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正手击球是网球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对于网球技术动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发球方面,而对正手击球研究较少。利用表面肌电技术对北京体育大学6名优秀网球运动员正手击球动作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发现:1.正手击球动作最先发力的肌肉是斜方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三块肌肉,三角肌前部、腓肠肌、胫骨前肌和斜方肌用力时间比其他肌肉长;2.主要用力肌肉是肱二头肌、斜方肌、三角肌前部、肱桡肌以及胸大肌;3.研究结果表明表面肌电测试分析技术可以用于诊断网球击球动作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预观察青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原地正手杀球和跳跃腾空正手杀球动作上肢肌肉工作特点的差别。方法:研究使用高速摄像机和表面肌电仪同步测量8名国家青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原地正手杀球和跳跃腾空正手杀球动作。结果:运动学数据显示两种杀球动作中各个环节的速度都是由近端到远端依次递增;伸髋角和引臂角以及击球瞬间上肢各个环节的角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杀球速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尽管两种杀球动作总体来说相近,但是在两种杀球动作中部分上肢肌肉的激活时序、击球前肌电幅值有显著差异,并且发现在球拍与球接触之前的时相,跳跃腾空正手杀球上肢肌肉的电活动更强。结论:尽管两种杀球技术动作结构很相似,但是原地杀球与跳跃腾空杀球的神经肌肉控制模式不同,跳跃腾空杀球时,运动员的神经中枢要提前激活一些肌肉,并且使一些肌肉的激活水平更高,以便获得更高的球速。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分析肩袖损伤运动员扣球时肌肉发力顺序,探讨肩袖损伤的原因,为运动员纠正错误动作、提高技术水平、预防肩袖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MEGA6000表面肌电测试仪对肩袖损伤和肩部无伤的排球运动员疲劳前后的扣球动作进行测试,比较发力顺序的异同,分析肩袖损伤对动作控制的影响。结果:1)两组扣球发力各肌肉肌电数值峰值组间比较,疲劳前无伤组斜方肌中束和前锯肌明显大于有伤组,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2)损伤组组内比较,疲劳前斜方肌下束明显大于疲劳后,且差异具有显著性;3)损伤组仅在疲劳后主动上回旋肩胛骨再引臂,且没有内收预拉长;4)无伤组疲劳前后均会主动上回旋肩胛骨再引臂,且引臂前会内收上臂预拉长肌肉。结论:1)肩袖损伤运动员斜方肌下束激活异常,肩胛骨不稳定且主动运动滞后,肩峰下空间减小,容易引起撞击导致肩袖损伤;2)无伤运动员斜方肌中束和前锯肌激活明显早、贡献大,肩胛骨稳定且主动运动积极,肩峰下空间相对增大,可有效避免撞击损伤,内收预拉长动作有效提高扣球效果;3)肩袖损伤运动员与无伤运动员扣球发力顺序有明显差异,肩袖损伤运动员动作环节过度减少,幅度缩小,影响扣球质量且容易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及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运用表面肌电测试,对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发平击球进行现场测试并记录,同时进行研究比较,得出相关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网球发平击球的过程中,三角肌是最早参与发力,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并且贡献的力量非常大,是发平击球过程中的主要放电肌肉。在日常的训练中应该加强爆发力和耐力的训练,并应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乒乓球正手拉弧圈球技术是现代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一项必备技术,通过对正手拉上旋弧圈球和下旋弧圈球动作中的相关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明确乒乓球正手拉弧圈球动作的发力机制和动作规律。方法:使用无线表面肌电信号测试系统(DELSYS Trigno Mobile,美国,2 000 Hz),采集北京体育大学10名男性乒乓球国家一级运动员正手拉球动作的表面肌电数据,进行计算。结果:正手拉下旋球的总积分肌电值大于正手拉上旋的。两种不同动作中,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桡肌的积分肌电值最大。左侧股直肌、右侧腹直肌、右侧竖脊肌、胸大肌和肱二头肌的积分肌电值在统计学意义上呈显著性差异。两侧竖脊肌、左侧股直肌与肱桡肌的均方根振幅值在统计学意义上呈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两种正手拉球动作中,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桡肌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两侧腹直肌的参与程度均较低。正手拉下旋球的动作难度及能量消耗大于正手拉上旋球的。在正手拉球动作中,大部分位于下肢与躯干部分的肌肉激活程度更高,而积分肌电值较小,提示其在动作中发挥维持姿势的作用较大,且正手拉上旋球较正手拉下旋球更加明显。位于肩部和部分核心区的肌肉的...  相似文献   

6.
