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梦和审美具有很多相似性,两者都表现为一种意象交流,都具有虚幻、模糊而又真实的特征,而宋词,历来被认为是中国最唯美的艺术形式。宋词中有无数写到梦境的地方,很多词境也就是梦境,这并非偶然。宋词和梦之间,有着很多的共通性,甚至可以说宋词是中国古代最具有梦幻色彩的文学样式。文章即以梦这一意象为中心对宋词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后期词审美意象的变化,是南渡后宋词风格激变的真实回应。词作的重心亦从个人的闲情闺怨转向更为凝重的生活现实,伤逝怀旧之作,凄婉生动,情绪的表达趋于孤寂悲凉。对李清照词意象变化的整体把握,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宋词的意蕴。  相似文献   

3.
宋词马意象的生成,包含着传统文化因素和时代趋尚的密码,也有词体文学自身需 要的机缘.宋词马意象又与传统诗文中的马意象有诸多不同之处,应予关注.  相似文献   

4.
宋词中抒发愁情的词句比比皆是,总体可归为离别之愁、伤己忧国之愁和伤春悲秋之愁三类。由于愁情的说不清道不明,宋词中多借助意象来抒愁。本文试从词的愁情题材的分类与借助意象表现愁情的方式两个方面来漫话宋词中的愁情。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唐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姹紫嫣红,千紫百态,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从而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奇葩之一。唐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和小说输送了有机成份。直到今天,她那些闪烁着人类情感  相似文献   

6.
从日常生活的休闲和审美角度来分析,宋词通过审美观照使日常生活内容无一不可以入词,而情感的深化和理智的哲思最终又让宋词达到了对生命的旷达和超越境界。宋词主题内蕴的发展深化正契合了休闲境界的提升过程,从日常生活的享乐和愉快走向审美的自由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关于宋词美学特质的讨论大多建立在以词话为主要形式的词学理论著作和具体词作的基础上。词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用作辑佚、校勘、考证资料的。通过对词选的整体考查亦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风尚,从而看出时人对词体美学特质的群体认识。宋人选词时受时代背景、词坛创作风尚和词论品评之风的三重影响,始终存在着雅与俗、正与变、文学性与消费性的几组矛盾,而经由螺旋式的发展,终于达到了复雅归宗。词选扩大了词的接受面,和词学理论著作分别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总结反思了宋词创作的成就,它们共同体现了宋代人对于词体的审美理想,所以研究宋代词选对于研究宋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女性缠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现象,它之所以在唐宋之际出现,除了受到一般性的男性征服心理影响之外,还和特定的社会制度相关联。唐代小说呈现了男性书生化的倾向,男性的书生化必然导致女性的柔弱化,这种柔弱化集中体现为词体文学中的女性柔弱形象,从而改变了先唐诗歌中表现女性自然美、健康美的传统。“三寸金莲”文学意象的频密出现只是当时女性柔弱化表现之一端。  相似文献   

9.
梅花意象的变迁、审美价值的发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魏晋之前"梅"被文人墨客遗忘。魏晋南北朝时,梅与杨柳等仅为早春之景、春景一族,尚未被赋予人格意象特征。中唐之后诗歌中通过与桃、杏、李等花的比较描写,为梅花意象的象征意蕴作了准备。宋朝尤其是苏轼时代的"桃卑梅尊",标志着梅花意象已由实转虚,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而南宋"岁寒三友"说,进一步赋予了梅花精神明确的意义,赋予了梅花坚贞不屈的人格象征意义。而梅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为梅自身的色香形之美,梅与水月桃竹等自然景物的组合之美,梅的精神人格之美。  相似文献   

