄和录像解析的方法,分析了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持竿助跑与起跳的速度特征.测试结果表明:1)女子撑竿跳高的助跑速度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2)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的速度是增加的,但有部分运动员从倒2步到倒1步的速度是减小的;3)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起跳过程中水平方向速度损失过大,垂直方向速度增值过大.  相似文献   

4.
撑竿跳高教学中,学生常常只注重如何学习部分环节技术,特别是过竿技术,对起跳技术不重视,给正确完成和掌握技术带来一定困难。笔者对插穴起跳技术采用以简易的教具为控制的教学进行探讨,让初学者每次练习中对插穴起跳建立起正确的时间感、空间感,以及正确的动作定位。通过实验对比和对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结果证明该实验有意义,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撑竿跳高是田径项目中技术较复杂、难度较高的项目之一,和其它跳跃项目不同,撑竿跳高是带器械性质的跳跃运动.对我国七名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在1999年上海举行的全国田径赛中的插穴起跳动作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实验中采用一台NATIONAL-M9500常速摄像机进行实地平面多点扫描拍摄,应用爱捷人体运动解析系统进行解析,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出了运动员在插穴起跳阶段的一些动作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撑竿跳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撑竿跳高近百年来发展异常迅速,它是田径运动中破纪录次数最多的项目,本文着重论述撑竿跳高技术的发展,从世界到中国,从原始跳法到当今最先进的技术,以及技术发展的各阶段各时期的主要特点、代表人物等,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撑竿跳高运动发展的趋势作较为深入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采用现场技术录像与技术图像解析的方法,从专项技术角度以探讨世界优秀青年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的优势和个性特征.结果表明,世青赛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技术不够成熟,差异比较大.同时,对今后的技术训练提出一定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协同的视角,运用录像解析等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揭示撑竿跳高技术"人"与"竿"之间协同运动的动作形式与规律.研究表明:世界优秀女子选手各技术环节"人"与"撑竿"具有明显的时空协同特征.在能量获得阶段其协同技术特征表现为:全程助跑节奏随着撑竿倾角的降低而逐渐加快,举竿动作是在倒2步开始进行的.插穴与起跳动作上,起跳时机相对提前.起跳点越近,起跳时撑竿的弯竿量越大,起跳水平速度的损失就越大;能量储存阶段其协同技术特征表现为:弯竿量在起跳时与传统认识基本相一致,悬垂动作时的撑竿弯曲量有所加大,摆体动作时的弯竿量少于传统认识上的弯竿量.悬垂夹角越大越有利于摆体的速度.能量释放阶段其协同技术特征表现为:(1)团身动作时,撑竿已经开始反弹,弯曲的撑竿此刻就已经恢复了一定的形变量.(2)除了"人-竿"系统以穴斗为支点向前的转动外,"人-竿"系统同时还发生了以竿弦"垂直轴"的自转.(3)团身举腿的角度越大,伸展偏离纵轴的角度越小将有利于人体向上伸展的速度和高度.(4)普遍采用倒"V"型过杆姿势.  相似文献   

9.
跳远运动员起跳的旋转特点及起跳能力与腾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跳远起跳结束时,摆动腿的快速制动,形成摆动腿环节重心的惯性效应对髋关节的力矩,使人体产生向后翻转的转动角动量,这种向后翻转的转动角动量,是抵消或减小起跳时人体产生向前翻转的转动角动量.从起跳能力与腾空技术关系的相对观看,只有与起跳能力相匹配的腾空技术,才是跳远最好或相对最先进的腾空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根据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生长发育特点,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专项训练的经验,研究了青少年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的特点和规律,并提出了青少年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玻璃钢撑竿的使用,促使运动成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认识撑竿跳高项目特征的恰当切入点是了解和把握玻璃钢撑竿的物理特性.着重探讨了玻璃钢撑竿的物理特性与现代撑竿跳高技术变革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对撑竿跳高"人-竿系统"的深入理解,从而高效使用玻璃钢撑竿,以推动我国撑竿跳高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依据我国撑竿跳高项目现有训练水平,将撑竿跳高与其他田径跳跃及体操项目特征作以比较,认为撑竿跳高不仅反映出体能类项群的特征,而更多反映出技能类项目的本质属性,并提出借鉴技能类项群的训练理论和方法,重新规划我国撑竿跳高项目的训练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女子撑竿跳高现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女子撑竿跳高发展的历史做了简要的回顾,并对我国目前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和总体水平做了总结分析,指出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表象训练在撑杆跳高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实验法,对运用表象训练与运用常规的撑杆跳高技术教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运用表象训练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撑杆跳高技术动作表象,加速掌握撑杆跳高技术和提高运动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往撑竿跳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仅仅局限在人.近年来撑竿跳高研究已经开始关注人与竿子的相互作用.能量分析就是研究这种相互作用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对撑竿跳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帮助运动员提高成绩.目的在于得出撑竿跳能量分析的计算方法,并使用能量分析法对我国优秀撑竿跳高选手高淑英的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1993-2003年我国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10年来我国男子撑竿跳高与世界男子撑竿跳高进展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我国男子撑竿跳高及世界男子撑竿跳高的发展规律.同时,通过对项目注册人数、选材及对项目特征认识的分析,为我国男子撑竿跳高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及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访问、文献资料、描述性统计量、非参数检验、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从1987年至1995年世界女子撑竿跳高运动的最好成绩全部是由中国广东运动员创造的,但自1996年以来,我国女子撑竿跳高成绩与世界纪录相差较大。为了使我国该项目成绩能更快提高,比较有效的对策之一是在各省队培养出优秀的运动苗子。据此,研究如下:1.分析我国和广东省女子撑竿跳高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和现状,提出如何提高我国和我省女子撑竿跳高运动的成绩和水平的基本策略;2.系统分析了几十年来广东省女子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各项基本特征;3.对二十年前后若干位有代表性的广东省女子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得到助跑速度素质、身体高度形态、和派生身体形态三类主因子作为选材的主要依据;4.根据研究给出了青少年运动员选材若干项指标权重,并得到了评定选手综合成绩的数学计算公式和广东省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初级选材流程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有关撑竿跳高文章的梳理,发现在论及如何提高撑竿跳高成绩的文章中,多集中于对运动员自身的研究,而没有涉及到外部环境(风速)的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撑竿跳高相关文章进行收集整理;运用数理统计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有效助跑速度与撑竿跳高的成绩成显著正相关,水平速度与撑竿跳高成绩呈负相关;运用逻辑分析法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辨,分析认为:风速是影响有效助跑速度、水平遗失速度的外部因素之一,表明撑竿跳高的成绩不仅仅与运动员自身的能力有关,还与比赛时风速的方向、大小有关系。该研究主要目的是提出风速是影响撑竿跳高成绩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在撑竿跳高比赛过程中要对风速进行测量,以确保撑杆跳高成绩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在《田径竞赛规则》中设定在撑竿跳高比赛过程中测量风速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提高我国撑杆跳高运动水平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项目特点是开始运动训练过程的前提,撑杆跳高是一项“有着高度空中技巧性的速度力量型跳跃项目”。提高我国撑杆跳高运动水平的对策是:走技术型发展的道路;重视运动员全面发展;重视青少年的专项基础训练;重视项目的普及和建设。  相似文献   

20.
对影响撑竿跳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提出决定现代撑竿跳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为:握竿高度、助跑后阶段的速度、运动员体重与竿硬度的差数和腾起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