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网球球速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教学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天津体育学院网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球速实验进行测试,用以评价核心力量训练对专项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对网球专项训练中的发球球速和正手击球球速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运用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影同步测试技术,对竞技武术套路中搬脚朝天蹬直立平衡动作的下肢肌肉用力特征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所测五名女子运动员的下肢六部位肌肉(胫骨前肌、臀中肌、臀大肌、腓肠肌、股二头肌和股直肌)的放电大小顺序和先后顺序相似,即胫骨前肌最先放电且放电量最大、其次是臀中肌和臀大肌几乎同时放电,而后依次是腓肠肌、股二头肌和股直肌。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运动员的运动级别越高,其各部位肌肉的总积分肌电值却越低。武英级运动员与二级运动员在股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臀中肌上的均方根振幅(RMS)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二级运动员相比,武英级运动员在完成该动作时肌肉间的配合更协调,总体更省力。  相似文献   

8.
运用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影同步测试技术,对竞技武术套路中搬脚朝天蹬直立平衡动作的下肢肌 肉用力特征进行测试。结果显示: 所测五名女子运动员的下肢六部位肌肉(胫骨前肌、臀中肌、臀大肌 、腓肠肌、股二头肌和股直肌)的放电大小顺序和先后顺序相似,即胫骨前肌最先放电且放电量最大、其 次是臀中肌和臀大肌几乎同时放电,而后依次是腓肠肌、股二头肌和股直肌。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运动员 的运动级别越高,其各部位肌肉的总积分肌电值却越低。武英级运动员与二级运动员在股直肌、股二头肌 、胫骨前肌、臀中肌上的均方根振幅(RMS)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二级运动员相比,武英 级运动员在完成该动作时肌肉间的配合更协调,总体更省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人体实验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运用肌电测试系统并结合关节角度分析仪等仪器,对我国现役网球国家队男运动员的发球动作技术进行现场描记,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网球发球过程中,三角肌和斜方肌最先参与肌肉发力,持续时间较其他的肌肉都长,并且贡献的力量非常大,是发球过程中的主要用力肌肉。在日常发球训练中,应特别加强此2块肌肉的力量爆发力和耐力的训练,并且应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表面肌电测试可以应用于网球运动员的动作技术过程的科学合理性判断分析,并且可以尝试在实验条件许可下继续应用于更细微的动作技术诊断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蹦床运动员在着网和蹬伸过程中主要肌肉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特点。方法:选取江苏省蹦床队男子网上运动员7名,挑选股直肌、腓肠肌等7块肌肉,用表面肌电记录他们在不同蹦床网区域内踩网过程的肌电信号,同步测得的足底压力参数和高速摄影画面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各肌肉的工作情况。结果:1区域的RMS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并且2和4区域相似,3和5区域相似。在整个踩网阶段踝关节角度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结论:运动员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电活动明显强于其它肌肉,应加强对它们的专项训练。胫骨前肌和竖脊肌收缩时长较长,重视对两者的疲劳恢复和损伤预防。应通过训练让运动员适应网不同区域的硬度差异,使其能协调发力,提高肌肉募集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运用瑞典Qualisy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对11名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正手中远台拉冲和反手中远台拉冲的技术动作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正手中远台拉冲提高挥拍速度的主要环节在于转腰和挥大臂,其次为收前臂和甩腕;反手中远台拉冲提高挥拍速度的主要环节在于甩腕和伸肘,转腰的作用较小,其主流技术动作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转腰和挥大臂的作用;正手中远台拉冲之所以能获得较大的挥拍速度主要在于其肩部的转动(即转腰的发力)和挥大臂这两个环节明显优于反手;若反手中远台拉冲时稍向非持拍手侧引拍并适当加大肩背部的反转幅度,其在挥拍击球时能更充分地发挥转腰和挥大臂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反手中远台拉冲的击球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三维运动学测量方法对羽毛球反手击高远球运动技术的分析在国内尚属首例,以北京羽毛球队4名优秀羽毛球男子青少年队员为研究对象,使用2台SONY1080i高清常速摄像机以50帧/s的拍摄频率,采集三维运动影像资料,并采用艾利尔录像解析系统进行图像解析,并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他们在完成后场反手击高远球动作有关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以此来微调他们的反手击高远球技术细节、提高击球的质量,同时为教练员的训练提供一些数据参数,增强对青少年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为北京羽毛球青少年反手击高远球技术的发展提供数据参考。结论:1)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在引拍阶段右肩关节角是依次增大的,而右肘关节呈现不规律变化,其目的是调整击球动作和使其更符合肌肉收缩特性。