10.
日本和歌与词在总体艺术风貌上十分接近。从二者意象的内容与表达方式、意象的审美特征、意象的容量与结构三个方面展开对比,辅之具体的作品分析,可以见出和歌与词诸多相近的艺术追求,也有微妙的文学传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附近"的词汇化完成至现代汉语的发展进程中,其语义经历了衍生性演变,词汇化完成到唐宋时期主要体现为动词形态("附近1"),而其现代汉语中形容词与名词形态("附近2")则是萌芽于唐宋,其主体地位至晚在明代就确立了。由于早期汉译佛经基本不受文言文的局限,系统地保存了从东汉以来的口语材料,在对"附近"的演变考察中,充分表明了早期汉译佛经对常用词演变研究具有的重要的无可替代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的引入,为古典文学接受史研究奠立了理论基础。从传播接受史的角度看,唐诗经典意义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多元化历史过程。中唐的元和时期是中国诗史上的重要时期,既导致了唐诗的大变,又开启了宋诗某些重要特征之先河,且形成了明确的、自觉的流派意识。对元和诗歌的接受学研究,可以整个元和诗人群为对象,按中晚唐、两宋、金元、明清、近现代诸时期为线索,考察其在传播接受过程中的不同变化和情形,揭示传播接受史的某些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唐朝是诗歌的国度,唐诗更被认为是中国诗歌艺术的造极之作.安史之乱后,中唐诗歌无论是在气势上还是在思想感情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复盛唐气象.本文意在通过对唐代四首颇具代表性的诗歌的比较来更直观地论述“诗到中唐气骨顿衰”.  相似文献   

14.
论易安词中的叠字(句、韵)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韵始于《诗经》盛于六朝,唐平仄行而双叠始废。后宋文乐合一,双叠始复盛行。其于字拗体之变化,既协且叠,用之有当,复沓回环,馀意深厚。易安尤善用之。  相似文献   

15.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医药文献是中医文献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丰富了唐宋金元时期的医学典籍;为古医籍的校勘和辑佚提供了善本;保存了西夏本民族的医药文献,补充了民族医学内容。对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医药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应引起中医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比较汉唐的工艺美术风格,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人的精神面貌影响着工艺美术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从而影响了工艺美术的题材、内容和装饰风格。同时,为生活而设计的主张,追求实用与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崇尚科学化设计的思想和实践,这些本属于现代工艺设计所倡导的思想,早已经蕴含在汉唐的经典设计之中,可见,汉唐工艺美术具有开创现代设计之先河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与音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音乐艺术方面不但有着高深的修养,还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白居易的音乐才能非常广泛,不仅擅长抚琴,还能弹筝、唱歌。在他蓄养的家庭乐班里,他本人既是教练,又兼任指挥,可算是一个音乐全才。他总结出的音乐理论和美学观点对后世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创作的音乐文学光彩夺目,千古流传,为世人所赞叹。  相似文献   

18.
唐宋诗词中有关“金陵”的作品不胜枚举,而最能体现“金陵”历史沧桑与审美风格的当推咏史怀古类作品.诗人们在缅怀历史遗迹的过程中感慨繁华、哀叹人事、讽谏君王,金陵的兴废更替、盛衰荣辱通过伤悼情怀、历史古迹加以呈现,延伸出特有的金陵情结,在宋元以后文人的金陵题材的作品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现和延伸.  相似文献   

19.
"犯中求避"是古典小说情节创作中的重要技巧之一,也是实现"和"的重要方法。《西游记》的作者在创作中积极实践"犯中求避"的美学观,在诸多相似的情节设计中,避免雷同和重复,产生了事相似而神相异的艺术美感。"犯中求避"的成功运用提高了《西游记》的审美文化价值,《西游记》能够成为经典与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中日象征主义诗歌是屹立于20世纪中日诗坛的“一支异军”,它们都是在西方象征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萌生和发展起来,在诸多方面对西方象征主义进行了承袭和发展。“物感”是中国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物哀”是日本传统文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日本传统审美观念中的精髓。西方象征主义思潮对中日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是显现而直观的,而中日古典诗歌传统对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中日象征主义诗歌在吸收和融合了具有两个民族特质的“物感”与“物哀”的文学传统后生机勃勃,共同演绎出了一曲“东方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