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育与健康课程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使命,是推进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回溯发展历程,分析演进特征,审思不足,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深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研究认为:立足于文化自信的理论视角,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经历了恢复与重建、调控与完善、拓展与深化三个变迁阶段。其演进脉络呈现出价值定位从模糊到明晰,育人目标仍待全面渗透;文化逻辑从内隐到外显,文化特质尚待充分彰显;载体形式从单一到多元,内容体系亟待有序衔接的特征与不足。以体育学科课程图谱工具为研究方向,未来应强化顶层设计引领,明确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价值定位;完善课程理论建设,重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内容体系;创新教材编排模式,优化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内容呈现方式;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案例素材。  相似文献   

2.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比较法,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指导,对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在倡导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就是在“创新性发展、创造性变化”原则下的扬弃、继承与融合。研究认为,发展中国特色体育文化,最根本的就是坚守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立场、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基因,建设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只有坚定文化自信,从延续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使当代中国体育文化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相似文献   

3.
当今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国体育文化主体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又深受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等多方面的合力影响,那么如何在当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双创")。这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时代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双创"的内涵和基本原则进行分析,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以及时代逻辑几个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双创"的内在逻辑进行了梳理,认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要坚持"双创"的基本原则,与时俱进地诠释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将其特质凝练和展现出来,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双创"的体制与机制,进一步挖掘其时代价值、提炼其具有国际传播意义的文化精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互鉴,为建成文化强国与体育强国进一步筑基。  相似文献   

