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对我国高校电子竞技运动进行了分析,目前我国高校电子竞技运动的民间状态、"网吧模式"的经济性、高校管理部门缺乏对电子竞技运动的认可是制约我国高校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高校电子竞技运动的产业化、专业化以及品牌化是我国高校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2.
电子竞技已发展成为国家正式开展的第99项体育项目。如何使在校大学生全面认识电子竞技这项运动并根据电子竞技的自身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这一运动项目,规范该项运动在高校的健康发展,已成为一个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议题。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吉林省高校电子竞技的发展现状展开调查分析并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其今后进一步的良性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针对电子竞技运动的项目定性(即电子竞技运动归属于体育)、发展定向(即电子竞技运动应该走体育产业化和职业化道路)和市场定位(高校应该成为电子竞技运动的主要市场)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基调存在商榷之处。就这三个基调存在的疑问与业内人士进行探讨,以期为电子竞技运动在我国能够实现科学、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电子竞技成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进行了理性思考,结果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传统的电子休闲娱乐带入了崭新的现代竞技发展新阶段,电子竞技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必然性。同时,针对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出:电子竞技运动列为国家体育总局的正式运动项目,有利于规范中国电子竞技市场和营建中国电子竞技的健康氛围,为全国的游戏玩家建设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比赛环境,必将为规范与引导游戏产业、促进电子竞技产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电子竞技这项运动在2003年11月18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列入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之中,现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与科技化的社会,并还在不断提高,人们拥有休闲的时光越来越多,选择的休闲项目也越来越多,而作为新兴的电子竞技运动越来越受人们所欢迎,尤其是大学生他们的课余时间有更多的选择电子竞技这项运动,在2018年安徽高校电子竞技联盟(AUEL)暨WES电子竞技锦标赛(安徽赛区)比赛中就有48所高校,约占安徽高校的41%,23000多运动员参加,预计有1500万人观看比赛。可见电子竞技这项运动的魅力,但电子竞技开展还是有很多因素的限制。本文重点阐述影响其开展的因子,尤其是影响在民办高校开设电子竞技公体课的因子。  相似文献   

6.
浅谈我国电子竞技体育产业化发展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献资料法,对电子竞技体育运动的产业化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论为:电子竞技体育可大力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但我国电子竞技体育运动尚处在发展阶段,政府的重视程度欠佳,竞赛市场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当务之急是规范和引导电子竞技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数字体育与电子竞技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成绩与问题并存。为了更好融入体育产业的大家庭,在职业化方面尽量加快从业余到俱乐部的转制步伐;在产业化方面要与信息、IT、媒体等强势产业结合,走市场化和商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电子竞技运动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电子竞技运动的概念以及现状进行了阐述,认为电子竞技运动区别于传统的网络游戏和体育运动,从长远观点看我国应重视发展电子竞技运动。  相似文献   

9.
浅析电子竞技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理论上对网络游戏、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对用户身心健康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为引导电子竞技运动有序、健康地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篮球运动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中都受到重视,篮球运动的竞技性和娱乐性特点又使得它成为学校体育竞赛中主要角色。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竞技体育的商业化发展提供很好的机会,而高校篮球运动被作为首要的"试点"开始步入开放式、商业化的发展模式。从目前我国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看,未来需要大力提高高校篮球运动的竞技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的商业化运作,使高校篮球运动跟上现代竞技运动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大学生健康的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从而推动大学生闲暇体育的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SWOT理论对广东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条件与环境进行分析,从广东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具备的优势、存在的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开论述,认为广东高校竞技体育整体竞技水平较高,并具备地缘、后备人才、科研人才等优势,但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院校比例偏低、分布不均衡,后备人才利用率不高,目前尚未形成典型的培养模式,高校体育竞赛制度不健全、专项经费不充足是制约广东高校发展的因素.面对全国各地高校竞技体育竞相发展,纷纷创造本校品牌项目的竞争态势,广东高校应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教育厅鼓励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政策,在完善本省大学生体育竞赛制度的同时,积极参加全国各类相关赛事,加快培育本省高校体育品牌项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学体育运动:战略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体育运动长期处于边缘状态,一直期盼着被学校和主流社会的更大认同。这样的认同发生在21世纪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前后。进入21世纪,国际化视野中的大学体育运动越来越注重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影响,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伴随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以人为本,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人们对大学体育运动的认识和大学体育运动的实践在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表明,中国大学体育运动仅仅是"体育教育"的传统狭义体育观逐步让位于大学体育运动是影响到大学生思维、行为、生活方式的"素质教育"的广义体育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育保险现状进行调查,并从大学生风险管理能力入手对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河南省高校学生对体育活动风险有一定的认知,但在面对体育风险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认为购买体育保险是应对体育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购买体育保险的情况却不乐观;我国关于高校体育保险的相关法律相对滞后,险种较少,阻碍了高校体育保险的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高校体育保险市场的开拓和良性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高校体育文化创新过程中应切实发挥高校文化的引领作用,在路径选择上要以优秀体育文化的传播为发展路径;以体育教学、群体活动、体育文化节的举办为重要载体;以再造大学生体育人文素养为发展目标;以发展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为最终归宿。同时,在体育文化的创新上注意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融合、注重人文关怀的生命价值取向和注重文化认识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6.
体育社团是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体育文化传播的媒介,能够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快学校体育的发展.加强开展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建设,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对营造校园良好的体育氛围,促使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能力的实验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剑  常波  田宝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630-1632
探讨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心理素质发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新颖独到、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2)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有明显的作用;3)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缓解压力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控制情绪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自我效能等社会心理能力的变化,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健康的发展;4)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有效调节紧张情绪紧张,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形成合理的心理应付机制,在集体性的运动应激情景中使大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等心理上的资源耗竭得到合理解决,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内容、动机、消费水平、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及影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促进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发展的建议。为加快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及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大量一手文献的翻译、整理,从公共体育、专业体育和课外体育三个方面,阐述美国大学体育 的创建历程。在此基础上,从合理性、合法性层面,揭示美国大学体育构建的内部机制。体育思想的转变 为美国大学体育的萌生提供了动力来源,并通过合理性、合法性的构建指引、规约了美国大学体育体系的 构建;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大学体育改革和发展必须有先进的体育思想为基础、以完善的制度为保障。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残疾大学生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表明:残疾大学生的构成以听力语言残疾和肢体残疾为主;绝大多数残疾大学生具有较弱的体育意识;体育的意向人口是残疾大学生体育发展的重点人群;体育行为表现为关注体育和参与体育两种形式,关注媒体的体育栏目是体育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身体状况、学校助残政策方针、场地设施、周围的人群环境等因素是影响残疾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