2)在引拍结束时刻,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右手的平均线速度呈现出最大值,右上肢运动在球拍与球触及前是符合鞭打动作原理的。3)在击球时刻,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角度达到动作全过程最大值,这样是为了争取高的击球点,各关节点的速度变化呈一定的时序性,表现为离躯干最远的环节右手速度最大,其次为右腕关节速度和右肘关节速度,这样能为击球聚集更多的动能。4)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后场反手击高远球动作发力集中部位并不相同,我国的3名运动员主要充分地利用转肩和转髋的力量,而国外的Misha是充分借助右脚的蹬伸和躯干的扭转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职业网球运动员比赛获胜的制胜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2019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比赛254场比赛的“胜、负”作为因变量,以128名网球运动员的比赛中各技术数据及网球运动员基本情况指标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的职业网球运动员制胜因素判断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职业网球运动员制胜的关键因素为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一发接发球得分率、二发接发球得分率和反手握拍类型。提出职业网球运动员要进一步提高发球得分率和接发球得分率,且使用双手反手握拍获胜的概率较高,这对于我国男子网球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德国乒乓球选手波尔和奥恰诺夫为例,对二者技术体系中的短板进行深度剖析,指出,无绝对的正手弧圈技术能力、欠缺娴熟的反手台内拧拉技术成为了二者技术体系中较为关键的技术短板,此外反手技术过于单一、缺乏精细的控球能力也制约着二人技术发展。旨在明确当今国外选手的技术短板,为今后国外选手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国际乒坛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摘要: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测试方法对近期国家乒乓球队提出的正手台内进攻技术的创新——直板正手撇拉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直板正手撇拉技术与另外两种台内进攻技术(正手挑打技术、反手拧拉技术)进行了动作技术对比分析、击球效果分析及实战效果分析。其结果显示,直板正手撇拉技术击球后的球速可达到正手挑打后的球速,其转速略小于反手拧拉的转速,而大于挑打的转速;该技术动作结构与正手挑打相似,但有明显的外撇动作,击球方向以向前向上为主,带有一定的迷惑性,球拍运动轨迹像似做一个“勾子”运动。本研究成果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直板乒乓球运动员的正手进攻能力,对于维持我国乒乓球技术训练的先进性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ActiGraph GT3X对网球运动等非周期性运动能量消耗进行测评,建立适合网球运动能耗预测的回归方程,从而丰富ActiGraph测量体系.方法:以K4b2测量值作为校标,分别在拍柄、持拍手手腕外侧、腰部髂肌外侧、大腿中央前侧和脚踝外侧(持拍手同一侧肢体)各佩戴一个加速度计(ActiGraph GT3X),同步对网球运动中不同球速下(30 km/h、60 km/h)的原地正、反手击球,侧向移动正、反手击球,向前移动正、反手击球,侧向移动正反手交替击球和模拟自由单打的运动过程进行监测.结果:腰部、大腿和踝关节部位GT3X的EE和MET预测值存在明显低估,与K4b2测量值一致性较低;手腕和拍柄部位GT3X的EE和MET预测值存在明显高估,与K4b2测量值一致性较低;研究建立了2个网球运动能耗预测回归方程,经检验其预测值与实测值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用ActiGraph GT3X对网球等隔网对抗运动项目进行监测存在显著误差,EE和MET的预测存在明显高估或低估的现象;基于ActiGraph GT3X所建立的能耗预测方程能对网球运动进行有效的运动监测.  相似文献   

17.
国家女子网球队运动员大力发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国家队网球运动员的大力发球的运动学指标分析,以期提高我国网球运动员发球水平,并为教练员教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两台200 Hz高速摄像机对8名国家网球队女队员发球进行三维拍摄,通过北京体育大学视迅解析系统对所拍摄影像进行三维重构及运动学解析。结果显示:运动员抛球离手时,抛球高度平均为3.67 m,最高点到击球点落差平均为1.10 m。球拍后引时,膝关节最小角度分别为持拍侧91.35°、非持拍侧104.64°。"搔背"动作完成时,拍头均低于重心,平均落差为0.21 m。击球后平均球速为42.64 m/s,击球点高度平均为2.57 m。由此可见,我国网球运动员发球时抛球较高,建议降低抛球高度;相对于FB技术,FU技术能使运动员获得更大幅度的躯干扭转角度;缓冲结束时刻,部分运动员过度顶髋的现象造成下肢发力不充分,最终导致球速下降。"搔背"动作是典型的超越器械动作,下肢的充分蹬伸是动作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我国网球运动发展迅速,随着我国网球运动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在职业赛场上屡次创造佳绩,但我国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发展相对缓慢。近年来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的成绩虽有所提高,但一直没有重大突破。想要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我国男子网球的发展,需要了解目前世界男子职业网球运动的竞争格局。在当今格局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原因?可以给我国男网带来什么启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得出:想要改变目前我国男子职业网球运动的竞争局面,一要大力推广普及网球运动,增加网球人群;二要完善各个年龄段梯队建设,培养优秀教练团队;三要多引入国际高级赛事,并实行市场化运作;四要全力建设和普及网球场馆,并投入公益成本,降低民众运动费用;五要借鉴日本经验,不要盲目崇拜高大身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