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考核几个方面,梳理、反思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修课程的实际开展与建设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足球专修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措施,为将足球专修课程打造为复合型足球师资培养平台提供参考与启发。研究揭示出课程存在以下问题:课程目标定位模糊,没有体现侧重点;课程内容倾向于传授足球技战术,没有体现出对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的组织运用无法满足各种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课程考核偏重于技术达标测试和理论知识的识记。研究最终提出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措施:厘清课程目标,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素养的足球师资;课程内容侧重传授实践技能意义上的教学法,并重视足球文化的传授;以“竞赛活动的参与体验”为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视频资源开展理论教学;采用微格教学形式展开足球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考核,对校园足球活动方案的组织策划能力以及足球裁判员实践能力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2.
摘要:校园足球改革已经成为中国足球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要话题。为了进一步完善校园足球发展的理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校园足球顶层设计与底层回应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认为:1)旧有校园足球改革的弊端主要局限在竞技至上的思维仍然影响着体育在学校发展的定位,“体教结合”的错位、“课业压力”、经费投入与政策扶持等因素影响着校园足球的发展质量;2)新的校园足球改革顶层设计的核心实际上就是教育体制的改革;3)校园足球改革顶层设计的方向、内容和路径应该说相对明确,但是质量评估环节的设计和制度保障等具体细节有待于进一步论证和完善;4)在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竞赛体系、探索课余训练高水平化,促进校园足球市场化和社会化方面的保障机制,教练员以及师资培养上的专业化,校园足球品牌赛事的创立,运动员的培养回归国民教育“学训矛盾”等具体细节的核心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论证;5)以校园足球改革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是需要创立新型的考评机制,使其成为升学考试和获取自身利益的重要抓手;6)校园足球发展外部环境的营造则来源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摘要:以我国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实工作任务为对象,以“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文件精神为依据,通过文献资料法,从“校园足球发展需要理念引领”、“校园足球是学校体育教育事业中的‘特种兵’”、“高校是校园足球的排头兵”、“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中学生们应当知道些什么?”、“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中教师应当做些什么?”等5个主要方面就今后如何以正确的理念引领开展我国的校园足球进行了分析讨论。这些观点阐述为我国校园足球活动的健康稳定发展、为参加校园足球活动的广大学生、足球教师和足球教练员以及相关人员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日本足球自19世纪70年代始至今的筚路蓝缕、奋发图强过程被称为其足球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历经足球“明治维新”的完美蜕变而成为足球强国,并一跃成为亚洲足球的表征而影响着世界足坛。本文基于历史演进的视角梳理了日本足球“明治维新”的发展历程,在历时维度大致将其分为萌芽、奋起、徘徊、重生和鼎盛5个时期。并重点就日本足球在“明治维新”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进行剖析,归纳了日本足球“明治维新”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在文化层面重视与民族文化相融合;在制度层面重视俱乐部的改革与创新;在人才层面重视青训系统开拓和校园足球发展。最后阐述了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对我国足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摘要:为深入落实《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更好的服务校园足球推广国家战略,切实提高校园足球活动质量与教育水平,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扩展我国足球人才储备库容量,最终实现足球强国梦的战略目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考察和访谈法对校长引领校园足球推广实施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场地资金短缺、师资水平有限、比赛质量偏低、学生积极性难调、家长观念束缚、踢球风险频发、校园腐败难控等是校长面临的主要现实困境。2)“校内足球”、“金牌足球”、“体质足球”、“副科足球”、“四肢足球”等是校长面临的主要思想误区。建议校长:升级观念,全面统筹本校足球发展;多力整合,破解师资、经费和场地难题;主动宣传,扭转家长传统观念;因校制宜,深化足球教学改革;规则创新,引领办赛价值回归;抢抓机遇,积极申请足球特色学校建设;防患未然,健全校园足球安全保障体系 ;以身作则,试行校领导足球活动公示;制度突破,加强校园“足球特区”建设;未雨绸缪,防范校园足球腐败。  相似文献   

6.
