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抓举训练中提拉杠铃是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提拉杠铃的技术动作、提铃能力和发力特征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的好坏.在举重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常常采用宽速拉、窄速拉、宽硬拉、窄硬拉等练习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提铃能力.因此,对8名优秀举重运动员在抓举训练中采用这四种练习方法的相关运动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速拉类练习动作中,宽速拉对抓举提铃能力的促进作用大于窄速拉.(2)在硬拉类练习动作中,宽硬拉对杠铃的提起幅度要好于窄硬拉,但在对杠铃的提拉速度上要小于窄硬拉.所以,深入了解这些练习方法与抓举提铃技术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加深对这些练习方法的认识,还能为更合理的应用提拉类练习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健美训练的基本手段是力量练习,力量练习可分为动力性力量练习和静力性力量练习两种,人们在日常训练中往往只重视前者则忽视后者。笔者试将静力练习对肌肉力量、肌纤维增粗及循环系统的作用作充分的对比,并说明他们各自的特点;同时对静力练习时的生理反应也作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健美操运动中柔韧素质练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法、调查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在健美操运动中柔韧素质练习的影响因素、练习原则、练习方法以及发展柔韧素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证明,大学生的柔韧素质经过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可以提高的,并能有助于提高运动时肌肉伸展性、肌肉张力、动作幅度、动作质量、动作难度。同时也为高校在健美操运动中进行柔韧素质练习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举重是非周期性体能、力量项目,要求运动员在试举重量时,在最短时间内得将全身力量全部使用出来。因此,发展最大力量是举重运动员最重要的运动素质。  相似文献   

5.
研究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常见运动创伤的调查,分析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与运动创伤的相关因素,探讨优秀举重运动员运动创伤预防的训练思路、方法和措施,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许多俄罗斯专家在训练优秀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中,认识到爆发力在体育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爆发力与比赛强度和生理特征相联系,因此,目前的问题是,一方面缺乏对渐进性力量负荷的广泛认识,另一方面缺乏在优秀摔跤运动员全年训练过程中所采用的发展爆发力的方法和手段。为了确定优秀摔跤运动员和举重运动员在专项练习中大强度爆发力力量的效果以及他们电生理活动的特点。与优秀举重运动员对比,优秀摔跤运动员的神经肌肉系统对最大重量的70%~80%的力量举有充分的肌肉张力反应,而对最大力量的90%的力量举的反应有所不同。在完成专项练习时,优秀举重运动员比摔跤运动员具有更有效的神经肌肉系统功能,建立了摔跤运动员最大力量90%的运动单位生物动力结构模型。在举最大重量时,优秀摔跤运动员爆发力指数可以被用来作为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的水平,在训练优秀古典式摔跤选手中,不论是专门性力量训练还是作为选拔国家队的标准都可以采用该模型。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分析了自行车运动的踏蹬动作,提出了对自行车运动员的肌肉力量训练,上肢躯干以静力性练习为主,下肢以动力性练习为主的观点和重视踏蹬动作功能肌力量性和伸展性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跳远运动员速度性力量练习手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替代传统的杠铃练习,作为力量练习的手段来发展运动员的速度性力量。经过一年的实际训练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跳跃能力和跑的速度,从而促进跳远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水平举重运动员大强度力量练习后,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差异的观察,表明大强度运动后,高水平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的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均明显升高,但高水平运动员的血清肌酸激酶活性明显低于一般运动员,且差别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场采用日本SONY摄像机进行50Hz平面正侧面定点拍摄。所摄录像用国产爱捷录像解析系统进行解析,从而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通过对国家队现役优秀举重男队员在比赛中最大负荷量做功特点的研究表明:张平展体发力不充分;朱伟需要在引膝阶段有针对性地练习;在运动员的训练中,要特别注意运动员力量耐力与速度耐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是备战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举重运动员只有在比赛前通过各方面的调整,在临赛前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才能在比赛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身各部分力量,发挥应有的技术水平。研究通过对张湘祥成功参加2001年广州九运会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赛前训练负荷特征研究,揭示张湘祥赛前训练的周期节奏、训练水平变化、负荷及其调控等特征,为其本人及中国男子举重队成功参加2008年奥运会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确定适宜的训练负荷是力量训练的核心,力量训练中负荷所涉及的任何一个变量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力量训练的效果。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重点探讨快速力量训练中负荷强度的范围,并以举重、乒乓球项目为例,分析不同项目快速力量训练负荷强度特征。并对最大功率法负荷强度的确定、快速力量训练中的动作速度、练习的重复次数和组数、组间间歇等变量进行分析和评述,旨在丰富快速力量训练理论,为训练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方法、数理统计等,对第27-31届奥运会女子举重比赛涌现的32位冠军的成绩增长规律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获冠军时的平均年龄为23.9±3.2岁,达到奥运会冠军水平的平均训练年限为11.3±2.3年;力量与技术的按比例协调发展是提高成绩的基本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突出的竞技能力是比赛制胜的关键要素;举国体制和扎实的人才梯队建设是构建举重精英的物质基础,科学选材与科学训练,按竞技状态消长规律提高竞技能力是比赛制胜的基本要求,把握机遇,准确的技术和战术应用,提高试举成功率是创造佳绩的助推剂;合理的奖励和退役安置是女子举重长盛不衰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观察不同强度的超等长跳深和负重为主的组合训练对女性排球运 动员下肢等肌肉群力量素质发展情况。对14名女性排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 对照组,分别进行六周的组合训练和基础训练,最后测定两组力量指标并统计分析 。得出结果:两组实验后分别和实验前比较各肌群力量指标水平普遍升高,组间实 验后结果比较,组合训练组的握力收缩时间、大腿和小腿的肌肉力量、收缩时间 和速度力量指数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此组合训练优于传统基础训练,尤其 对小腿肌肉力量发展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探讨在一般健身运动处方中强化力量练习后,对男性老年人身体形态的影响,为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健康老年男性(60-69岁)12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一般组、力量组,每组40人。对照组其原来的生活习惯不发生改变;一般组按照有氧和无氧交替进行的方式运动;力量组在一般组的基础上,加入力量练习。分别在试验前、试验1月后、7月后对所有试验对象进行形态指标测试,结果进行SPSS13.0进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三个组的身高、体重、肩胛皮下脂肪厚度实验前后、各组之间没有产生显著性差异;上臂皮下脂肪厚度试验后力量组显著下降(P<0.05);体脂含量%力量组显著下降(P<0.05);BMI指数力量组显著上升(P<0.05);强化力量练习使男性老年人上臂皮下脂肪厚度、身体脂肪%含量明显下降,有效降低机体的脂肪含量,增强体质,减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强化力量练习使BMI指数显著上升;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形态结构,使身体粗壮,下肢力量加强,增强了抗跌倒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人应该加强力量练习。  相似文献   

16.
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对中国、台湾地区、土耳其、俄罗斯等优秀男、女举重运动员以及43名高级举重教练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高水平保持阶段四个阶段的年龄特征、训练的主要任务内容、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训练负荷的方法手段等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力量操训练对单兵战术动作影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法和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根据对我军单兵主要战术动作的力学分析,构化出力量操化训练模式。实验结果显示,力量操化训练模式能有效解决部队力量训练中科学性、规范性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比传统的力量训练模式更有利于组训和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及时而准确的监控是训练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负荷适当与否,是对某一特定运动员的机能而言的,特定的身体机能只能与特定的运动负荷相适应;科学地把握训练中的运动负荷量和强度,监控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保证;根据举重运动的生理、生化特点,选取几个相宜的生化指标,用于监控举重训练负荷,检测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以实现举重训练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