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1.
女排精神是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集中反映了中国体育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是中华体育精神在排球运动中的一次展现。女排精神入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和国家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成就的高度肯定,为中国体育界赢得了巨大荣誉,展示了体育人的良好社会形象,值得理论工作者深入探究。运用历史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视域下对女排精神进行探讨。“女排精神”于1981年首次在《人民日报》公开提出,在袁伟民、陈忠和、郎平执教时期的三代中国女排分别展现出女排精神的不同内涵,但在成为世界冠军的梦想精神、追求改变的创新精神、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和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等内容上存在共通之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女排精神与党的精神谱系在核心理念、价值追求和精神内涵上的契合之处,揭示影响中国社会几代人的女排精神能够入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原因,为深入研究女排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在了解青少年身体活动特征的基础上,探究家庭文化资本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影响。发现,家庭具体化、制度化与客观化文化资本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影响并不具有一致性;家庭具体化文化资本显著正向影响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即家庭具体化文化资本存量越高,青少年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和总身体活动水平越高;家庭制度化文化资本、客观化文化资本则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具有消极影响,延长了青少年每天静坐时间,促成静态生活方式,不利于健康身体活动行为的塑造。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并未形成以家庭文化资本为界限的稳定身体活动惯习,父母的教育理念、培养方式可能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比较法,提出一个国家的外在形象、内在品性、传播渠道、主观评价是塑造国家形象的4个基本要素。外在形象与内在品性,指向国家形象的"自塑",媒介传播和主体评价,指向国家形象的"他塑"。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国家形象定位在: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建设者和维护者。从加强体育软实力、淡化意识形态、区分内宣外宣、打造成功的冬奥会开闭幕式、营造"汉语热"和节日氛围、重视他塑、推出旅游精品路线、讲好中国故事、丰富话语体系、多渠道传播中国友善形象等方面给出了北京冬奥会期间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体育口号承载着中华体育精神、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涵,是对体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体育文化现象。研究聚焦我国体育口号的文化意涵、多维价值和价值实现,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基于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体育口号是承载中华体育文化的典型符号,是展示不同时代体育价值观的重要窗口,是传承大众文化记忆、凝聚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具有深刻的文化意涵。在全面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我国体育口号具有创设全民健身风尚,推动人民群众身体壮起来;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助力中国人民精神强起来;凝聚共识情感,集聚民族复兴力量;发扬历史传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中华文化理念,塑造大国形象等时代价值。可以通过倾听人民心声,回应人民诉求;注重价值导向,传递体育精神;突出文化意涵,体现文化传承;精选表达方式,创新宣传手段等途径喊出时代强音,实现体育口号助推强国建设的多维价值。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等,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系统分析新时代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内在逻辑、目标指向与实践方略。研究认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彰显了中国体育百年建设的艰辛探索,切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的题中之意,满足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现实需要,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必然。新时代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从个人、社会、民族、国家和世界5个维度确立中华体育精神的弘扬目标。通过加强体育精神教育,培育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创新弘扬传播过程,营造体育社会风尚;融入体育事业全局,统筹推进“大体育”发展格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赓续中华体育精神谱系等实践方略,充分发挥中华体育精神在教育人民、凝聚共识、引领风尚、服务社会和推动发展等方面的多元价值,助推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