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已历经30年,却始终处于内战失序、外战失利的内忧外患中,有必要对中国足球改革的历程、成效等进行梳理总结,对问题和出路进行思考。2021年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裹挟冠军头衔“猝死”,反映了当前中国足球日渐恶化的生态环境,显示了当下中国足球隐存的各种历史积弊,例证了脱离国情、违背足球运动规律只会让中国足球与世界差距更大。分析发现,中国足球发展面临足协制定的政策欠妥、急功近利的发展观、金元足球的不良浸染、本土足球文化缺失等问题。建议推行行为责任制,推进足协自我善治;准确定位,科学设置目标,科学规划中国足球“百年品牌计划”;客观认识金元足球,优化俱乐部投资结构;明晰中国足球阶段属性,形成本土特色足球文化。旨在助力中国足球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5年我国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以来,我国校园足球事业得到了积极进展,但总体上看,校园足球进展的速度比较缓慢,发展不够平衡。而普通高校足球课堂是“校园足球”框架的有机组成部分,仍然存在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教学内容陈旧单调、教学方法简单过时、考核评价欠缺合理性等问题。本研究试图将游戏与竞技相结合, 对传统普通高校足球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将游戏与竞技融入教学的每一个阶段,构建新型的“游戏+竞技”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普通高校足球课程教学质量,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对“校园足球”模式的发展与创新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先行,致使“工作母机”体育高等师范教育,必然要以培养“体育健康教育,,新型师资作为核心进行改革。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论述了长春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如何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体系与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系统构建体育与健康融合的课程培养方案,梳理了其实施培养规格改革与实验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旨在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发展是课程发展史中的重要方面(内容),也是当代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最具活力的重要(主导)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有着深厚的教育思想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自发展以来,颇有影响的、代表性的主要课程模式有“活动课程”(Activity Curriculum)、“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以及“人本课程”(Humanistic Curriculum)等。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发展对推动今天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透视新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方法论,也是生活与教育关系的进一步说明,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的实施原则。陶行知这一理论命题对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课程实施有着极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程要形成“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一体化完整体系,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运动与发展的需求,需要建立联动机制,在“生本化”理念、“层次化”目标、“结构化”内容、“多样化”实施和“多元化”评价的基础上联合发力,呈现更富逻辑性,突出完整性,更具科学性的体育课程。机制联动的完善程度决定着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广度,机制联动效果决定着体育课程一体化有效执行的深度。促进体育课程一体化机制运行,还需要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层面等诸多条件保障。对体育课程一体化联动机制及有效运行的深入探讨有助于破解体育课程关键问题、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优化体育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专业对口岗位适应能力差、就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模拟教育理念和学习国内外高水平职业院校的普遍做法,结合国家推行"l+X"专业能力证书制度的内涵要求和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实际,提出并实施"专业与行业结合、课程与技术结合、实践与企业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对现阶段高校实行的五类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比较,认为"三基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已不再适应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选项型"、"阶段型"模式教学针对性强,体育教学综合效益相对稳定,是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模式;"并列型"和"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符合现代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要求,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优越性,代表了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是新课程顺利实施并取得较大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切入点。笔者在对新中国50多年来体育教学评价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反思,认为要重建未来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对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实然之境与应然之境进行研判,通过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对“武化教育”内涵进行深入挖掘,认为:“武化教育”是个体从“术”至“道”过程中的“修炼”方式,它是摆脱野蛮而对人的一种“修饰”,注重培养对象的“灵与肉”和谐统一,其不在于知识灌输,而在于通过“武”的手段达到对人生意义之“觉”“悟”的亲切指点。“武化教育”对当今的学校体育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对学生的补给体现在对“德”的培固从“有”到“全”,对“智”的涵养从“一”到“多”,对“体”的养护从“量”到“质”,对“美”的转向从“外拓”到“内聚”;对教师的补给体现促进教育理念从“行为主义”向“建构主义”演进,教育模式从“传统”向“现代”迈进,教师培养由“粗放”向“集约”转向;对体育课程补给体现在对运动认知的自明、健康行为的自省、体育品德的自觉。  相似文献   

16.
从2001年至今,新课程改革在中国的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切实推动了中国教育改革。但是新课程改革在农村的实施,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进程缓慢。本文认真分析了新课程改革在农村所面临困境的原因,试图找到解决这些困境的方法,推动新课程改革在农村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深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究竟哪些因素真正地影响了体育教师的课程实施值得研究探讨。为了解影响因素特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并借鉴关心发展理论,利用研制的因素量表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学校与体育教师对改革的需求低;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复杂度超过预期;体育新课程改革方案的质量有待提高;体育教师对职业与课标的认同度较低;体育教师的自身能力素质尚未达到改革要求的水准;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不利于改革;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因此影响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的主要因素归纳为教师态度、教师能力素质、课改方案、体育文化、学生。在不同的关心发展阶段,五因素对中学体育教师的影响作用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面对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新形势,围绕高等体育院校改革与发展进行分析和阐述。文章联系成都体育学院教育综合改革实践认为,专门(专业)体育院校必须协调好“体育特色鲜明”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关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牢牢把握“体育”这一“根本”专业特色;进一步强化术科(含艺术类)专业技能和专项技术水平的提升,推进体育术科人才培育质量的再提升,解决行业话语权问题;进一步主动对接社会对体育多元化的需求,并紧紧依托具体竞技运动项目平台,解决“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办学特色的落地问题;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特色,形成优势,实现学科、术科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师行为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阐述了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有关精神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建设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始于2001年实施的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已历时5年,从理论到实践皆出现了一些矛盾甚至偏离,其间的经验和成就固然令人欣慰,但问题和不足同样值得反思.因此,就新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课程的目的定位、现实性、针对性、连贯性、操作性、反馈性、学科性等问题进行了反思性的讨论,旨在为新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