4.
为了丰富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体系,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通过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探讨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传承的目标、内容与方略。研究表明:1)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传承的目标集中体现在提升青少年体育运动能力和体育文化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培育民族精神,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2)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可分为武艺、游艺、养生三大类教育传承内容,依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同类别运动项目技能形成规律以及体育课程"一体化"要求,可设计出1~9年级四个学段的课程内容。建议构建传统体育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发挥其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丰富课外锻炼和竞赛活动,构建传统体育"学、练、赛"体系;颁布相关政策法规,为落实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保驾护航;突出传统体育项目在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并将其纳入体育中考内容体系;组织专门培训,支持外聘专业人士和传承人授课;培养专门人才,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传统体育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5.
摘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中的意义、要求、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做了整体界定,并以实施工程的方式就如何组织实施和采取的保障措施做了部署,其中,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如何传承发展也做了全面要求。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解读,以国家顶层设计战略为引领,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等要求进行了初步梳理,并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思路和举措做出了分析。研究认为: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和中华体育精神的阐发,推进传统体育进校园,从非遗角度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打造传承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的平台,将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大众生活,大力彰显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以及推动中外体育文化的交流互鉴,将是目前甚至将来一段时间内传承、发展并全面复兴中华体育文化的重要“工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育口号承载着中华体育精神、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涵,是对体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体育文化现象。研究聚焦我国体育口号的文化意涵、多维价值和价值实现,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基于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体育口号是承载中华体育文化的典型符号,是展示不同时代体育价值观的重要窗口,是传承大众文化记忆、凝聚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具有深刻的文化意涵。在全面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我国体育口号具有创设全民健身风尚,推动人民群众身体壮起来;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助力中国人民精神强起来;凝聚共识情感,集聚民族复兴力量;发扬历史传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中华文化理念,塑造大国形象等时代价值。可以通过倾听人民心声,回应人民诉求;注重价值导向,传递体育精神;突出文化意涵,体现文化传承;精选表达方式,创新宣传手段等途径喊出时代强音,实现体育口号助推强国建设的多维价值。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文化的综合体现和精神家园.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校本特色课程协同发展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指出:(1)民族传统体育并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资源,更是一种传统文化"传承"教育资源.(2)开发应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促进学校体育与民族体育接轨发展,建构校本特色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实现"双赢"的基本路径.(3)构建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不能流于形式,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高校体育文化创新过程中应切实发挥高校文化的引领作用,在路径选择上要以优秀体育文化的传播为发展路径;以体育教学、群体活动、体育文化节的举办为重要载体;以再造大学生体育人文素养为发展目标;以发展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为最终归宿。同时,在体育文化的创新上注意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融合、注重人文关怀的生命价值取向和注重文化认识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传统儒、道两家和西方哲学的身体观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西方体育文化精神产生与发展的哲学思想背景,阐明了二者在价值追求、情感方式、气质类型、生命理念、方法体系上的不同与对立。指出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在匡正西方体育文化的功利性倾向,实现现代体育文化价值整合,强化民族文化主体意识,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发展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呼唤文化自赏,并提出了在体育实践中推广与践行中国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路径:加强文化自觉,实现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现代化。加强国家制度安排,突出中国体育文化形象。依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播中国体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变迁语境审思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谱系、发展困境与陷落归因。运用文献资料与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透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困境和阐释陷落归因,提出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国家层面,加强制度体系完善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层面,夯实群众基础,把握产业化、社会化与生活化发展方向;学校层面,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流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体系,加强课程、教材与学科建设;个人层面,增强个体的民族情感与本土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影响中西体育文化差异的根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文化环境、体育的思想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西体育文化形成差异的文化根源,论证中西方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运动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中国从一个平穷的大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大国,我们的文化影响力似乎并不能与我们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的地位相匹配。习近平主席提出“文化自信”的问题,正是基于他对我国文化全球化影响力的准确判断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文化自信需要在种种文化形式中挖掘亮点并发扬之,从此逐渐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华传统体育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许多文化精髓体现在或者发源于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中,因此,研究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精髓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和谐共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精神,为世界体育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通过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和奥林匹克体育文化底蕴的对比分析,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与未来社会人类对体育文化的需求理念一脉相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必将成为世界主流体育文化,这对于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竞技体育产生、发展的历史入手,分析了中华文化的特质,以及中国传统体育的特点,阐述了竞技体育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影响作用,以深入认识竞技体育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体育电影是向大众传播体育文化、体育意识和体育形态的重要载体,不同时期的体育电影随着历史时代文化主题的演变呈现不同的时代文化特征,从近代的"救亡图存"、新中国初期的"体育即政治"到市场经济中"人本"体育思想的觉醒,中国体育电影一直在宣扬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同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励志主题。在新时期,应进一步拓宽和挖掘体育电影主题,探索用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去弘扬体育的积极意识形态,关注人性本身更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弘扬奥林匹克理想为核心和以"人文奥运"为主要理念的奥运,塑造了和谐发展的人文舞台,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融;新世纪的奥运会将使我们重新认识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实现它的目标.中国积极地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必将推动中西方文化的高度发展,对构建世界文化的新格局、丰富和拓展奥运精神、完善世界体育科学思想体系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体育的萌芽,形成和发展探讨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就社会属性、运动属性和文化属性审视了现代奥运的特有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体育文化现代化应走在中国现代化的前面,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全盘西化,不能使民族精神迷失在"融入"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思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民间体育文化是现代体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试图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对中国民间体育进行梳理,对中国民间体育的深层文化意蕴、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特性、提倡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建设意义、中国民间体育和现代竞技体育的关系以及当前民间体育的生存和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中国民间体育文化的研究做一些文化思索.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中西方体育文化对女性身体审美观的影响,旨在树立健康科学的女性身体审美观。主要结论:在中国体育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女性身体审美观的特点是柔弱美,气质美,静态美;在西方体育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女性身体审美观的特点是:健壮美,力量美,动态美。建议:取中华之正气,抑西方之人欲;习西方之健力美,革中国之病弱美。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当前华文教育的国际化背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分析,探讨民族传统体育在华侨华人中推广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认为,在当前全球华文教育的视角下,以华侨华人为对象的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模式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窗口。进一步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华侨华人中传播的机遇、挑战和问题,提出了建设性对策,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