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体育治理方式,推动体育治理方式转变,是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体育改革理论研究课题。文章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体育治理方式的转变:体育治理理念的转变:摒弃金牌至上理念,树立"文化本位"体育发展理念;体育治理主体的转变:从政府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公共治理转变;体育治理结构的转变:从精英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失衡向协同发展转变;体育治理方式的转变:从行政治理向法制治理转变;体育治理路径转变:要实行"双引擎"同步发力、同步发挥效应,使我国体育的发展道路更具体化,体育管理更合理,用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体育治理方式转变所带来的新发展新进步。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治理结构是社区教育治理中各相关主体地位、职责及相互之间形成的关系网络。对于治理结构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对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复杂治理进行职能细化、责权明晰,也是对实践探索的缜密构思与指导,将有利于中国本土的社区教育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越发严峻。人们各抒己见:有的提出政府权力型治理模式,有的主张以市场为主的治理方式,但结合实际情况来讲,这两种治理方式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中的问题。在研究传统治理生态环境模式的前提下,结合治理生态环境的特征,提出生态环境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模式。基于此,现深入分析了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模式的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国家治理为视角,采用文献参考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体育公共服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新的发展路径。现实困境是:由于传统的体制机制束缚,政府主体的强势与非政府主体的弱势,导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社会化程度不高;由于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渠道狭窄、合作机制缺失,导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偏低;由于纵向层级化整合机制与横向网络化协调机制矛盾交织,造成体育公共服务治理机制运行不畅;由于技术落后、人才匮乏,造成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的专业性不强。发展路径是:打造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化治理格局,优化有法可依必依的法治化环境,建构运转高效有序的智能化机制,提升体育公共服务专业化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英国率先建立了公共服务体系,并对公共服务进行了多次改革。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的公共服务改革具有了示范作用,各国政府纷纷效仿。总结英国的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经验对中国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有借鉴意义。英国的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主体共治的基础是分权;英国的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模式是共治。而中国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包括:体育场地配置不平衡、不充分制约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不充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市场机制不健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碎片化。得出启示:促进中国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平衡发展;构建中国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强政府-强社会"模式;建立健全中国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的市场机制;加快中国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从碎片化向协同性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治理视角的社区教育管理创新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社会治理的视角,推进多元协同治理,建立教育共同体,培育学习型社团,发展社区自治、社团主角、居民主体的草根性教育学习,这是社区教育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也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一批乡村企业得以快速发展。认识企业在农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的角色及其行为,需要结合乡村社会结构进行分析。因为乡村企业的发展需要嵌入地方社会,通过与其他多元利益主体进行频繁互动以汲取各种生长资源。研究发现,协同共治是企业参与社会治理所扮演的主要角色,这构成理解企业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行为逻辑的重要理论视角。乡村企业在构建多元复杂关系网络的过程中积极参加基层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与公共秩序维持等活动。这既是企业扎根乡村获取声誉、拓展自主发展空间的基本策略,又是其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主要路径。乡村企业经营行为与治理行为的有机统一,使其能够长期且稳定地协同其他治理主体共同治理农村社会,并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行政化特征明显,制度体系建设较薄弱,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等问题。在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内部治理的新格局,健全和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设,聚焦类型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式推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摘要:体育社团参与体育治理对新时期体育发展改革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国体育社团在参与体育治理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问题,例如体育多元治理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体育社团存在同构、虚化、边缘化等现象、治理的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化过渡衔接不畅、体育社团资源竞争不平等等问题。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决策的协商机制、资源的共享、民众意愿的柔性表达均会影响体育的变革。理想的治理状态、合理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是体育社团参与体育治理的最有效实现途径。而实现体育治理的关键,是构建政府与体育社团间“共建、共治、共享”的双向互动治理模式;体育社团的脱钩、实体化是决定其是否能够有效参与体育治理过程的主要因素;体育社团的独立、自治、法制化和规范化,是其成为体育治理中完全主体的重要条件;体育治理的最终实现,还需要转变政府“办体育”的观念,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体育社团与政府关系的顶层设计、完成制度化赋权、构建多元主体的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10.
体育情感治理是治理主体和体育参与者之间通过社会互动及情感沟通、强化情感投入与情感建设的过程,是基于协调情感关系实现体育治理、达成体育目标的结果。研究认为,体育情感治理的运行有其政治逻辑、社会逻辑和媒介逻辑,存在政治、社会与媒介耦合联动的内在关系,要把情感作为体育治理手段,弥补制度和技术治理体系中的弱势与不足,调和情感与制度融合的张力。研究提出,体育情感治理的实现要依托主体集成联动、多元价值纽带和现代工具支撑的共同推动,要深度把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打造国家主导下的体育情感治理协同推进机制,依托大众传媒增强体育情感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体育情感治理服务社会主体多元需要的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11.
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协同参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最基础问题。传统科层制模式下,由于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公共理性的缺失,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主体间形成了非合作博弈关系,并带来官僚体制依赖下独立性侵蚀与治理效率低下、竞争协同机制缺失下供需脱节与权责模糊、联合性协调机制缺失下公共伦理缺失、迭绎循环的困境。立足政府、市场、社区体育组织等主体的行动逻辑进行分析,厘清主体间的逻辑关系,以公共理性为引导构建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协同共治模式,进而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增强主体的自治能力,提升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构建新型政社合作关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建构新的政社合作关系与互动机制有赖于社会的独立、自治,"大社会"体系的形成,有赖于多元治理主体的出现,有赖于公众的积极参与。近年来,上海浦东新区在大力发展民间组织,培育"大社会"体系;推进政府管理职能的社会化,形成"多元主体"的社会治理格局;探索社会化决策方式,推进公众广泛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以率先形成"政社合作,政社互动"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治理理论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传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制存在种种弊端。为此,宜借鉴公共行政管理中的治理理论,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运行过程中,坚持政府、高校、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理念,使多元主体在对话与协商的基础上,坚持合法性、法制性、责任性、透明性、回应性和有效性的行为原则。  相似文献   

14.
诉源治理是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隐患的关键之举。在涉房地产纠纷与日俱增的情况下,数量大、标的额大、审理难度增加是其显著特点,人民群众偏向于选择诉讼这种纠纷解决方式,从而导致法院积案现象严重,案件审理的难度加大,审判效果不理想。因此,在诉源治理的理念下,积极探索此类纠纷的多元化解机制势在必行。针对实践中对诉源治理工作的认识误区、主体缺乏实质性的多元、诉调对接机制效果不佳、以及制度性保障不足等现实困境,应当转变思想观念,努力驱动多元主体广泛参与,规范诉调对接程序,完善相关制度保障,从而助力涉房地产纠纷高效化解。  相似文献   

15.
摘要:体育治理体系的价值目标是以时代发展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为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为基准,以我国体育改革实践为动力,以国外先进体育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为借鉴,立足体育治理体系现代性、人民性、公共性的要求,根据国家体育目标、社会体育需求、公民体育权益,通过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合作,在法制支撑的稳定规范平台上,依靠科学治理的方法、手段,高效率的完成功利性的体育实践项目的方向和标的。  相似文献   

16.
推进社区体育非营利组织现代化治理,既是新时代国家和社会现代化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也是提升社区体育非营利组织发展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影响力的必然选择。分析了社区体育非营利组织现代化治理的困境,主要体现在:政策设计与政策执行的解耦,治理权力与治理责任的解耦,组织结构与组织能力的解耦。提出了应对之策,主要是:完善顶层设计,提高政策执行力;强化治理主体责任,建构多元协调治理机制;优化组织结构,提升自身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是推进我国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逻辑分析法、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等,首先探讨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主体结构及其边界,指出,政府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兼顾制度与导向;市场组织作为公共服务的补充力量,要注重平衡与效益;社区组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发挥着沟通与协调功能;社区居民是参与者,要积极表达需求与评价反馈。认为,各主体间权责不明确,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合作模式不成熟,运行机制不健全,是制约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构建的主要因素。提出,要明确社区治理的责任主体,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共同体;积极培育社区体育各治理主体,保障共同体内部结构稳定;完善共同体间治理合作网络,搭建集体行动的治理平台;健全社区体育治理的运行机制,保障共同体的稳定运作。旨在为构建持续、互动的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体育治理是多元主体共同管理体育公共事务的过程。体育治理应以善治为价值导向,实现体育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善治导向下的体育治理含义进行探讨。认为:作为善治的体育治理就是形成高效、公平、自由、有序的体育秩序新格局;高效,即提供有效、便捷的公共体育服务;公平,即体现政府、组织和个人等相关者的体育利益平衡;自由,即形成包容、互动、和谐的体育治理环境;有序,即法治,建立规范、健全的体育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对治理与体育治理概念进行梳理,探讨体育治理主体的结构困境与实现路径。研究认为:政府部门力不从心,导致体育资源调节失序;市场企业力浅待育,导致体育资源配置失衡;社会组织力弱难济,导致体育资源调动失能,是体育治理体系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因此,需要重构体育政府权能,为多元主体腾挪空间;有序体育市场参与,为多元主体重塑关系;扶持体育社会力量,为多元主体建立格局,从而发挥体育资源配置的最佳效应,最终形成多元共治的体育善治格局。充分调动多元力量参与体育治理,从而形成横纵向网络模式,使体育治理在目标差异、责权划分、利益分配中形成一种平等、协商、合作和参与的共治局面,为体育治理良性发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性事件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互联网空间的替代效应和动员能力、新经济业态和转型社会带来的结构张力,给群体性事件治理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作为公共治理的最新理论,协同治理理论在群体性事件的预防调处中得到应用。群体性事件协同治理,在关注事中事后调处的同时,更加注重针对社会矛盾纠纷的根源治理,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在畅通利益表达渠道、提供社会心理疏导、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方案和促进制度化法治化维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